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香
關鍵詞:微課;初中地理;教學難點
引言
由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要優化課程結構,搭建基于地理空間尺度的主題是內容框架,要堅持育人為本,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當前學生缺乏地理空間概念,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微課教學具有短小、精干的特點,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使用微課可以為學生搭建地理空間“通道”,幫助學生理解課程難點。當前初中地理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及時改進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當前初中地理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地理情景經驗
初中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廣泛,而很多學生到了初中才開始正式接觸到地理,在之前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少系統講解地理知識,對地理這個概念和課程不熟悉。學生剛開始學習地理課程,還沒有找到地理課程學習的方式,這給教師開展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定干擾。一方面學生不會運用地理情景展開學習,另一方面許多學生沒有地理場景儲備,無法調動經驗幫助解決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這為教師開展地理教學增加了難度。
(二)學生注意力分散
場景中地理知識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許多地理現象和常識需要學生進行記憶,而且地理知識包含了地形、氣候、人文等內容,內容廣泛,知識點較多,很多學生認為知識點繁瑣,不愿意花時間記憶。有些教師在教授初中地理課程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喜歡使用講授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需要融合教師的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可以為學生詳細補充知識點。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是明顯的,教師在使用這種方式時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將會被放大,而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將會縮小,甚至有些學生是被動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時間較少,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
(三)班級地理呈“兩極分化”狀態
初中地理課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越到后面的學習,地理思維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到了初二以后,地理課程難度加大,地理思維和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有些學生在初一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地理學習方法,養成了一定地理思維,但有些學生依然沒有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基礎較差。這兩類學生同時在班級上存在,班級地理學習狀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教師面對這樣的教學狀況,需要尋找解決策略,提升班級地理總體水平。
二、巧借微課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難點的措施
(一)營造地理情境,精準解決知識難點
借助微課,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出課本外的地理場景,幫助學生補充地理場景儲備,讓學生可以在具體地理場景的幫助下,理解課堂教學的難點。例如,教師在開展《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這一課程內容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教學難點是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前錄制關于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微課內容,邊播放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狀況,邊進行講解,結合具體地理場景講解課程知識,學生可以很快掌握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并在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二)利用微課吸引學生注意力,解決知識難點
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而在將課堂還給學生之前,教師有必要先提升學生對地理課堂的興趣,使得學生即使沒有教師的監督和講解,也愿意參與到地理課堂探索中來。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能夠調動自己感官的事物具有濃厚興趣,為微課教學可以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微課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師在使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幽默的語言來引導學生探索課堂知識的難點,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地理課堂探索中去。
(三)分層教學,促進班級整體進步
由于學生學習狀況不同,尤其是在班級學習出現“兩級分化”的狀況下,教師有必要開展分層教學,給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差異性學習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給學生制作不同類型的微課視頻,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對基礎知識講解更直白細致一些,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錄制的微課內容可以結合具體案例,讓學生產生新的思考,開拓思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不同小組的學生發布不同的學習任務,使學生獲得最大發展。
三、結語
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越來越多,教師把握好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上使用微課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具體學習狀況,結合教學重點、難點,開展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元.巧借微課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難點[J].學周刊,2022(08):80-81.DOI:10.16657/j.kink.issn1673-9132.2022.08.038.
[2]陶婷婷,夏衛生.利用微課突破初中地理教學難點的關鍵要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20(01):6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