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猛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體育健康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90)
“少年強則國家強”。高校學生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未來中堅力量,作為祖國未來發展與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體質健康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話題。高校學生人口是我國人口組成中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以及知識經濟的創新發展,社會經濟建設對高校學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進行動態變化的監測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當前“互聯網+”的社會發展模式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具有雄厚的政策基礎、技術基礎以及管理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是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健康中國建設離不開青少年身體健康建設,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建設離不開高校對學生身體體質健康的動態變化監測。高校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體質健康開展動態變化監測能夠幫助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建設工作獲取實時的青少年體質健康各項數據指標,能夠第一時間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各項指標急性動態變化掌握,幫助青少年身體健康建設工作構建全面、科學、海量的青少年身體健康數據指標數據庫,進而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關鍵指標進行科學的分析,為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工作提供基礎數據依據。
構建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體系就是要充分展現客觀數據的評價作用,以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為評價工具載體,對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實質性評價。一方面,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可以實時獲取真實、全面的學生體質健康各項指標數據,通過對數據整理和分析的結果來對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會健康水平進行真實性的評價;另一方面,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可以對獲取的學生體質健康各項數據指標進行量化評價,對量化評價所折射的內容進行量化打分,將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真實的反應到數字層級上來,量性與質性的評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目了然。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構建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體系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撐可以實現高校、社會、政府、家庭以及學生的綜合聯動。通過網絡數據建立連接效應,轉變高校、社會、政府、家庭以及學生對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單一積極作用。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體系實現數據資源以及服務層面的溝通,通過聯動效應來促進我國社會各個領域實現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協調配合。
本文以Y大學、Z大學、W大學、S交通大學四所高校2014級學生為調查對象,以上學期間的四年(2014-2018)身體健康測試數據為調查研究依據,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對象樣本數量統計 (單位:人)
調查項目除對四所大學樣本學生的身高、體重以及肺活量進行基礎數值測定,還要針對學生的耐力、力量以及速度靈巧三方面進行測驗,共計5個小項分類的測試項目,測試項目統計如表2。

表2 測試項目統計
四所高校依照國家體育測試《標準》的規定范圍對樣本學生進行體育測試,并依照相應分數劃分等級區間:90分以上 (包含90份)為優秀等級;75-89.9分為良好等級;60-74.9分為及格等級;低于60分為不及格等級,各校學生測試分值如表3。

表3 總成績表
通過表3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學生四年的體側平均成績集中在71分到74分區間,男女整體均只能定義為及格,一年級體能測試水平最低,在二年級達到峰值,女生四年的測試成績均高于男生的測試成績,且一年級差值最大,二年級差值最小。造成這種成績曲線的原因為:由于中學時間段的學習壓力較大,應試教育極大地壓縮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時間,男女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普遍存在身體素質較差的現象,在經過大學一年的體育鍛煉后,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改善。但高校在二年級以后均不設置體育課程,多數體育項目的開展也僅以俱樂部的形式推進,進而造成男女學生在大學二年級后出現身體素質下滑的趨勢。此外,由于男生與女生相比在作息時間上以及自律程度上均有所差距,致使男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弱于女性身體素質。
同時,除身高因素外,體重數值和肺活量數值也可以展現高校男女學生的體質健康變化,如表4和表5。

表4 體型統計表

表5 肺活量體重指數分布表
通過表4、表5數據不難發現,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在體型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四個年級階段的男生和女生在標準體重方面均低于50%,女生略優于男生;男生三、四年級的肥胖率明顯高于一、二年級,且四年均明顯高于女生;女生的偏輕比率高于男生,且四年級偏輕比率高達44.53%。由肺活量一欄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學生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體重指數呈逐年遞增趨勢,且女生優良比率高于男生;四年級是大學生肺活量最佳階段,男生三年級和女生二年級出現肺活量指標不及格峰值,結果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服務觀念落后。
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對體質健康方面迫切增長的物質需求刺激了“互聯網+”在體質健康方面的廣泛應用,這種新時代的技術產物逐漸被體質健康領域所接受。然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國多數高校在進行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的管理過程中,依然沿用比較傳統的任務式管理模式。雖然不少高校已經認識到當前我國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持續下降與落后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不足有著直接的關系,但當前高校在整體觀念上尚沒有提升到信息化服務的管理意識層級上來。多數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固化上傳信息模式當中,對“互聯網+”這種新生技術認識不足,服務意識嚴重缺失,單純地認為“復雜的”信息化式附加服務并不是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這種落后的服務觀念阻礙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管理工作的發展。
(2)投入主導滯后。
資源的投入是構建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資源力量投入的多少直接決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水平高低。由于當前區域政府和高校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建設工作支持度和重視程度不足,造成了相關投入主導觀念的滯后,嚴重阻礙了其信息化開展進程。首先,有針對性的“互聯網+”教育理念培訓投入不足,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指導程度不高,教育行政主導部門也不明確反對,各高校自主進行相關工作;其次,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互聯網+”信息化配套軟件開發力度不足,由政府主導的投入程度不高,除已經應用的“學生體質健康網”外,并沒有及時創新和開發一些配套的管理軟件系統;再次,多數高校與企業進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共同研發,然而,企業的介入必然會使高校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信息化發展邁向市場化管理。然而高校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并沒有及時的意識到變化,財政投入的主導傾向不足,使得企業在進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信心不足,難以獲得可靠的保障,進而對此項目望而卻步。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項目開展要分為三個層級,即:國家、省市和高校。在“互聯網+”大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軟件平臺的健身過程中,財政投入由政府主導,技術開發由企業主導,服務管理由政校主導,最終的目標是打造政企和校企合作的共享服務式的互聯網絡平臺。只有理順整個項目的開展概念,才能夠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此外,在功能實施的相關概念方面,體質檢測管理相關文件的制定、發布、收集和反饋等由國家層面執行,還要及時發布學生體質監測數據分析和預警工作;體質健康知識宣傳、體質健康數據整理和分析、公布和傳送數據結果、監控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工作等由省市層面執行;發布教育信息、收集上傳數據信息、組織監測管理工作、總結公布信息、執行上級相關政策、答疑解惑等工作由學校層面執行。
在“互聯網+”的技術指導下,高校需創建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換監測APP,利用智能手機客戶端來實現體質測試參與過程、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采集過程以及體質健康監測管理過程。APP的參與主體為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人員、家長、教師等。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APP設計需要實現的功能為:實現學生體質監測過程、實時發布健康知識和監控信息、接受上級指令、數據信息上傳、數據信息查詢、管理系統運作、收集反饋意見以及健康教育指導等,為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執行與被執行雙方提供服務。
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高效運轉就必須構建“互聯網+”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的專項組織結構。高校構建“互聯網+”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機構可設置管理部、執行部和技術部三個部門。首先,管理部負責對軟件平臺發出通知、文件、評價、要求、反饋以及建議等指令,該部門主要由高校主管部門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成;其次,執行部負責具體執行軟件平臺所開展的體制檢測和關聯服務等,并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技術部門進行溝通,進而提升軟件平臺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該部門通常由體質檢測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組成;再次,技術部負責對軟件平臺運行進行實時監測,接受執行部門發回的技術反饋意見,確保體質監測平臺的正常運轉,該部門通常由企業、高校的相關技術人才組成。
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不認真、教師執行懈怠、相關工作人員信息錄入疏忽等造成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失真、錯誤,甚至還出現篡改的現象。因此,當前要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的監管控制力度。首先,通過加大“互聯網+”的技術研發力度,研發互聯網絡監控的智能監測儀器,提升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數據的真實性;其次,結合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平臺打造智慧監控體系,對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實時的工作監督,提升監管力度,避免失誤或者篡改錯誤行為發生;再次,結合大數據技術對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進行科學、全面、系統的分析,實現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的全過程監管。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管工作并不應該是一種任務式的工作,而是一種服務式的工作。“互聯網+”在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管理的應用過程本身就是信息技術服務價值的衍生發展。因此,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軟件平臺要不斷完善和豐富其服務功能,增強與監測管理人員、學生、教師、家長等平臺使用主體的服務溝通,增強服務協同意識,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更多的服務板塊,進而滿足平臺使用主體的多元化服務需求,最終實現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的高質量持續發展。
構建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管理體系既是改善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滿足健康中國發展的必然需求。“互聯網+”應用到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測中是學生體質監測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提升整個監管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工作要通過理順項目開展概念,打造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APP,構建組織機構,增強監管控制力度,完善和豐富平臺服務功能等步驟實現優化,進而提升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動態變化監管的效率,為提升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