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苑苑/文
本文就“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存在的英譯問題,在英語群體中展開調查。基于順應論,提出省譯法、改譯法順應心理世界,概括法、省譯法順應物理世界,改譯法、意譯法順應社交世界,改寫、整合法順應語言語境的英譯策略,并在同批群體中調查改譯文的接受度。結果顯示,修改后的譯文質量高,可理解性強,順應英語的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該研究不僅驗證了順應論的指導意義,同時也為“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英譯提供了新思路。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外企業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中華老字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企業的代表,有著悠遠的歷史背景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隨著“中華老字號”企業走向國際化道路之際,企業簡介的外宣翻譯引起了許多學者的密切關注。
多數研究從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出發,主要以目的論為理論基礎,其余研究側重非功能派理論視角,如順應論。多數學者明確提倡用順應論指導企業簡介英譯,研究結論也類似:企業英譯應符合語言結構與文化語境的順應。具體可以表現為省譯法對社交世界的順應、概括法對物理世界的順應以及整合法對語言結構的順應。然而,順應論在企業簡介翻譯的應用研究做得還不夠具體深入。再者,無人專門針對“中華老字號”這一特殊的企業群體。“老字號”肩負著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其簡介與一般企業必然存在較大差異。最后,實證研究不多。大多學者自己提出原譯文存在的問題,提供改譯文并驗證結論,而并未在英語受眾中調查改譯文的接受度,因此無法檢驗順應論指導的有效性。
因此,本項研究調查“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的英譯現狀。在順應論視角下對譯文做出修改。通過對改譯文的接受度進行調研來探索“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英譯應遵循的原則,進一步驗證順應論的指導意義。
語用學與翻譯領域的結合為語言翻譯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順應論由Verschueren提出,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語用學。Verschueren認為,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動態選擇的過程。人們能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做出恰當的語言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三個特性。變異性指語言具有可供選擇的可能性;商討性指所有的語言選擇都是在高度靈活的原則基礎上完成;順應性指為滿足交際需要,使用者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作靈活的變通。要對語言的使用做出分析還必須考慮四個維度:語境因素的順應、結構對象的順應、動態順應和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程度。語境因素的順應是順應論中的關鍵概念,語境包括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指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語言語境即上下文,包括篇內銜接、篇際制約和線性序列。
筆者以7家“中華老字號”企業的英文簡介作為研究對象,并從中節選了10段在50名英語受眾中展開調查,探究老字號企業簡介的翻譯問題。所有的參與者都來過中國,90%的人對“中華老字號”商品有所聞,95%的人購買過中國品牌。因此,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如表1所示:

表1 所選材料分析結果
從上表可見,“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的英譯質量不容樂觀。10篇中只有3篇的大意能被理解。由此可見,簡介英譯并沒有起到應有的宣傳效果。再將英譯失誤進行分類,發現簡介英譯主要存在語法錯誤、用詞不當、句型冗長、語言邏輯混亂、忽視文化差異等問題。
在順應論視域下修改簡介英譯(修改部分用粗體字表示),并請先前50位英語讀者參加改譯文接受度的調查。結果顯示,98%的受眾能讀懂內容,并且認為譯文質量有所提升。改譯文考慮了文化因素,符合英語思維和英語表達習慣。
心理世界指心理與情感因素。選擇語言的過程也是順應自己和讀者心理世界的動態過程。翻譯時應考慮讀者的情感和認知狀態,以便獲取他們的認同感。
例1:“龍的傳人,一個有著中華民族血統的品牌。”
例1原譯:“The dragon represents that we are the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we are a Chinese brand of National origin.”
例1節選自徐福記商標設計文化。“龍”在中國表示吉祥、祥和。龍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中華民族的子孫是龍的傳人。而龍在西方是邪惡的代表。英語受眾讀到這樣的介紹,并不會對企業品牌產生好感。因此,譯文需說明文本中的“龍”意指“中國龍”,將“dragon”改譯為“Chinese dragon”。
物理世界指時間和空間的指稱關系。地域和時間的差異會成為翻譯的障礙。“中華老字號”因歷史悠久,會涉及不少歷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介紹。英語受眾對此并不了解。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應采取概括法、省譯法以順應英語讀者的物理世界。
例2:“咸亨酒店既是酒店更是景點,它與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土谷祠等文化遺存,共同構成了解讀魯迅的原典鑰匙。”
例2原譯:“Xianheng Hotel is both a hotel and an attraction, which, together with Lu Xun's former residence, Baicaoyuan, Sanweishuwu, Tuguci and other cultural relics, constitute the key to interpret the classic works of Lu Xun.”
例2是對咸亨酒店文化形象的描述。酒店位于魯迅故居附近,文中表示故居的名稱有“百草園”“三味書屋”“土谷祠”。一般中國人對這些名稱并不是很熟悉,更別說是外國人了。簡介中之所以提及這些地點,是為了將咸亨酒店與魯迅故里相媲美。由此可見,原文中最核心的內容是魯迅故居。為幫助英語讀者獲取關鍵信息,英譯時只需將“故居”譯出。這樣可以省譯對英語讀者無用的內容。改譯文如下:
“Xianheng Hotel is both a hotel and an attraction,which, together with Lu Xun's former residences constitutes a key to interpreting the classic works of Lu Xun.”
順應物理世界除了對地域的順應,還要順應時間概念。
例3:“嘉興‘三珍齋’是創始于清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60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食品。”
例3原譯:“Jiaxing ‘Sanzhenzhai’ food, was founded in the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this China Time-honored Brand has experienced over 160 years of history.”
“中華老字號”企業的中文簡介中,皇帝年號是常用的紀年方式。大多數英語受眾并不了解朝代和年號。英譯時,可省譯年號,直接給出時間,或保留年號并補充時間。若譯文給出時間,可省略“160年歷史”。因此,上例可改譯為:“Jiaxing‘Sanzhenzhai’ was founded in 1848.”
社交世界指社交場合特定的交際原則和準則。只有順應目的語文化的語言,才能保證交際順暢。
例4:“由于所售丸、散、膏、丹療效顯著,馳名全國,因此樂鏡宇利用“樂家老鋪”其祖先所創造的基礎,于清末光緒年間來到濟南千元舉辦藥局。”
例4原譯:“With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wan,san, gao and dan sold in Tongren Tang (also called “Yue Jia Lao Pu” )which was founded by his ancestor, Yue Jingyu came to Jinan and set up drugstore during the years of Emperor Guang Xu in Qing dynasty.”
例4節選自宏濟堂的創建歷史。簡介中的“丸、散、膏、丹”是中醫概念,原譯 “wan, san, gao, dan ”令英語讀者不知所云。因此,在解釋中醫特色詞匯時,應采用意譯法,將其譯為 “pills, powders, pastes and elixirs”。其中,“膏”字的英譯比較容易混淆。 “ointment”是西醫概念,通常指用軟管裝的外敷膏藥,上例語境中不能使用這個詞。 “plaster”指中醫的外敷膏,“paste”指中醫內服膏。后者更符合此例語境。另,在一段宏濟堂產品介紹中,“調氣丸”被譯為 “Tiao Qi Pill”。“氣”是中醫特有概念,在英語受眾的社交世界不存在。 拼音 “qi”也不符合英語讀者的認知,因此應用意譯法,將“氣”譯為 “chi”, 將“調氣丸”譯為 “Chi Regulating Pill”。
語言語境包括三方面:一是篇內銜接,通過連詞、前指、邏輯關系等方式實現。二是篇際制約,即語篇受語用風格或情景因素制約。三是線性序列,指語篇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的英譯普遍存在邏輯混亂、語義重復的現象。因此,翻譯前需領悟原文的邏輯關系,采用改寫、整合方式,以順應英語的語言結構。
例5:“宏濟堂的創始人樂鏡宇,原籍浙江,其祖輩于清康熙年間,為經營藥業移居北京,在正陽門外創設同仁堂,由于所售丸、散、膏、丹療效顯著,馳名全國,因此樂鏡宇利用“樂家老鋪”其祖先所創造的基礎,于清末光緒年間來到濟南千元舉辦藥局。”
例5原譯:“The founder of Hongjitang is Mr Yue Jingyu, whose hometown was Zhejiang Province. To manage Chinese medicine, his ancestors immigrated to Beijing during the years of Emperor Kang Xi in Qing dynasty, and founded Tongrentang in Beijing. With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wan, san, gao and dan sold in Tongren Tang (also called “Yue Jia Lao Pu” )which was founded by his ancestor, Yue Jingyu came to Jinan and set up drugstore during the years of Emperor Guang Xu in Qing dynasty.”
例5關于宏濟堂的創辦背景。通過分析譯文,發現第一句的內容和第二句的不銜接。兩句的主語都是人,前句句中卻提及了家鄉,會影響兩句間的連貫性。第二句中 “immigrate”一詞有待商榷。 “immigrate”和 “emigrate” 同指“移民”,但兩者意思有差別。前者指他地到本地,后者指本地到他地。使用“immigrate”一詞會使讀者認為宏濟堂在北京,和最后一句“came to Jinan and set up drugstore”相矛盾。因此,這里應從創始人祖先的角度出發,使用“emigrate”比較合適。第三句句首“With the significant effects…”中的“significant”暗示前面已有提示。然而,之前并未提及這些藥的療效,“significant”一詞便顯得含義模糊,因此,使用“positive”含義更為具體恰當。改寫后的譯文如下:
“The founder of Hongjitang, Mr Yue Jingyu,was a local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manage Chinese medicine, his ancestors emmigrated to Beijing during the years of Emperor Kang Xi (1662—1723) and founded Tongrentang in Beijing. With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ills, powders, pastes and elixirs sold in Tongren Tang(also called “Yue Jia Lao Pu”) first established by his ancestors, Yue Jingyu came to Jinan and set up a specialist drugstore during the years of Emperor Guang Xu(1875—1908).”
全文基于實證分析,就“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的英譯問題在英語群體中展開調查。從順應論視角修改“中華老字號”企業英文簡介,并將改譯文在同批群體中展開接受度調查。結果顯示,譯文質量佳、理解性強,順應英語的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這使順應論下的翻譯策略更具說服力,也使順應論的指導意義得以驗證。本文將順應論應用于“中華老字號”企業簡介英譯,提供了翻的新視角和新思路,也能促進企業的宣傳推廣和經濟發展。■
引用
[1] 牛新生.從目的論視角探析企業簡介翻譯錯誤及其成因[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6):33-38.
[2] 張秀燕.目的論視角下的企業簡介英譯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4):28-33.
[3] 郭遂紅.語言順應論視角下的漢英翻譯策略探析-以公司簡介翻譯為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122-127.
[4] 盤秀芝,葉苗.從順應論看奧康集團簡介英譯策略[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24-27.
[5] 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5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