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文
(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重慶市400015)
橋梁設計遵循安全、耐久、適用、環保、經濟和美觀的原則[1]。由于高架橋的地面道路往往是城市現狀重要交通路網,高架橋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受限制的因素較多,本文以重慶市在建的茶惠大道高架橋作為工程依托,對在現狀道路上建設高架橋的施工方法進行分析,探討研究出適用的施工方案,為今后類似結構的施工設計和分析提供參考。
茶惠大道工程西起內環快速茶園立交,向東南方向橫穿茶園中心區,上跨開成路后,下穿鐵路東環線,再通過樵坪山隧道穿出,于巴南區惠民鎮北側接入繞城高速,線路全長8.96 km,項目平面布置見圖1,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80 km/h。

圖1 項目總平面圖
全線包含茶惠大道高架橋1 座,樵坪山隧道1座、4 座立交及2 座跨線橋。其中茶惠大道高架全長約4.4 km,標準寬27.5 m,直線段約2.8 km,曲線段約1.3 km,全線共10 個節點需跨越現狀路口、車站、河道等重要構筑物輔道及立交匝道影響,部分高架存在變寬,長約0.5 km。
結合工程規模及現場條件,在現狀道路上采用支架現澆的施工方式顯然不能滿足交管要求,因此茶惠大道高架橋擬采用預制結構,常用的預制結構主要有:預制小箱梁;箱梁節段預制拼裝;鋼箱梁;鋼混組合梁[2]。
由于鋼箱梁、鋼混疊合梁造價較高,且后期維護工作量大,本項目不建議主線高架大規模采用。下面主要針對預制小箱梁和箱梁節段預制拼裝2 種結構形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比選。
2.1.1 預制小箱梁
預制小箱梁橫向分為單片獨立小箱梁,吊裝到位后通過后澆濕接縫連成整體,斷面構造見圖2, 縱向每跨均為簡支結構、橋面連續,體系簡單,受力明確,架設速度快。小箱梁景觀效果一般,但梁高較小,橋下通透性較好。

圖2 預制小箱梁標準斷面圖(單位:mm)
2.1.2 節段預制拼裝
節段預制拼裝順橋向分為多個節段,吊裝到位后通過剪力鍵及預應力連為整體,斷面構造見圖3。相對簡支結構,該結構形式存在體系轉化,受力較復雜。節段預制拼裝景觀效果較優,但梁高較大,略顯笨重[3]。

圖3 箱梁節段預制拼裝標準斷面圖(單位:mm)
2.2.1 預制小箱梁
本項目預制小箱梁梁長30 m,寬2.4 m,單孔分為8 片小箱梁。單個吊裝重量較大,吊裝作業次數少。采用架橋機逐孔架設(見圖4),對地面層交通影響較小。

圖4 小箱梁架設施工
2.2.2 節段預制拼裝
節段預制拼裝單個預制構件長度為2.5~3 m,單個吊裝重量小,但吊裝次數較多。目前該結構形式運用不及小箱梁普遍,預制、拼裝精度要求較高。且由于梁段架設后需完成預應力張拉及體系轉換工序,導致架設速度低于預制小箱梁。節段預制拼裝施工見圖5。

圖5節段預制拼裝施工
預制小箱梁:預應力均為體內預應力束,橫向接縫均為現澆,后期維護工作少。
節段預制拼裝:體外預應力鋼束耐久性相對較差。接縫處黏合劑后期無法更換,老化后濕氣進入梁體,對預應力束耐久性及箱梁防水有一定影響[4]。
綜合考慮施工難度、后期維護及工程造價等因素,推薦預制小箱梁作為本次高架橋實施方案。當主線高架橋跨越軌道車站或現狀橋梁時,為避免橋梁結構與現狀結構物發生沖突,采用鋼箱梁吊裝施工,減少支架搭設對現狀交通影響。
城市高架橋由于受到現狀道路限制條件較多,施工過程中往往需保證現有交通的正常通行,而下部結構施工周期較長,應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減小施工過程中對現狀交通的影響[5]。
由于本次主線橋墩位于現狀道路中分帶內,蓋梁的施工對現狀交通影響較大,結合現場條件,適合的施工方法有:型鋼支架現澆;預制拼裝;轉體施工。
全線共10 個節點(共20 個橋墩)需跨越現狀路口、車站、河道等重要構筑物,無法采用轉體施工,其余蓋梁可采用轉體施工,對交通影響無顯著改善。單個轉體裝置造價約100 萬,全線造價需增加1 億,因此不推薦采用轉體施工。
下面對型鋼模板現澆和預制拼裝2 種施工方式進行比選。
3.1.1 型鋼模板現澆
由于滿堂支架現澆(預留門洞形式)對現狀交通干擾較大,且有一定施工風險,考慮主線蓋梁均為標準化,蓋梁施工采用定型鋼模板。為減少施工對橋下交通的影響,模板可特殊設計,即模板與型鋼支架一體化,支架兩端支承分別位于車行道外,并設置防落設施及限高標志牌,型鋼支架斷面見圖6。

圖6 主線高架蓋梁現澆示意圖(單位:m)
該方案適應性強,可適用于T 型蓋梁及門型蓋梁。施工簡便,無需大型吊裝設備,但現場作業較多,橋墩施工速度較慢。
3.1.2 預制拼裝
(1)蓋梁預制方式比選
蓋梁在工廠預制,梁內預埋灌漿套筒,墩柱施工后,蓋梁現場吊裝、拼接,套筒灌漿連接形成整體[6]。與現澆施工相比,預制拼裝工廠化制作,可縮短橋墩施工周期、減少現場作業[7]。
蓋梁預制拼裝可采用:整體預制;三段拼裝;兩段+現澆段3 種方式。
a. 整體預制:由于單個蓋梁重量約330 t,若采用整體吊裝,需2 臺250 t 履帶吊機同時吊裝,結合現場情況,不具備吊機工作空間。
b. 三段吊裝方案:蓋梁分三段預制,吊裝時搭設臨時支架,張拉預應力鋼束連成整體。施工方式見圖7。

圖7 蓋梁預制拼裝施工流程圖
為實施節段拼裝及預應力張拉,并保證現有道路正常車輛通行,同樣需搭設臨時跨越式支架,與現澆方案類似。蓋梁單個節段最大吊裝重量約130 t。
由于本項目大懸臂蓋梁預應力鋼束較多,且為后穿束,接縫處鋼束接頭不易處理,處理不當容易漏漿。分段位置剪力較大,為保證受力可靠,節段間宜采用L 型企口,對景觀有一定影響,見圖8。

圖8 蓋梁預應力分布圖
(3)兩段+ 現澆段方案:蓋梁分兩段預制,吊裝后通過臨時措施固定,施工后澆段,穿預應力鋼束連成整體,見圖9。

圖9 蓋梁預制分段示意圖(單位:m)
方案優點:利于預應力穿束;現澆段接縫施工可靠,整體性較好;無須搭設跨越支架,見圖10,對現狀交通影響較小。

圖10 工程實例(紹興市越東路)
方案缺點:單個構件吊裝重量相對較大,最大吊裝重量約160 t。
(2)蓋梁吊裝方案
預制拼裝,需重點解決在現狀玉馬路上的起吊問題。對于兩種拼裝方式,單個構件吊裝重量均大于130 t,可選擇采用1 臺250 t 履帶吊機或2 臺150 t吊車吊裝施工。吊裝方法見圖11。

圖11 履帶吊機施工實例
施工期間需保證左、右各2 個車道通行(8 m 寬),為滿足吊機行走,需拓寬車行道至10 m 寬,且車行道范圍分布有較多現狀管線,履帶吊行走可能造成路面或管網的損壞,不推薦采用250 t 吊機設備起吊。
當采用兩臺150 t 吊車起吊時,吊車可考慮布置于蓋梁兩側(順橋向),利用兩側車行道運梁,吊裝過程需臨時中斷交通,同時,吊車進出場需考慮施工區域臨時圍擋的拆除或恢復。
3.1.3 蓋梁施工方案比選
由于橋墩及蓋梁需較大的預制場地,結合本項目周邊地塊用地情況,從占地情況、施工簡便、景觀性出發,推薦型鋼模板現澆方案作為實施方案。
本研究以重慶市在建的茶惠大道高架橋為背景工程,通過分析研究高架橋無支架施工方案及控制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高架橋上部結構采用預制小箱梁、箱梁節段預制拼裝、鋼箱梁、鋼混組合梁等預制拼裝方式,符合城市高架橋“工廠化、預制化、裝配化”的發展趨勢,但應綜合考慮施工難度、后期維護及工程造價等因素。
(2)由于鋼箱梁、鋼混疊合梁造價較高,且后期維護工作量大,不建議高架橋全線采用。而小箱梁和箱梁節段預制拼裝,是目前城市高架橋運用較多的結構形式,可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綜合比選確定。
(3)橋墩及蓋梁預制拼裝施工速度快,施工工藝高,近年運用逐漸普及,但需要較大的預制場地,設計及施工應根據項目所處區域的用地情況及運輸、吊裝條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