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 躍 劉曉川 王姍姍
(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2)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或狹窄,心肌供血持續下降引起的心肌嚴重壞死和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具有發病兇險、發病急及病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人們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2]。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氧化應激反應、細胞因子造成心肌細胞變性,各種炎性因子大量釋放,造成心肌微循環受阻、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而導致心功能損傷及心肌細胞凋亡。因此,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反應是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熱點[3]。目前,西醫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用對癥治療,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體阻滯劑、調脂穩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治療,但僅采用西醫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隨著近年來中醫藥深入研究,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良好療效,且不良反應少[4-5]。本文旨在探討參術益心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和細胞因子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6]標準。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標準,辨證屬氣虛血瘀證。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辨證屬氣虛血瘀證;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單支或多支血管閉塞,且均行經皮冠脈介入術(PCI)治療;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免疫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及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精神疾病者;合并急慢性感染者;過敏體質者。
1.2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43~74歲,平均(59.74±7.91)歲;發病至入院3~35 h,平均(19.89±4.35)h;冠狀動脈病變支數為單支25例,多支22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齡46~75歲,平均(59.34±8.84)歲;發病至入院 3~32 h,平均(20.14±4.78)h;冠狀動脈病變支數:單支26例,多支21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于PCI術后常規治療,術后3 d給予低分子肝素鈉(阿爾法西格瑪,國藥準字HT20140281)4 000 IU,每12小時皮下注射;口服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國藥準字J20171021)100 mg/次,每日1次,替格瑞洛(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177)90 mg/次,每日2次;口服倍他樂克(阿斯利康,國藥準字H32025390)起始劑量12.5 mg/次,每日2次,逐漸加量;口服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藥業,國藥準字J20170008)10 mg/次,每日1次;口服雅施達(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4053)2 mg/次,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參術益心湯:人參12 g,白術15 g,黃芪30 g,白芍15 g,川芎15 g,丹參15 g,延胡索15 g,三七10 g,桃仁 15 g,降香10 g,全蝎10 g,甘草6 g。水煎取汁450 mL,每日1劑,分3次溫服,其中三七、降香和全蝎用粉沖服,上述中藥均由我院中藥房鑒定及提供。兩組療程均為14 d。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主要癥狀積分變化[7],包括胸悶胸痛、倦怠乏力、氣短懶言,按照癥狀嚴重程度積分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積分越高癥狀越明顯。2)觀察兩組心功能變化,采用美國HP公司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3)觀察兩組血管內皮功能變化,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采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內皮素-1(ET-1)水平,采用硝酸還原法測定一氧化氮(NO)測定。4)觀察兩組細胞因子變化,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采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變化。5)觀察兩組不良反應。
1.5 療效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標準。顯效:患者心電圖穩定,且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心電圖基本穩定,且患者臨床癥狀好轉。無效:患者心電圖無改善,且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悶胸痛、倦怠乏力和氣短懶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悶胸痛、倦怠乏力和氣短懶言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間 胸悶胸痛 倦怠乏力 氣短懶言觀察組(n=47)對照組(n=47)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17±0.27 0.53±0.14*△2.18±0.32 0.98±0.21*1.97±0.24 0.46±0.13*△2.01±0.22 0.91±0.18*1.94±0.28 0.46±0.13*△1.96±0.34 0.85±0.17*
2.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DV和LVESV較治療前降低,而LVEF較治療前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DV和LVESV低于對照組,而LVEF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VEDV(mL/m2)193.54±14.35 148.92±8.95*△192.65±17.87 165.41±16.90*LVESV(mL/m2)145.32±13.54 98.97±12.14*△146.17±16.48 118.98±15.51*LVEF(%)36.85±2.97 57.65±5.42*△37.18±3.05 46.72±4.86*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T-1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而NO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T-1水平低于對照組,而NO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ET-1(ng/L)91.72±6.58 72.32±4.89*△92.53±7.69 81.95±7.13*NO(μmol/L)45.53±4.12 68.98±5.64*△45.12±4.83 57.04±3.89*
2.5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5。兩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1β、IL-6和TNF-α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g/mL,±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g/mL,±s)
組別觀察組(n=47)對照組(n=47)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L-1β 23.08±3.51 8.97±1.65*△22.35±4.65 14.68±3.10*IL-6 12.23±2.71 5.45±1.29*△12.02±2.13 8.97±1.75*TNF-α 456.32±28.97 138.92±15.45*△460.13±37.65 289.93±23.13*
2.6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主要是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破壞,繼而出血造成管腔內血栓形成、管腔閉塞[8]。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可出現心肌、胸悶氣短及胸骨后劇痛等癥狀。PCI術雖能夠解決血管梗死的問題,但因術中球囊擴張亦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并且術后會造成血管內皮結構和功能損害及炎性因子水平升高[9]。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方法尤為重要。
中醫學認為急性心肌梗死屬“真心痛”范疇[10]。《醫宗必讀》指出“氣血者,人之賴以生者也”。《素問·調經論》曰“人之所在者,血與氣耳”。氣、血是形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二者相輔相成,并且能夠保障機體的基本活動。而在心血管方面,血液流動與心臟活動均與心氣的推動作用息息相關,血流通暢、心氣充沛是心臟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中醫理論認為急性心肌梗死多見虛實夾雜之象,其根本病機是氣虛血瘀,久病耗氣,正氣虧虛,而氣虛則會使血行瘀滯,瘀血漸聚,而堆積于脈管,造成脈絡閉阻,不通則痛;血瘀則氣行無力[11-12]。因此,應以益氣活血為治療法則。參術益心湯中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生津養血;白術益氣健脾;黃芪善補中氣,益氣以助血行,瘀去絡通;白芍養血調經止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丹參活血化瘀止痛;延胡索活血理氣,散瘀止痛;三七散瘀止痛消腫;桃仁花活血祛瘀;降香化瘀止血,理氣止痛;全蝎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縱觀全方可奏益氣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3],參術益心湯可有效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減輕炎癥介質的釋放和浸潤,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提高心肌收縮功能,改善微循環。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胸悶胸痛、倦怠乏力和氣短懶言積分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參術益心湯可減輕癥狀,提高療效。
血管內皮功能損傷與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發展密切相關。ET-1和NO是評價血管內皮功能重要指標。血管內皮損傷可出現NO水平下降,而ET-1水平升高,兩者比例失衡的異常現象[14]。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T-1水平低于對照組而NO水平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參術益心湯可通過降低ET-1水平及提高NO水平而減輕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急性心肌梗死不是簡單的冠狀動脈內粥樣斑塊破裂,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發展中局部或全身慢性炎癥起到重要作用[15]。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均在斑塊成分中高表達,而當發生心肌梗死時,由免疫造成的炎癥反應激活,而這些激活的炎癥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等,其中IL-1β、IL-6和TNF-α能夠抑制平滑肌細胞膠原分泌,加速纖維帽纖維降解,從而阻止纖維帽的膠原修復,使得斑塊不穩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同時IL-1β、IL-6和TNF-α等炎癥因子大量釋放會造成心肌重塑和疤痕形成,擴大心肌梗死范圍和加重心肌損傷[16-17]。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可以推測參術益心湯通過降低IL-1β、IL-6和TNF-α水平而抑制炎癥狀態。
綜上所述,參術益心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良好,可顯著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且抑制炎癥狀態,保護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