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艷 林敏










【摘要】 目的:調查與分析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情況。方法:選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的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將其生殖系統感染率進行統計,同時比較不同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及家庭收入情況者生殖系統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上述因素對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結果: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中,689例存在生殖系統感染,感染率為43.06%。不同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及家庭收入情況者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均是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較高,亟待有效控制,而多種因素對其均有較大影響,可作為防控措施制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體檢 育齡婦女 生殖系統感染
Analysis on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Situation of 1 6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LIU Zhongyan, LIN M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9): 0-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situation of 1 6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 A total of 1 6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from December 2018 to June 2021 were chosen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rate of all women was analyzed, the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rates of women with different ages, delivery history, abortion history, menstrual cycle, social support, education level, residence, residence form and family income situa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ose factors for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 Among 1 6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689 cases wer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43.06%. And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rates of women with different ages, delivery history, abortion history, menstrual cycle, social support, education level, residence, residence form and family income situation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ages, delivery history, abortion history, menstrual cycle, social support, education level, residence and residence form we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higher, which needs to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many fact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for it, so they can be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Physical examinatio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Reproductive system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73rd Group Military Hospital of PLA Army, Xiamen 361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9.022
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感染較為常見,是婦科就診患者中占比最高的情況,而較多育齡婦女于體檢過程中發現生殖系統感染,與之相關的研究也并不少見,但是眾多相關研究的差異較為顯著,且差異體現在不同地區及時間點的育齡婦女的感染率不同等多個方面[1-2]。同時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也存在差異,甚至存在結果相悖的情況,涉及的方面也有所不足[3-5]。因此對體檢育齡婦女進行生殖系統感染情況的細致分析意義較高,不僅有助于了解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發生情況,且可為感染的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就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情況進行細致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的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8~49歲;女性;于本院進行體檢;對研究積極配合。排除標準:妊娠期;月經期;溝通、認知等方面存在障礙;文盲;個人資料及檢查資料不完整。年齡:<30歲506例,30~40歲525例,41~49歲569例;分娩史:有1 269例,無331例;流產史:有399例,無1 201例;月經周期:<25 d者163例,25~35 d者1 281例,>35 d者156例;社會支持程度(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較高1 103例,一般306例,較低19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中專1 131例,高中及以上469例;居住地:農村893例,城鎮707例;居住形式:流動615例,常駐985例;家庭收入情況:<5 000元/月1 001例,≥5 000元/月599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調查對象對研究知情同意及有效配合。
1.2 方法 對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進行生殖系統相關方面的檢查,采集尿道口及子宮頸分泌物進行檢測,檢測包括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及其他多類生殖系統感染疾病,將其中一種感染、兩種感染、三種及以上感染者的發生率進行統計,其中一種感染、兩種感染、三種及以上感染之和為總感染例數,然后比較不同年齡(<30歲、30~40歲及41~49歲)、分娩史(有及無)、流產史(有及無)、月經周期(<25 d、25~35 d及>35 d)、社會支持程度(SSRS量表,其中得分31~40分為較高,20~30分為一般,<20分為較低)、文化程度(初中及中專、高中及以上)、居住地(農村及城鎮)、居住形式(流動及常駐)及家庭收入情況(<5 000元/月及≥5 000元/月)者的生殖系統感染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上述因素對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中,689例存在生殖系統感染,感染率為43.06%。不同年齡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5.942,P<0.001);30~40歲生殖系統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齡段,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分娩史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分娩史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08.416,P<0.001),見表2。
2.3 不同流產史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流產史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5.378,P<0.001),見表3。
2.4 不同月經周期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月經周期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39.541,P<0.001),見表4。
2.5 不同社會支持程度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社會支持程度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95.209,P<0.001),見表5。
2.6 不同文化程度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9.647,P<0.001),見表6。
2.7 不同居住地體檢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居住地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9.531,P<0.001),見表7。
2.8 不同居住形式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居住形式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4.557,P<0.001),見表8。
2.9 不同家庭收入情況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 不同家庭收入情況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772,P=0.009),見表9。
2.10 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生殖系統感染為自變量,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為因變量,進行賦值,感染(無感染=0,感染=1),年齡(<30歲=1,30~40歲=2,41~49歲=3)、分娩史(無=0,有=1)、流產史(無=0,有=1)、月經周期(<25 d=1,25~35 d=2,>35 d=3)、社會支持程度(較高=1,一般=2,較低=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0,初中及中專=1)、居住地(城鎮=0,農村=1)、居住形式(常駐=0,流動=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是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0。
3 討論
體檢育齡婦女的檢查項目中,生殖系統是重點方面之一。而生殖系統感染作為婦科常見病,其在體檢育齡婦女中的檢出率極高,因此對體檢育齡婦女的研究重點[6-7]。臨床中與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相關的研究中,關于其感染病原菌、感染率變化等方面的研究占比較高,而關于其感染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不足,導致其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缺乏參考依據[8-9]。另外,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感染與其生殖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進一步提升了對其進行生殖系統感染控制的需求,與此同時,較多育齡婦女存在兩種及以上感染的情況,對患者的危害進一步增加[10-12],因此對本方面的探究,尤其是影響因素的研究更為必要。
本研究就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的生殖系統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 600例體檢育齡婦女中,689例存在生殖系統感染,感染率為43.06%;不同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及家庭收入情況者生殖系統感染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分娩史、流產史、月經周期、社會支持程度、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形式是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因此肯定了上述因素對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發生的影響。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中年齡30~40歲者的性生活、生殖激素分泌及免疫狀態等因素可能是導致其感染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13-14],而有分娩史及流產史者的生殖狀態相對較差,局部免疫受到影響,因此更易于發生感染[15-16];月經周期異常者的生殖系統局部免疫、微環境等多方面受之影響,也更易于發生生殖系統感染[17-18];社會支持程度及文化程度較低者的生殖保健認知度較低,生殖知識掌握較差,因此生殖系統感染的發生率較高;農村及流動人口對于生殖系統保健的認知也相對較差,相關危害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其感染發生率較高[19-24]。
綜上所述,體檢育齡婦女生殖系統感染率較高,亟待有效控制,而多種因素對其均有較大影響,可作為防控措施制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孫慧彥,于杰臏,王清民,等.海南省2017-2018年育齡夫婦孕前健康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20,20(1):56-60.
[2]趙粉花,李燕,張燕,等.傈僳族已婚育齡婦女常見生殖道感染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1,32(3):359-364.
[3]高云雁,劉暢,劉嵐春,等.2019年山東省魯西南地區農村成年女性婦科疾病的影響因素調查結果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21,37(2):181-189.
[4]劉麗杰,葉建紅,陳雪紅,等.育齡女性生殖道感染現狀與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20,21(3):267-271.
[5]魏榮富,陳曉萍,易曉芹.育齡期婦女生殖道真菌感染現狀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0,32(6):86-90.
[6]甘龍杰,林宇嵐,陳守濤,等.育齡女性社區獲得性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耐藥分析[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9,35(3):278-280.
[7]唐盈,林佩萱,陳翊,等.廣州地區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CT、NG、MG和UU感染狀況分析[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9,34(5):146-149.
[8] DAS P,SWAIN T,MOHANTY J R,et al.Higher vaginal pH in Trichomonas vaginalis infection with intermediate Nugent score in reproductive-age women-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Odisha,India[J].Parasitol Res,2018,117(9):2735-2741.
[9]阮麗明,賴家聚,何桂瓊,等.南寧市2012~2015年女性孕前生殖健康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8):57-59.
[10]祝小歡,俞冠東.陰道混合感染患者陰道菌群分布特征及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9,21(3):365-368.
[11]潘琴燕.海寧市育齡期婦女生殖道感染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3):4811-4813.
[12]黃燕平.汕頭市育齡期婦女下生殖道感染情況及影響因素[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5):8-10.
[13]趙海衛,董陽超,陶紹輝,等.西安地區14094名育齡婦女TOX、RV、CMV和HSVI/II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0,47(6):1023-1027.
[14]高華,何媛.某院264例生殖道感染育齡期女性者“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抗感染藥學,2020,17(5):706-709.
[15] FLORIO P,NAPPI L,MANNINI L,et al.Prevalence of Infections After In-Office Hysteroscopy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9,26(4):733-739.
[16] ONYWERA H,WILLIAMSON A L,MBULAWA Z Z A,et al.The cervical microbiota in reproductive-age South Africa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Papillomavirus Res,2019,7(5):153-163.
[17]楊小伍,郝加虎,張志華,等.銅陵市孕前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素養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0):2349-2352.
[18]黎國鉉,蘆亞君.2000例就診者生殖道病原體感染特征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21,27(1):17-19.
[19] CHENG L,NORENHAG J,HU Y O O,et al.Vaginal microbiota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mong young Swedish women[J].NPJ Biofilms Microbiomes,2020,6(1):38-39.
[20]龍靜,劉潔玲,韓朝輝,等.??谑袐D科門診育齡婦女陰道炎病原體感染情況[J].華南預防醫學,2019,45(5):443-446.
[21]魏友加.低氧誘導因子-1α與急性肺損傷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21,48(9):589-592.
[22]潘秀清,胡揚,徐飛,等.HIF-1α基因多態性與急性高原反應及低氧運動習服效果的關聯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34(8):744-749,734.
[23]金強,張鐵錚,陳衛民,等.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轉染聯合西地那非對大鼠急性低氧性肺動脈高壓的影響[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9,34(8):21-24.
[24]夏慶華.不同海拔急性低氧條件對大鼠心肌組織eNOS基因表達的影響[D].西寧:青海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21-08-27)
①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通信作者:劉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