□白玉華
“讓學引思”的關鍵是“讓”和“引”,如何將孩子帶入深入閱讀環節,這是家長需要重視的問題。
“讓學引思”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方式。“讓學”就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習活動的真實發生和正常展開;“引思”就是引發、引領、引導學生思考,保證學生思維活動的深入進行,養成思考的習慣,實現學習者和思想者的統一。如果家長能夠借助和利用“讓學引思”這一理念培養孩子閱讀,會激發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事半功倍地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讓學引思”是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家長可對閱讀內容進行整合,選擇適合的方式營造閱讀氛圍,指導孩子進行閱讀思考。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沒有主動閱讀的習慣,家長不妨向語文教師學習,推出閱讀任務、組織閱讀鑒賞,或者讓孩子搜集課外閱讀素材,在為孩子創造更多閱讀契機的同時,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內容來源渠道有很多,家長要有整合意識,對閱讀內容做出科學處理。比如,設定閱讀目標、圈定閱讀范圍、提供素材支持,以此來為孩子順利進行閱讀創造有利條件。家長在布置閱讀任務時,不能帶有隨意性,要結合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孩子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理性思考:孩子閱讀存在哪些短板?其閱讀關注點在哪里?如何找準并把握孩子的閱讀心理?有了這樣的思考,才能做出科學的閱讀設計。
孩子在預習課文時,家長要給予年幼的孩子一些閱讀指導,讓孩子形成“先學”。比如,在預習《盼》一文時,家長可與孩子一起閱讀,梳理出文中的情節和人物,給孩子做出一些閱讀提示: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文中構建有什么特點?如果要進行誦讀展示,需要在語氣、語調、節奏等方面有哪些考量?孩子面對這些預習思考問題,開始主動思考。家長隨時與孩子做閱讀交流,指導孩子識字、解詞、誦讀,并逐漸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從而讓孩子預習范圍涉及面更寬廣,在主動閱讀中形成先學認知,為后面進入學科核心學習奠定基礎。“讓學”不是單純設計和投放任務,還需要有一些輔助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順利進入到閱讀之中。
孩子進入閱讀環節后,很容易產生一些疑惑,家長要正視孩子提出的問題,適時做出回應,給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導和啟示,讓閱讀呈現高效性。如果家長能夠及時提出思考問題、講述相關內容,也能夠調動孩子的閱讀思維,讓孩子在主動質疑、互動研讀的基礎上,順利啟動閱讀思維。當孩子閱讀有質疑時,家長需要有一些耐心,并在質疑角度、質疑設計等方面做出解答。
家長示范誦讀,能夠為孩子帶來模仿學習的機會,如果家長誦讀水平不高,可借助電腦和手機搜集網上的誦讀音頻和視頻資料,播放這些資料,能夠對孩子形成一定沖擊。如果家長配合教材的閱讀,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文章,能進一步開闊孩子的視野,為孩子帶來更多的閱讀啟示。比如,孩子在學習《月光曲》一文時,家長為孩子準備了《貝多芬的故事》的閱讀材料,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提出一些質疑問題。孩子對故事類書籍有比較高的閱讀興趣,能夠主動進入到閱讀環節,其閱讀問題也會不斷呈現出來。比如,“貝多芬生活在平民家庭中,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呢?”“貝多芬耳朵聾了,還能夠創作出那么多經典的音樂作品,他具有超能力嗎?”“有人說貝多芬是音樂天才,我們不能復制他的成功,這個觀點正確嗎?”家長與孩子一起在閱讀中探究這些問題,指導孩子在閱讀中“解疑釋惑”,孩子便順理成章地進入探索性學習環節,“讓學”的效果便逐漸呈現出來。
閱讀鑒賞是語文的核心內容,大多數家長雖然缺乏專業知識,但同樣可以為孩子順利進入鑒賞學習提供一些幫助。閱讀是個性學習行為,家長和孩子站在不同角度對閱讀內容做分析和體驗,可以獲得不同的結果,如果家長和孩子能夠深入交流閱讀經驗,勢必會產生更多情感共鳴,獲得更多學習成效。孩子對語言鑒賞存在一些認知偏差,常常會從修辭角度進行思考,這樣很容易形成慣性思維。為此,家長不妨給孩子更多建議,讓孩子在鑒賞角度選擇、鑒賞程序安排、鑒賞效果評價等方面做出理性思考。
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語言鑒賞時,需要在思考方向上做出更多提示,這樣能夠帶來顯著的輔助效果。比如,在預習《少年閏土》一課時,這篇文章開頭關于閏土的外貌描寫堪稱經典,家長可要求孩子自己閱讀這部分內容,尋找適合的角度展開欣賞式解讀,可以考慮典型詞語應用、句式特點、情感賦予、主旨闡釋、色彩呈現等多個方面。孩子根據家長的提示進行個性化閱讀鑒賞,會出現很多表述。比如,有的孩子這樣鑒賞:“這段話運用了一些典型的動詞,如‘帶’‘捏’‘刺’等,這些詞語的準確運用,將少年閏土敏捷靈活的身姿描繪了出來。”也有孩子從自然環境描寫角度進行解讀:“開頭寫‘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描繪出一幅絕美的景象,為少年閏土的出場做好了鋪墊。”孩子對語言應用有自己的解讀,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看法和選擇,從積極方面做出鼓勵,讓孩子逐漸建立有形認知。
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有延伸意識,對孩子的閱讀基礎作出科學評估,推出適合的閱讀內容,讓孩子做好內外結合,在創意閱讀體驗中培養閱讀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給課外閱讀帶來更多的素材支持,如果家長指導孩子借助網絡展開閱讀,孩子會更樂意接受。
孩子對課外閱讀有不同期待,家長要做好合理對接,這樣才能形成“讓學”機會。比如,《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科普文章,孩子的閱讀興趣很濃,在課外延伸閱讀設計時,家長可給出明確規劃:閱讀這篇課文后,對宇宙生命有了更多認知,宇宙空間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們去探索。比如,在宇宙空間,還有多少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如果有太空人,他們會長成什么樣子?太空人有沒有光臨過地球?諸多未解之謎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找到答案。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網上搜集《少兒科普百科》《宇宙的奧秘》等書籍,選擇喜歡的內容閱讀。孩子對太空充滿探索熱情,面對家長的提示,孩子會急不可待地要進行信息搜集,這說明家長閱讀設計是成功的,從而水到渠成地順利啟動了“讓學”學法。
閱讀是孩子個性學習行為,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能夠為孩子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促使孩子在主動閱讀與思考中建立深刻認知。“讓學引思”的關鍵是“讓”和“引”,如何將孩子帶入深入閱讀環節,這是家長需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