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得彬
(1.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 北京 100084;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北京 100029)
2021年是體育大年,東京奧運會等多項國際國內大型綜合賽事如火如荼舉行,更有正在緊鑼密鼓籌辦即將于2024年舉辦的巴黎奧運會。也是在202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為今后一個時期體育強國建設發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
“十四五”時期是筑牢體育強國根基,奮力實現體育現代化的開局時期。到2020年底,中國已經歷15年四個“全民健身計劃”;未來15年,全民健身戰略將著眼于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要求,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大局。2021年末,第五次(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發布。結合近年密集出臺的國家層面和各地方政府層面的政策,積極開展研究,助力全民健身戰略實施,已是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的共識。本研究試圖梳理分析“十三五”以來(分別前溯和后及一年,2015-2021年)我國學者在全民健身方面的研究動態,分析研究進展呈現的態勢和今后可以進一步開展研究的發力點。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十三五”以來(2015-2021年)期間我國學者發表的全民健身方面的學術論文。
(1)文獻資料法。
利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數據庫(http://www.rdfybk.com/)進行檢索,“2015-2021年”、“全民健身”論文 423篇,其中“全文”數據庫收錄34篇,“索引”庫收錄389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囊括了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幾近各個學科,內容源于1995年至今“復印報刊資料”系列紙質期刊,由專業學科編輯和學界專家依循嚴謹的學術標準,對海量學術信息進行精選整理、分類編輯,最終形成優中選優的精品成果庫。本研究主要對423篇中獲全文轉載的34篇論文在知網等數據庫中進行原發期刊基本形態數據回溯并做述評。
(2)文獻計量法。
運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全民健身研究論文的主要著作者、發表年份、學科屬性、原發期刊分布、關注度等進行統計。了解一個知識細分領域,除了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對于基本面的集中度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
近七年(2015-2021年)人文社科領域主要有423篇文章以“全民健身”為研究關鍵詞,其中有405篇分布在“G8教育”類別,詳見表1。其中,2017年論文數量最高(92篇,占比近22%),2015年和2020年論文數量最低(均為46篇,占比近11%)。此間當然與政策法規發布等方面的影響有一定暗合,當然也與學術科研節奏和學術成果流轉傳播節奏不無關系。

表1 2017-2021年全民健身研究論文收錄情況
再往前追溯,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數據庫中,以“全民健身”為關鍵詞/主題詞的論文主要分布在“教育”(97%)、“政治學與社會學”(2%)、“文化信息傳播”(1%)等學科,具體情況為:1995年以來全民健身方面的研究,“教育”956篇、“政治學與社會學”19篇、“文化信息傳播”7篇、“法律”4篇、“經濟學與經濟管理”3篇、“其他”1篇。
近七年(2015-2021年)人文社科領域以“全民健身”為研究關鍵詞的文章,多集中討論健身環境、國家戰略、體育志愿服務、《體育法》、發展路徑、體醫融合、健康中國等。這與2014年以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全社會日益高度重視全面健身戰略實施有密切關系。2014年以來,全民健身和體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密集刊發,正在迎來一個熱潮。
從人大復印報刊資料34種全文轉載論文原發期刊統計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8種 (2019年、2020年、2021年各兩篇,2016年和2018年各1篇);《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篇;《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篇;《沈陽體育學院學報》3篇;《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篇;《體育科學》4篇;《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篇。這7種期刊原發全民健身研究論文獲全文轉載的有23篇,超過2/3,占比約68%,其中《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占比約24%。
從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數據庫中2017-2021年下載量和閱讀量均位居前20位的18篇論文對比(詳見表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學界對于全民健身關注集中度。

表2 2017-2021年人大復報刊數據庫全民健身研究閱讀量和下載量均位居前20位的論文
其中,2021年發表和收錄的焦峪平、馬思遠老師的兩篇論文即名列下載量和閱讀量前20位(具體位次甚至超過很多篇發表和收錄時間稍早的論文),足見其寫作質量和話題關注度,也切中當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日漸內嵌于我們時代生活的大背景,更有健身活動于健康養老的促進與助推的社會關切。表2展現的已較為詳細,下文還會有具體分析,這里不再分別論述。
全民健身的定位經歷過從提倡、保障到戰略的發展過程。新時代以來,全民健身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長沙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李龍教授提出要以“人民美好生活”作為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形成體育、衛生、文化、宣傳等多部門多主體協同參與多元價值塑造相統一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現了黨和政府讓人民共享體育發展成果的勇氣和擔當,充分說明全民健身在建設“健康中國”、帶動體育消費和調整經濟結構戰略等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大意義以及其背后具有的多元功能和良性效應。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推進和開展,體育健身觀念逐漸深入老百姓的內心,經常參加健身活動也已日漸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健康中國”是全民健身的根本目標和任務,要對促進人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正確做法加大研究和宣傳傳播力度,引導人民正確進行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全民健身活動向全面健康生活轉變。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全民健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偉大目標的基石。全民健身戰略實施要把握好時間進度,多措并舉統籌實施,這已成為新時代全民健康、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叭窠∩硎侨w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要以新發展理念推進體育事業的創新,要把全民健身放在國家和人類發展的戰略高度上去把握。
全民健身是體育功能的時代體現,是體育公共服務的核心內容,是促進 “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等文件陸續出臺,就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具體安排,以更好地發揮全民健身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價值作用。
這些契合全民健身發展實際的政策密集出臺,離不開學者的研究成果支撐。青少年的健康事關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一直以來倍受社會關注。針對當下青少年多樣化的校外體育消費需求,構建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模式是個具有實踐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的問題,既包括體育的基礎設施、技能培訓、信息服務,也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等的體育有形產品和無形的體育公共服務。《我國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構建》一文建議,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家校結合的方式,社區、學校、家庭結合,整合體育場地、場館設施資源,逐步建立青少年校外體育輔導長效機制和體育組織參與制度,有效開發“互聯網+”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網絡信息平臺的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模式,實現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可持續發展,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增強體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迫切的需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傳播,不僅在于傳授公眾需要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與技能,更在于提高公眾的健康生活質量,促進公眾的身心健康與精神健康的發展。由于不科學的健康認知觀,以及諸多健康管理手段的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與推廣。武漢體育學院付志華和趙孟炎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的價值與路徑研究》中剖析了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的教育學、健康學、社會學、經濟學價值,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媒介傳播等四種有效路徑,以期引起公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視并切實踐行,自覺投入到健身鍛煉與健康促進的熱潮中,力求早日提升民眾生活的健康指數與幸福指數,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互聯網+全民健身”是疫情發生以來的典型“非接觸”性社會文化現象。近年來互聯網和體育的深度融合,不僅推動了線下實體場景的場館數量增多,也推動了線上體育場景增多,集中表現在線上體育賽事數量和種類增多?;ヂ摼W的普及與社交媒體的發展讓跑步等全民健身活動呈現更多的多元化場景,人民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志趣相投的群體,滿足自身體育鍛煉和社交需求,讓跑步等稍顯“枯燥乏味”的“孤獨運動”變成一種新時尚,不失為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的一個新方向、一種新路徑。
全民健身的研究成果梳理發現,“十三五”以來的成果發表和全文轉載,與國家在體育方面的政策出臺有著密切關系。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隨著歷次全民健身實施情況評估調查公報發布和新的《全民健身計劃》編制出臺,總能引起廣泛關注,并成為持續一兩年的研究熱點?!笆濉币詠恚瑖疑缈苹鸬榷喾矫嬲n題的申報和立項數顯著增多,社會面的關注和政策面涉及逐漸深入。近年新顯現但研究還不是很多的交叉性研究熱點 (如結合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民法典》、“趣緣群體”等)也有所體現。
全民健身方面進一步的研究,盡管“十三五”以來發文量較大,知網簡單檢索發現體育學科貢獻了5100多篇研究論文,整體來說研究也很深入,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但也存在應用性轉化不夠、學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學科建設研究相對滯后、話語體系研究尚未形成等問題。下一步研究可以考慮圍繞《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和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以及相應的15項新政策舉措開展著眼于應用性轉化的深入細致的研究。也有學者針對《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和《“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解讀開列過近50個下一步迫切需要開展深入具體研究的課題清單,這里不再贅述。
本研究僅為一次簡單的淺層次文獻梳理,迫于學術功底欠缺、時間所限和技術條件限制,文獻閱讀梳理還不夠周全細致,有欠深入系統,文獻檢索也較為單一。但是,全民健身關系健康中國建設,關系14億人民福祉,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系統深入細致的開展研究。
本研究立足于文獻梳理嘗試,在前輩學者努力基礎上,試著從“優質文獻”梳理的視角,借助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數據庫和知網等“海量”數據庫中篩選“十三五”以來我國學者在全民健身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輔以“十三五”以來黨和國家體育政策法規文本梳理,力圖呈現全民健身研究基本情況,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點經驗借鑒,以助力全民健身戰略實施、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