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廷昇
關鍵字: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率
引言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在人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具有基礎性的意義。然而,相對于其他教學而言,語文教學在其中占有很高的位置。語文教學的好與不好不僅是對于今后的寫作和交流有影響,還有對我國的歷史和文化的傳承都有著好與壞的雙面影響。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被重視。在我國社會發展中,任何保持原地不動的事物都會被社會淘汰,這個道理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一樣受制。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不斷地創新研究,并具有可實施性。
一、創設教學情境,重視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最為貼切的,他們生活在農村中,對外界事物有著巨大的好奇心,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簡單的說教式、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手段,這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應該積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小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教學知識,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優良習慣[1]。
以《找春天》一課為例,可以適當地為他們創設教學情境,因為農村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所以環境污染問題較少,也是大自然原本樣貌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教師在進行“找春天”一課的課程導入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感受操場上、校園內以及樹林中存在的春天的景物,這些都是農村小學生每天都經歷并且能理解的聲音,以此進行新課的講解可以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簡單輕松地理解教學內容,感悟春天的多彩,從而發自內心的形成熱愛春天、保護環境的道德情感。
二、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一節語文課程只有40分鐘,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的時間是有限的,語文課程中教學內容較多,這樣的學科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語文教材進行相應的調整。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有20分鐘時間精力最為集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間,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突破重難點,在其他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自由閱讀課文的機會,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包括對課文甚至問題的理解、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良好的記憶力,也存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不同的內容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樂觀的心理態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三、構建合作學習,樹立正確健康的師生、生生關系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時,要將課堂主體還給小學生,讓他們在農村的學習環境中,最大限度地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促進良好師生以及生生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以《彩色的夢》一課為例,教師應該轉變以往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思想,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他們提出問題:“同學們,邊讀邊想象彩色鉛筆畫出的夢是什么樣的?”讓他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隨后提問學生:“文章中提到的夢是什么樣的呢?”此時他們會說:“這個夢不是真的夢!”以此引出彩色的夢是指彩色的鉛筆,并試問他們:“那你們有彩色的夢嗎?”隨后將他們分為多個小組,帶領他們走進生活,一同感受農村的自然景色或者讓小組成員描述自己身邊發生的趣味事,以此引導小組成員用“彩色的夢“將其描述出來,例如有的學生會說家長在田地里做農活的畫面等,讓他們理解生活中的“彩色”,并對未來充滿期待[2]。
再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析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表述的內容,以及課文表達的觀點。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為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加強領導,為學生分發需要參考的資料。在學生理解了這個問題之后,教師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啟發:讀完這個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啟示,請在小組內進行分享。
四、定期進行階段性總結
階段性總結在小學語文學習當中是十分關鍵性的環節,并且也是學生自己構建良好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完整性以及整體性的體現。教師可以將總結的形式創作成為一次談話分享,又或者是一次具有實際意義的寫作考察課,但是不管是哪種形式,都應當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并不是分散性的。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應當更加用心,圍繞同一主題來選擇不同的文本,將一整個單元結合起來嗎,從而使學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主題。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學生并不具備良好的單元整合意識,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
例如,教師教學中可以選擇《沙灘上的童話》這一課,使學生可以認識到書中的小伙伴,引導學生逐個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之后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說一說自己在學習當中的感受,從而得到更多的感受。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的總結,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3]。
五、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農村地區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各個方面與城市地區學校相比都有差異,但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制定適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策略,就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路鎖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科學咨詢,2020(36): 53.
[2]褚雨霏.試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J].讀與寫,2020,17(19):53.
[3]羅本玲.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0(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