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鑫偉,張鵬飛,王 磊
(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27)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交通路網的逐步擴張,中心城區高架橋建設工程日益成為城市交通命脈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往中心城區高架橋案例中,城市交通、地形地貌往往成為制約高架橋施工的重難點,筆者將綜合自身的理論水平,結合高架橋施工的實際情況,探討中心城區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的優勢,進而提升中心城區高架橋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某工程為104 國道浦泗立交至南京二橋段(浦儀公路西段),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區,路線起于104國道(浦泗路)與205 國道(江北大道)交叉的浦泗立交,向東北方向沿規劃走廊布設,跨越長江八卦洲上壩夾江后,與規劃和燕路過江通道相交,繼續向東北延伸,止于南京二橋高速,路線全長11.5 km。兼顧城市快速路功能,起點至規劃濱江大道段同步設有地面輔道。
浦洲路主線高架橋梁北接居民住宅小區,南臨骨科醫院、大型機電企業,橫穿泰馮路、豐收河,周邊環境復雜,施工條件多變,交通流量巨大。
浦洲路主線高架橋上部結構用支架現澆預應力混凝土箱梁,跨徑以30 m 左右為主,標準梁高采用2.1 m。主線標準段(橋寬32 m)采用單箱五室斷面,頂板厚度25 cm,底板厚度22 cm,跨中腹板厚50 cm,墩頂腹板厚80 cm,中橫梁厚2.8 m,端橫梁厚2.0 m,頂板懸臂寬度4.0 m,箱梁邊腹板的斜率為4∶3。對于跨平交口段,采用主跨55 m 的變截面連續箱梁結構,三跨連續梁(38+55+38)m 主跨箱梁的中支點梁高采用3.3 m,主跨跨中梁高、邊支點梁高均采用2.1 m,梁高以圓弧過渡;二跨連續梁(55+55.144)m 主跨箱梁的中支點梁高采用3.5 m,邊支點及跨中梁高均采用2.5 m,梁高在中支點處以線性過渡。
圖1 為主線高架橋標準斷面圖。

圖1 主線高架橋標準斷面圖(單位:m)
主線高架橋上行浦洲路,地面輔道同步拓寬,施工期間不得中斷地方交通。根據浦洲路交通特點,工程施工前,實行“借一還一”措施,北側新建永臨結合雙向單車道作為保通道路,滿足車流通行,南側新建永臨結合道路作為施工便道[2](見圖2~圖5)。

圖2 浦州路高架橋施工一期交通導改圖

圖5 浦州路高架橋施工四期交通導改圖

圖3 浦州路高架橋施工二期交通導改圖

圖4 浦州路高架橋施工三期交通導改圖
浦洲花園段上部結構均采用承插式盤扣滿堂支架施工,支架邊緣至紅線的平均距離為4 m,不具備交叉施工條件(不滿足現澆箱梁施工時保通路通車),需經過部分交通轉換。
浦洲路高架橋與泰馮路(地方道路)相交,工程施工期間,需保證泰馮路交叉路口的通行,考慮采用Φ630×10 mm 鋼管支撐式橫向門洞式支架施工,門洞結構凈高4.5 m(見圖6)。在通道設置限高限寬限速警示標志,并在距門洞20 m 位置設置限高架,防范社會車輛碰撞到施工支架。

圖6 浦洲路門洞支架斷面圖
為保證行車安全,在門洞沿車流方向兩側,前后延長支架搭設范圍3 m,使車輛在門洞下“早進晚出”,并在支架上方滿布綠色彩鋼瓦防護,防止高空墜物影響車輛通行安全;在門洞兩側安裝警示燈、反光貼、警示牌、限高架等安全防護設施。
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由立桿、水平桿、斜桿、可調底座及可調托座等構配件構成。立桿豎向采用套管或連接棒承插連接,水平和斜向連接固定利用水平桿和斜桿與立桿,上定位焊接的連接盤快速連接,形成結構幾何不變體系的鋼管支架。利用承插式盤扣型腳手架相對于傳統的扣件型腳手架(見圖7)而言具有可靠的雙向自鎖能力,穩定強度提高20%,無任何活動零件;運輸、儲存、搭設、拆除方便快捷;受力性能合理、可以自由調節;搭設時操作簡易,安全合理。圖8 為承插式盤扣腳手架之實景。

圖7 傳統扣件型腳手架之實景

圖8 承插式盤扣腳手架之實景
(1)備料人員依搭架需求數量,分配材料并送至每個搭架區域,依腳手架施工圖紙將調整底座正確擺放在已處理的地基上。
(2)根據立桿及橫桿的設計組合,從底部向頂部依次安裝立桿、橫桿。下部先全部裝完一個作業面的底部立桿及部分橫桿。再逐層往上安裝,同時安裝所有橫桿。
(3)立桿和橫桿安裝完畢后,考慮支架的整體穩定性,按照4-6 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安裝時自下而上進行順接。斜撐通過扣件與支架連接,安裝時盡量布置在框架結點上,專人檢查支架盤扣松緊情況。架體與主體結構拉結牢靠。安全網在剪刀撐等設置完畢后設置。
(4)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業,安全省時,可在地面上大致調好頂托伸出量,再運至支架頂安裝。根據梁底高程變化決定斷面間距,設左、中、右三個控制點,精確調出頂托標高。然后用明顯的標記標明頂托伸出量,以便校驗。最后再用拉線內插方法,依次調出每個頂托的標高,頂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40 cm以內為宜。
(5)支撐架搭設完畢后,對其平面位置,頂部標高,節點聯系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
(6)支架搭設完成之后由項目部、總監辦進行檢驗,檢驗合格,檢測數據留存。支架拼裝完畢后,檢查橫桿的水平度和立桿的垂直度,以及立桿底座有否松動或空浮情況,并及時旋緊可調座和薄鋼板調整墊實。
3.3.1 承插型盤扣支架驗算
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立桿采用材質為Q345A,規格為Φ60×3.25 mm 十字盤支架桿件;水平桿采用材質為Q235B 桿件,桿件規格為Φ48×2.5 mm;豎向斜桿采用材質為Q195 桿件,規格為Φ48×2.5 mm。
立柱順橋向間距為150 cm,在端橫梁、橫隔板處間距為90 cm 和120 cm。立桿布置間距:跨中底板處為120 cm(橫向)、腹板位置90 cm(橫向)。翼板立柱按照120 cm(橫向)。縱橫向均布設水平桿,豎向步距為1.2 m,底托設置掃地板過渡。
利用Midas 對現澆箱梁支架進行建模,對工字鋼主梁、方木次梁強度、立桿及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至符合規范要求。
圖9 為承插型盤扣鋼管支架模型。

圖9 承插型盤扣鋼管支架模型
3.3.2 門洞結構驗算
門洞支架底部采用路面以上高1.0 m、寬1.0 m的C20 鋼筋混凝土防撞地梁底座,上部采用Φ630鋼管,鋼管上橫向布置雙拼HN400×200 型鋼承重梁,然后在橫向承重梁上鋪設Φ32a 工字鋼(箱梁腹板下方間距30 cm,其他部位45 cm);Φ630 鋼管間用[20 槽鋼形成剪刀撐;門洞縱向工字鋼下部滿掛綠色彩鋼瓦封閉防止高空墜物。
利用Midas 對門洞結構進行建模,對縱梁、橫梁、分配梁變形、立柱及斜撐應力強度進行驗算至滿足規范要求(見圖10)。

圖10 門洞結構模型
相較于傳統的施工支架技術,中心城區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具有如下優勢:
(1)節點抗扭轉能力強,強度、剛度、穩定性可靠,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模塊化、工具化作業施工,搭拆快捷,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能在不同的地形環境下施工。
(3)節約用鋼量,高承載力的盤口架搭設密度遠低于傳統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及各項配套費。
(4)無零散配件,不易丟失,損耗極低,并方便運輸及清點。
(5)構件全部采用熱鍍鋅防腐工藝,較傳統支架提高10 倍以上使用壽命,同時不會因為銹蝕而降低承載力。支架外觀銀白色,城市大面積施工美觀大方。
隨著城市交通路網的逐步擴張、中心城區高架橋施工條件日益復雜。與日俱增的交通壓力,對中心城區高架橋工程的工期、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至此,中心城區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技術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應用前景廣闊。
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作為一種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由于其比之前傳統的鋼管架具有搭拆方便、操作簡單、功效高等諸多優點,自國家頒布標準使用以來,立即在建筑市場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城市中心城區高架橋采用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施工工藝技術,無論對于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安全,還是降低工程建造成本,樹立良好企業形象都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和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