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李利,尹美玲,許利嘉*,魏建和,肖培根
1.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教育部中草藥物質基礎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3
柴胡(Bupleuri Radix)是我國常用中藥,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等作用,為治療少陽證、肝氣不舒之要藥[1]?!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2020 年版記載其來源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和狹葉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F代研究表明,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代表性成分為柴胡皂苷a 和柴胡皂苷d[2]。柴胡主要藥理活性涉及抗炎、退熱、抗癌、抗抑郁、抗微生物等方面[3-8],也有肝毒性的報道[9]。
40 余年來,以柴胡為研究主題的中文文獻發表量逐年增加,研究進展快速,但缺乏系統全面的多層次分析。為把握柴胡研究概況及前沿動態,本文利用CiteSpace 軟件對中國知網(CNKI)中檢索到的中文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為相關研究提供數據參考。
在CNKI 中,將檢索條件設置為“主題(精確)”,檢索詞選定“柴胡”,檢索時間設定為1979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13 日,共檢索出36 989 篇相關文獻,剔除會議論文、重復文獻、聲明、通知,最終獲得30 762篇中文文獻。
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以CNKI中的“Refworks”格式導出,保存格式為“download_***.txt”。將題錄導入CiteSpace 5.5.R2,以其內置Data Import/Export 功能進行格式轉化。
利用CNKI 計量可視化分析,得到年度發文量及期刊分布數據。用CiteSpace 軟件統計機構、關鍵詞及突現詞等方面信息。時間分段(time slicing):1979—2020 年,每年為1 個時間分段;節點類型(node types):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關鍵詞(keyword)。節點類型均為閾值(top N%per slice)=100,修剪(pruning)=無。利用Office 2019 軟件繪制文獻年發表量圖、關鍵詞分布圖及突現圖,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柴胡相關中文文獻分析流程圖
據統計(數據來源于CNKI),1979—2020 年共發表30 762 篇柴胡的中文文獻,呈逐年上漲趨勢(圖2)。自2008 年發文量突破1000 篇后,近10 年每年發表量均在1100篇左右。

圖2 1979—2020年柴胡相關中文文獻發文量
1979—2020 年,柴胡發文量排名前3 的機構均為中醫藥大學,發文量前5的機構見表1。發文量前5的作者見表2。

表1 1979—2020年柴胡相關中文文獻發文量前5的機構

表2 1979—2020年柴胡相關中文文獻發文量前5的作者
柴胡發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均為中醫藥期刊(表3),位于前3 位的期刊分別是《陜西中醫》《四川中醫》《新中醫》。

表3 柴胡相關中文文獻發文量前10的期刊
2.4.1關鍵詞共現 1979—2020 年發表的30 762篇柴胡中文文獻中,包含379 個關鍵詞。頻次超過150 的關鍵詞共有54 個,見表4。除檢索詞“柴胡”外,其中出現頻次排名靠前的關鍵詞集中在柴胡方劑、柴胡臨床應用、柴胡應用特點和常與柴胡配伍出現的中藥等方面。各個方面頻次排名前5 的關鍵詞見圖3。

圖3 柴胡中文文獻不同方面頻次排名前5的關鍵詞

表4 柴胡相關中文文獻中出現的部分關鍵詞(頻次≥150)
2.4.2關鍵詞突現 突現分析共得到229 個突現詞。其中研究強度排名前100 的突現詞多與臨床應用和藥理活性相關(圖4)。柴胡方劑一直維持較高的研究熱度,1979—2020 年共有31 個方劑相關的突現詞出現,41 年間分布較為均勻。1979 年第1 次出現與柴胡相關的方劑名“龍膽瀉肝湯”,隨后“柴胡湯”“益氣湯”“承氣湯”“白術散”相繼出現,近10 年對“柴胡疏肝散”研究較多,直至2018 年仍保持著較高的研究熱度。除文獻記載的經典方劑“血府逐瘀湯”“柴胡桂枝干姜湯”“補中益氣湯”外,還有根據臨床實際在經典配伍中增減藥物的“加味小柴胡湯”“加味四逆散”等方劑都有過不同強度的突現。

圖4 柴胡突現強度前100的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突現詞
柴胡的現代藥理研究熱點從傳統應用中的肝臟方面發展至胃及消化道,近年來柴胡在神經方面的作用成為研究熱點。1979 年,研究部位以肝為主,相關突現詞有“脂肪肝”“肝郁氣滯”“疏肝理氣”等;1993 年,“膽汁反流性食管炎”成為突現詞,自此柴胡的臨床適應證熱點開始轉移至胃及消化道方面;2005 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現,表明柴胡對胃及消化道的影響再次成為柴胡藥理研究的重點;2016 年開始,“慢性萎縮性胃炎”成為柴胡在胃炎方面研究的新熱點,但持續時間不長;2007 年起,抑郁癥成為柴胡新的研究熱點,且研究強度較高,“失眠”“抑郁”等突現詞也相繼出現,至今依是柴胡的研究熱點。中醫療效方面的突現詞以“和解少陽”“疏肝理氣”等中醫術語為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總皂苷成為研究熱點,隨著純化技術的進步,單體成分柴胡皂苷a 和柴胡皂苷d 分別在2006 年和2012 年開始成為研究熱點化合物。從整體來看,柴胡品種的相關研究強度并不高,只有日本官方用藥品種三島柴胡[10]在1994—2000年研究相對較多。
在中藥方劑數據庫(https://db.yaozh.com/fangji)統計得到包括和解方、解表方、清熱方在內的共1976 條與柴胡相關的方劑。通過中成藥處方數據庫(https://db.yaozh.com/chufang)檢索到526 種與柴胡有關的處方制劑,如丹梔逍遙丸、三香跌打損傷酒、乳癖清膠囊等。柴胡作君藥衍生出的中成藥處方不多,其中丹梔逍遙丸、丹梔逍遙膠囊等處方為逍遙散加減得來。在保健食品處方數據庫(https://db.yaozh.com/bjsp)檢索到共10條與柴胡相關的保健品,如漢定牌健肝膠囊、臻美祛斑膠囊等,大多與柴胡疏肝等功能有關。在Soopat 專利數據庫(http://www.soopat.com)中查詢得到柴胡有關的專利共28 524 項,其中有權狀態的專利4371 項,以柴胡不同制劑的新方法為主;實審狀態的專利4245項。
柴胡作為大宗藥材,其具有的經濟價值及藥理作用必然會帶動種植地經濟和產學研究發展。柴胡中文文獻發文機構主要以中醫藥大學及中醫院為主,其中以北方機構居多,這可能與柴胡主產區多分布在北方有關。例如,甘肅隴西是柴胡主要的種植區域,位于第二的是山西省[11],發文量第一的作者秦雪梅所屬機構為山西大學,主產地與研究機構在地理位置上有明顯重疊。
柴胡在中醫臨床治療中的研究較為廣泛,柴胡中文發文量位于前10 位的期刊多為中醫藥期刊,研究多注重柴胡的臨床醫學價值,相比之下,農業栽培期刊中柴胡的相關研究較少,對柴胡品種雜多而造成混用的現象也未有太多關注。造成種質混亂的原因可能是我國中藥市場開放后對藥材種子的使用并未形成國家規范性管理條約,出現農戶自行購買種子,跨省調運等情況,導致有些地區多種種子混雜[12]。
1979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柴胡的方劑應用一直是柴胡研究的重點及熱點。高頻關鍵詞中大部分是柴胡方劑名,其中柴胡湯的頻率最高,研究最為深入。柴胡的臨床用藥大多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以湯藥整體應用,此特點亦與高頻關鍵詞“中醫藥療法”相符。突現詞中出現了以方劑命名的病證,如“柴胡湯證”,充分表明柴胡在傳統中醫應用中已有成熟的研究體系。1979 年出現的“脂肪肝”“肝郁氣滯”等突現詞表明,早期研究側重于柴胡對肝的治療作用,而現代臨床研究已不局限于傳統研究中的肝臟方面,柴胡臨床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出現了許多非柴胡傳統適應證。現代研究顯示,柴胡分別在神經、胃腸道、乳腺、膽囊等領域有所涉及,其中研究柴胡對精神障礙和胃及消化道的文章較多。近年來,抑郁癥與失眠在高頻關鍵詞與突現詞中均有出現,這類疾病在中醫范疇是由于情志不暢導致,與柴胡傳統疏肝作用相對應。抑郁失眠高頻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當代社會工作節奏較快,現代人精神壓力較大,飲食作息不規律;另一方面現代研究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柴胡抗抑郁的物質基礎和作用機制不斷被挖掘,因而抑郁與失眠成為柴胡現代臨床研究的重點。
柴胡活性成分的研究在30 年前已成為關注點,經歷了從總皂苷研究到單一成分研究的熱點變化。《中國藥典》2005 年版中柴胡的質量控制以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不低于11%為準,此后柴胡皂苷a 的提取與含量測定方法被廣泛研究,《中國藥典》2010年版中將柴胡質量控制標準改為柴胡皂苷a 與柴胡皂苷d 的總含量不低于0.3%[13]。自2006 年起,柴胡皂苷a與柴胡皂苷d研究熱度一直持續,近10年的研究重點從提取方法逐漸變為對其藥效和機制的探索,涉及抑郁癥、肝癌、乳腺癌、糖尿病等,其中對抑郁癥與癌癥的研究較多。大量證據表明,炎癥是抑郁癥的發生發展中的重要因素[14]。研究證實,柴胡皂苷a能通過影響炎癥因子、調節核轉錄因子-κB(NF-κB)通路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方式發揮抗炎活性,從而改善抑郁癥狀[15-17]。除對炎癥反應產生影響外,柴胡皂苷a 還能夠對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神經遞質和神經內分泌等進行調節,共同發揮對抑郁癥的治療作用[18-19]。柴胡皂苷中抗癌活性最強的成分是柴胡皂苷d,能夠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影響腫瘤基因表達和細胞毒作用等途徑對腫瘤細胞進行抑制[20-23]。
柴胡藥用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均在中醫理論下進行用藥治療。其道地產地多為北方,研究也更為深入?,F代研究中柴胡方劑應用也較為廣泛,相比較而言,柴胡品種的比較研究和品質研究并不多。柴胡適應證的研究側重于失眠、抑郁等精神障礙,在胃腸道疾病及癌癥中也有應用,其活性成分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為主,其他活性成分有待開發和研究。柴胡的中成藥產品多為古籍記載,如何對柴胡進行系統的品質評價及深入的開發研究也值得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