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曉,林小美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58)
中國武術集技術與文化于一體,在對外傳播時對國際化人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1],鼓勵擁有高質量、高水平國際傳播能力的人才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武術國際傳播,對實現中國武術國際推廣、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重要價值。提升武術文化國際傳播能力(王國志等,2018;劉廣春,2020)[2,3]、武術國際傳播人才素質(張長念,2015)[4]與培養體系構建(陶萍等,2021)[5]等主題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探索與評價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結構成為題中之義。當前學者對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能力的理論構成并未形成統一的認識,缺乏探索武術國際傳播能力的定量實證研究,本研究基于武術傳播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以武術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緊密結合的特性為抓手,結合認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行為(Behavior)能力模型的概念框架[6],采用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研制適用于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評估的工具,旨在了解武術傳播者的能力構成與水平,為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武術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核心理念是按照國際傳播的規律來構建體系、生產內容、開拓渠道和服務受眾,跨文化傳播理論可以為武術國際傳播能力研究提供啟發。各國學者對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構成基本達成了共識,它由三個基本層面組成:知識(認知層面),態度(情感層面)和技能(行為層面)[7]。學者陳國明提出跨文化傳播能力中的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跨文化意識性、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有效性,分別對應CAB范式中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8]。跨文化意識是能力構成的認知維度,是指對不同文化的理論、價值觀、態度、信念和觀點的有意識理解[9],不僅代表個體區分來自不同文化空間的交際對象行為、感知和感覺差異的能力,也代表欣賞和尊重它們的能力;跨文化敏感是能力構成的情感維度,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理解和欣賞文化差異的情感發展,并出于尊重的意愿而自愿地改變自己的行為[10];跨文化有效是能力構成的行為維度,強調在跨文化互動中有效發揮作用所需的技能。概括來說,跨文化傳播要求傳播者擁有欣賞其他文化的覺悟、超越民族中心主義的思想和善于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表現自身的能力。
跨文化傳播能力模型對跨文化傳播能力展開概念化理解,給定了跨文化傳播能力構成要素,對于確定國際傳播者傳播能力要素的基本范圍和內容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對中國武術國際傳播來說,個體傳播者的能力指向于其通過文化認知、情感態度與行為技能,實現有效而得體的武術國際傳播所需的綜合素質,這為尋找切合實際的武術國際傳播能力要素、構建系統完整的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能力評價量表提供參考角度。
1.2.1 問卷編制。基于Spitzberg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能力理論框架,參考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衡量指標:跨文化意識性、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有效性,閱讀國內外個人能力與傳播能力的相關文獻,研究前期采用扎根理論方法,對61位武術專家(武管中心管理者9位,國內高校專家9位,外派援教傳播者17位,定居海外傳播者26位)展開訪談,借助NVivo軟件展開訪談文本的逐級編碼分析。質性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開放式編碼階段,建立相對獨立的自由節點概念,逐步形成51個自由節點,共計802個參考點;在關聯式編碼階段,整理出57個子節點,歸納至10個樹狀節點:文化素養、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個性特征、意志品質、社會交際、傳播靈活、傳播技巧、語言水平、武術技能;在選擇式編碼階段,歸納樹狀階段的類屬關系,將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的核心類屬凝練至認知能力、情感能力與行為能力。以專家訪談的編碼結果為基礎,形成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問卷條目池,彌補當前尚無現成武術傳播能力量表參考的不足,其中包含57個條目,其中認知能力維度11個,情感能力維度20個,行為能力維度26個。
為保證量表的內容效度,研究共納入10位國內高校武術專家進行專家咨詢,其中男6人、女4人;31~45歲1人、46~60歲6人、60歲以上3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高級教練1人;中國武術段位制六段3人、七段3人、八段4人;習武年限21~30年1人、31~40年2人、40年以上7人;武術國際傳播年限21~30年2人、30年以上2人。設計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量表條目專家測評表,請專家就每一條目與相應內容維度的關聯性作出選擇。采用4分制相關性評定法,1分為“無相關”、2分為“弱相關”、3分為“較強相關”、4分為“強相關”,條目后均設有意見修改欄,結果用內容效度指數(CVI)表示,CVI通過計算評分為3或4分的專家數除以專家總數得出。根據專家咨詢結果,各條目內容效度(I-CVI)為0.80~1.00,平均I-CVI為0.95,顯示量表的內容效度好。
1.2.2 問卷發放。通過小范圍的調查問卷預發放可以提高量表的易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研究選取22名不同年齡、國籍、身份類型和文化程度的武術傳播者進行預調查,就條目表達的清晰度、量表填寫的難易度、問卷設計的合理度等內容提出建議和意見,初步形成傳播者能力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有兩部分,一是傳播者能力調查問卷,共57個題項,采用里克特七點量表,“7”=非常同意,“6”=同意,“5”=有點同意,“4”=普通,“3”=有點不同意,“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0”=不適用;二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國籍、職稱、武術段位、習武年限、傳播地區、傳播年限等。問卷以雙語形式呈現,英文部分由兩位具有外文翻譯資格證書的翻譯人員通過雙語回譯的方式,將問卷的中文部分翻譯成英文,確保條目的中英文表達一致,在易于理解的前提下做到精準表達。經問卷預發放,對問卷條目的語言文字表述、跳題邏輯、選項分布和外觀等細節做出調整,初步形成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調查問卷。
為確保因素分析結果的可靠性,預試樣本數最好為量表題項數的5~10倍[11],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的條目數為57條,故至少需要285例樣本。研究于2021年8月23日至9月23日通過問卷星進行問卷發放,累計收回問卷754份。剔除作答時間少于2min、條目答案均一致、存在異常值的樣本7份,有效問卷累計747份,有效率99.07%。收集的調查對象數據包括樣本1和樣本2,樣本1用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含有效問卷363份。樣本2用于信度檢驗和驗證性因子分析,含有效問卷384份。兩個樣本覆蓋面較廣,具有一定代表性。
1.2.3 數據統計。將回收的問卷數據核對后錄入SPSS26.0軟件展開統計分析,采用決斷值檢驗、同質性檢驗(題項與總分相關性、信度檢驗、共同性、因素負荷)的方法進行項目分析。效度分析包括內容效度檢驗和建構效度檢驗,內容效度檢驗采用專家效度指標: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驗證量表條目的適切性;建構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模型進行適配度和質量檢驗,確保量表測量傳播者能力特質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為檢驗編制的量表可靠程度,需對預試量表進行項目分析,此結果可作為題項篩選的依據。本研究以臨界比值、條目與總分相關系數、內部一致性α系數和共同性與因素負荷量作為主要指標進行條目篩選,檢驗量表題項的適切性。經Levene檢驗法的F值檢驗統計結果顯示,所有題項的臨界比值達到顯著(P<0.05),所故有條目予以保留。在相關矩陣統計量中,量表所有條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均在0.558至0.809之間,且條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各題項與總分呈中高度關系,無須刪除條目。項目整體統計量結果顯示,B3_9一題刪除后,能力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上升,故刪去,其余條目予以保留。共同性和因素負荷中,所有題項的共同性均大于0.2,因素負荷均大于0.45。形成56個條目的測量問卷,用于結構效度檢驗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利用SPSS 26.0軟件對樣本1做初始檢驗,結果顯示,KMO檢驗值為0.962,Bartlett球型檢驗的卡方值為13 614.677(df=1 035,P<0.001),說明變量間彼此并不獨立,滿足球型假設,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直接斜交法為因素抽取的方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得到7個公共因素,從其意義來看,基本與理論結構相吻合。題項的因素負荷數值取舍標準為0.4以上,當測量題項足夠時,跨因素構面的題項考慮刪除。經十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刪除A2_1、A2_2、B1_1、B2_6、B3_8、B1_4、C2_2、A1_3、C2_5、C2_4共10個測量題項。7個共同因素可以解釋剩余46個測量題項68.761%的變異量大于60%[12],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分析各共同因素的構面特征,對七個共同因素進行命名。因素一涉及傳播者熱誠飽滿、自信自律、敬業奉獻、耐心堅持等性格特質與意志品質,將其命名為“性格品質”。因素二涉及指武術國際傳播者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背景,既能理解語義,也能表達輸出,從有效推廣中國文化、注重武術傳播深度的目標看,傳播者的語言水平是關鍵,將其命名為“語言水平”。因素三涉及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給的情緒調動與調整,參與傳播過程的積極性、開放度、親和力以及與傳播對象形成情感共鳴,將其命名為“情感態度”。因素四涉及傳播者對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了解、一般知識儲備以及對武術項目的認知、對文化差異的認知與理解等,將其命名為“文化素養”。因素五涉及傳播者具備一定的武術基本技術、武術教學培訓和訓練、武術表演和策劃以及形體示范等技能水平,屬于展開武術國際傳播的必備要素,將其命名為“武術技能”。因素六涉及傳播者社會交際中的溝通表達、形象塑造、情景把控和媒介使用等,將其命名為“社交靈活”。因素七涉及合理引導受眾、關注受眾需求、利用肢體語言、總結傳播經驗、自我學習提升等,將其命名為“傳播技巧”。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維度劃分、條目呈現、因子載荷水平和共同性見表1,將保留的46個項目組成問卷為正式施測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檢驗使用。

表1 傳播者能力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運用 Amos26.0軟件對樣本2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傳播者能力量表展開結構效度檢驗。選擇最大似然法,并勾選標準化回歸系數、修正指數(設定標準為大于4)等指標,對傳播者能力結構假設模型進行估計。檢查模型修正指標(M.I.),考慮潛變量間的實際內涵和邏輯關系,刪除高M.I.關系中的一個題項,最終刪除B2_3、B3_1、B2_2、B3_2、B3_6、B3_7、B2_1、A2_4、C4_1、C4_2、B2_4、A2_3、B1_2、A1_2、A1_1、A2_5、C5_5、C5_6、C5_4、C1_5、C1_3、C1_1、C2_3、C3_1、C3_5共25個。圖1為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假設模型的標準化估計。

圖1 能力假設模型的標準化估計
驗證性因子分析輸出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好:標準化因素負荷為0.743 ~ 0.936,均大于0.4,各個潛變量對應的題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各維度潛在變量的α系數值均在0.846~0.954之間,具有相當好的內部一致性;組合信度處在0.850~0.935之間,表明模型內在質量好;平均方差抽取值處在0.654~0.827之間,均高于0.50的標準,說明聚斂效度理想;卡方差異檢驗法顯示每個比較模型與標準模型的差值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模型潛在變量間具有區別效度。假設模型與樣本2數據可以擬合,在絕對適配度上,X2/df =2.531(P<0.001),RMSEA=0.063,GFI=0.904;增值適配度上,CFI=0.965,IFI=0.965,TLI=0.956;簡約適配度上,PNFI=0.755,PCFI=0.772,均達到適配標準。模型參數估計值與內在質量檢驗、整體適配度檢驗詳見表2、3。

表2 模型參數估計值與聚斂效度分析表

表3 驗證性因素分析整體擬合系數表
綜合上述研究,本文構建了7個構面的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量表,從文化素養為代表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性格品質為代表的情感能力以及語言水平、武術技能、社交靈活、傳播技巧為代表的行為能力三個角度衡量武術國際傳播者的傳播能力水平。

表4 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量表維度與測量條目表
從認知能力角度看,“文化素養”包括傳播者對中國文化背景和傳播對象國家社會狀況、價值觀念和規約習俗等內容有清楚的認識,即對自文化和他文化的了解;傳播者的一般知識儲備以及對武術項目的認知與體悟;跨文化傳播視角指導下傳播者對文化差異的認知與理解。量表編制過程中刪除了原本框架中的“文化意識”這一維度,將文化開放和共享、尊重文化差異等跨文化意識融入“性格品質”、“情感態度”能力中,并視為文化素養能力的進階發展。
從情感能力角度看,“情感態度”即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給的情緒調動與調整,參與傳播過程的積極性、開放度與親和力,與傳播對象形成情感共鳴;“性格品質”包含傳播者熱誠飽滿、自信自律、敬業奉獻、耐心堅持等性格特質與意志品質。在武術國際傳播的實踐中,傳播者的情緒與個性是彰顯其傳播風格魅力的主要載體,也是傳播效果的直觀展現,在傳播能力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將“個性特征”與“意志品質”融合成一個構面,既是理論架構降維的需要,也能維持測量概念特質的一致性。
從行為能力看,“武術技能”是展開武術國際傳播的前提,傳播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武術基本技術,能從事武術教學培訓和訓練,能開展武術表演和策劃等活動,以形體示范為傳播的關鍵手段,武術技能水平可以反映出傳播質量和效果。“語言水平”指武術國際傳播者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背景,既能理解語義,也能表達輸出,從有效推廣中國文化、注重武術傳播深度的目標看,傳播者的語言水平是關鍵。“社交靈活”由“社會交際”和“傳播靈活”合并而成,武術國際傳播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傳播者的人際溝通、社交禮儀、互動尊重、社會關系維持等交際能力密不可分,傳播者的情景把控、環境適應以及媒介使用等體現傳播靈活性的行為也貫穿于社交場合中。“傳播技巧”有合理引導受眾、關注受眾需求、利用肢體語言、總結傳播經驗、自我學習提升等,在武術國際傳播中應當重視并培養受眾導向的意識和自我提高的觀念。
本研究基于“認知—情感—行為”理論模式,經專家訪談與咨詢初步形成57個題項的量表,進行專家效度檢驗保證量表條目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采用臨界比值法、相關系數法和同質性檢驗法進行項目分析,經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的信效度檢驗,綜合選用統計分析的理性視角和經驗分析的感性視角來篩選條目,保證條目篩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終形成由21個條目組成的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量表。量表效度檢驗中,I-CVI為0.80~1.00,平均I-CVI為0.95,量表的內容效度好;結構效度中,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7個公因素,分別命名為文化素養、情感態度、性格品質、語言水平、武術技能、社交靈活、傳播技巧,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8.761%,結果較為理想;驗證性因子分析各維度潛在變量的α系數值在0.846~0.954,組合信度為0.850~0.935,平均方差抽取值處在0.654~0.827,潛在變量間具有區別效度,X2/df=2.531(P<0.001),RMSEA=0.063,GFI=0.904,證明量表模型的內在質量和擬合度好。研究編制的中國武術國際傳播者能力量表條目數量適中,建構效度和信度良好,可作為評估個體的武術國際傳播能力的實測工具,用于評價武術國際傳播者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