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綺
摘要:姚敏在上海時期創作了約150首時代曲,大多數作品基調以愛情為主,卻也不乏借景抒情和描寫日常生活的作品。筆者將選取幾首作品對其題材和風格進行研究,不論是歌詞的敘事性還是旋律的編配上,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姚敏眼中的上海。
關鍵詞:時代曲? 題材? 歌詞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7-0092-03
1927年的黎錦暉寫了第一首時代曲《毛毛雨》,開創了中國“時代曲”的創作潮流,此后的大多數作品基調雖以愛情為主,卻也不乏描寫新興事物的作品,如描寫飛機飛行場景的《飛機上結婚》;描寫女子入學的場面的《女同學》等等?!杜瑢W》這首歌的歌詞描述了兩種女學生,一類“國產土布做旗袍,不燙頭發不束腰。各科功課學得精,品行道德都高超?!绷硪活悺鞍屠柘闼疂M身灑,一路過去香飄飄。一進考場就發蒙,想找工作沒人要?!笨此浦皇莾深惻畬W生的裝扮和學習日常,實際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兩個用意:第一,作者在勸誡女學生們認真求學、夯實基礎、樸素生活;第二,從側面向聽眾描繪了“時髦女性”的生活。學生尚且如此,社會上的大眾呢?全曲的歌詞字數主要以七個字或八個字為一句,比較對稱,具有較強的節奏感。這類歌曲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一直都有,隱喻或直面的抒發情感或描述社會現象,每一時期所呈現的主題不盡相同。姚敏也創作了不少這類歌曲,例如《帶著眼淚唱》《黑天堂》《愛情與黃金》《秦淮河畔》等等,它們共同描繪出了姚敏心中的上海。
一、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歌曲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借花、景等美好事物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既委婉又多情,通過歌手的演唱更能讓人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我愿學做海水自由地蕩漾,我愿學做海燕愉快地飛翔。那茫茫的海水洗不盡愁腸,愿和暖的陽光帶來一點歡暢。我不能不想,我不能不想,這一片蒼茫,何處是歸宿,何處是溫暖,慰我的心愿。(《海戀》,姚敏詞曲)這首歌發行于1946年,由姚敏作詞作曲、白虹演唱。“我愿”“愁腸”“蒼?!薄昂团钡仍~可以看出他追求自由的心愿,但這自由的心愿卻無法實現,體現出一種惆悵之情。姚敏將自己比作自由蕩漾的海水和愉快飛翔的海燕,在這一片蒼茫的大上海,該何去何從呢?面對當時的社會環境,姚敏作為一位音樂人,他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通過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同年,以景寄托情懷的作品有《薔薇花》。
滿園薔薇處處栽,薔薇處處栽,只要一夜東風,滿園朵朵花開。和風陣陣吹,春光透過園外,滿園春色關不住,薔薇處處花開。春色撩人人欲醉,蜂蝶翩翩將花采,好花盛開幾何時,莫等花落空悲懷。(《薔薇花》,姚敏詞曲)
看似在描寫春天的風吹來,滿園的薔薇花盛開,這樣美好的春光怎么遮不住,花開的盛景不等人,卻有了一種“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意味。但在這里姚敏想說的不僅是莫負好時光,而是表達出普通民眾對美好光明的一種追求和希冀。生活雖然總是一片蒼茫,但民眾心中的希望就如薔薇花的種子一樣,會因為得到春風的吹拂而生根、發芽,直至盛開。姚敏的心中一定也是這樣想的,他總是與民眾站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關心和信念。
《秦淮河畔》的前奏與旋律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前奏以持續的la 為尾音,演唱聲部則沒有出現fa音,據此確立了該曲的調式為六聲G羽。全曲速度較為舒緩,伴奏樂器為琵琶、二胡、笛子、梆子以及鼓。鼓的音色較為低沉,形制可能較大,一般用于鑼鼓隊中的伴奏。梆子為南梆子,演奏時敲擊,有點像木制的揚琴;音色短促、圓潤,一般用于在旋律中突出節奏感。旋律悠長、緩慢,起伏感較小,每半句或一句都以二拍附點或全音符結尾,拉長了聽覺,讓人感到無限的憂愁卻又意猶未盡,與歌詞中表達的惆悵感以及纏綿感較為相配。最后一句歌詞也落在了主音上,不僅結束旋律,也為這部分歌詞所描述的第一幕劃上一個句號。聽到這舒緩、悠長的二胡琵琶樂,是否將你的思緒拉到了夜晚燈火通明的秦淮河畔。
歌詞“今夜有酒今夜醉”,演唱時的氣口仿佛是一種念白式的感慨,今夜有酒,那就今夜醉吧,讓人聯想到唐代詩人羅隱所寫《自遣》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兩者分別是“朝”和“夜”,但都表現出無限的惆悵,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可無論是在舊上海還是在晚唐的社會,這何嘗不是一種率直灑脫呢?“為誰訴”又“為誰踱”,滿腔的蜜意情懷為誰流露,這相思的苦又有誰知道呢?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再美好的場景此時看來也讓人無限感慨。
東風陣陣送輕煙,楊柳條條垂簾前,枝頭黃鶯歌不歇,天涯良人路幾千。哎呀呀,哎呀,天涯良人路幾千。月到中秋分外明,深閨寂寞冷清清。狼煙摧殘鴛鴦夢,儂心愁苦有誰知。哎呀呀,哎呀,儂心愁苦有誰知。雪花飄揚冷冰冰,癡等苦待無音訊,年年相思復年年,望斷天涯泣不盡。哎呀呀,哎呀,望段斷天涯泣不盡。(《鴛鴦夢》,姚敏詞曲)
全文與中國傳統詩歌七言律詩的體裁有些許關聯,基本上每句話都是七個字,并且以對稱為主,這是一種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借鑒傳統詩詞的句式或意象在時代曲的創作中非常常見,更早可見例如黎錦暉1929年創作的《拒絕》:“長夜漫漫,細雨潺潺,獨自把琴彈。彈出相思調,淚濕羅衫。萬里關山,柔魂莫度,好夢闌珊!不管天翻地覆,??菔癄€,我總等他還!好朋友!丟手呵!”第一段歌詞的句式結構都較為規整,歌詞帶有古典美,并且以景寄情,表達出一種寂寥漫漫又堅定的相思之情。但第二段歌詞又太過于口語化,整體上歌詞與歌名有些不相配,與內容的含義也只是勉強相稱。相較于姚敏的《鴛鴦夢》,在曲名和歌詞內容的呼應上似乎更勝一籌,這也是時代曲發展的一個小側影。
姚敏在歌詞中運用了很多疊詞,可以使文字和音樂更加契合,并且有不同的用意。第一段中的疊詞是為了描述前者的某種特征,例如“陣陣”的“東風”、“條條”的“楊柳”,看上去更加對稱和妥帖。第三段中的疊詞則起到強調的作用,如“年年”復“年年”這樣的表達強調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使人更感動。除了疊詞的運用,姚敏還大量采用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以景物描寫起興,轉向對男女愛情內容的描繪,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傳統意象,表達的情感也帶有濃郁的傳統情調。陣陣的東風吹來了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狼煙摧殘鴛鴦夢”,殘酷的戰爭可能使他們永遠無法相見。另外“東風”“中秋”“雪花”以一年四季的順序排列,表現出四季輪轉的時間感;而“哎呀呀,哎呀”似乎是在說女主人公每過一個季節都在嘆氣,每一年都越來越失望,這些表述更好的契合了全文的主題,增強了歌詞的感染力。
二、日常生活
在姚敏的作品中,不論是《得不到的愛情》還是《你去吧》,從歌曲名多少可以看出延續了流行歌曲以愛情題材為主流的特點?!短一ń防锏摹懊廊烁C”,《賣相思》里的“多情人”到《啊呀呀》里的“心上人”,可是愛情很多時候只是鏡花水月,《愛情與黃金》《夫妻相罵》《關系問題》,這些歌名讓人不禁疑問此時的愛情到底是什么樣?
愛情可換黃金,黃金可換愛情;黃金暗暗向前進,愛情慢慢等于零;你買不到黃金,你談不到愛情,想把愛情換黃金,沒有囤戶搜黃金。銀行不公平,只能壓黃金,可沒有壓愛情;當鋪太狠心,只能當衣襟,就不肯當愛情。你買不進黃金,就賣不出愛情;愛情凍結等于冰,勝利到底屬黃金。(《愛情與黃金》,李雋青詞,姚敏曲)
愛情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情感,而黃金只是貨幣的一種表現形式,本來兩者是沒有關聯的,但在這首歌曲中愛情卻和黃金掛鉤,并且充滿著“不公平”“太狠心”,讓人聯想到陳歌辛寫過的《三輪車上的小姐》中,人們對美麗的小姐和“怪東西”坐在同一輛車里產生了疑問,“這究竟是什么道理”這個答案似乎可以從這首歌中找到。
1947年,姚敏還將由白虹演唱的《海戀》改名、改詞為《我愿學做海水》,并交由黃飛然先生演唱。筆者將摘出兩首歌中有所改動的地方,試探姚敏這樣改的用意。
從以上可以看出一些形容詞的變化,例如“愉快地”改為“活潑地”,“茫茫的”改為“沉靜的”等,就連“和暖的陽光”也變成了“寂寞的陽光”,一方面體現出對美好的向往,另一方面表現出對現實深深地無奈之情,加強了第一人稱的方式抒發情感,這些都是“我的愁腸”,我要將它表達出來。融入了一些散文的語言風格,以抒情、敘述等融于一爐,讀起來使人猶如聆聽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并且將原來的一句分成兩句:我愿如何,我想要做什么。在行文和結構上的感覺有點像“閑談”,表達的節奏非常自然,仿佛這不是一首歌詞而是一部短篇散文?!昂翁幨菤w宿?”表現出作者的憂愁,也唱出了其內心的無奈和彷徨。可是,不論我們生活有多艱難,我們依然要“向著茫茫前程飛翔”,前方總會有希望。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時的姚敏似乎感悟很多。
除了以上兩首作品以外,這一年他還寫了表達個人情感生活的歌曲和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例如《花月佳期》《愛與恨》《哈恰恰》。
(女)月兒明又皎潔,照在那彩河邊;花兒紅又鮮艷,開滿在柳樹前。(男)我愛月兒白如雪,(女)我愛花兒嬌又艷。(男)你好比那月下的鮮花,(女)你好比那花上的明月。我愛月下花,也愛花上月。(《花月佳期》,姚敏詞曲)
這首《花月佳期》的歌詞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男方比作皎潔的月亮,將女方比作嬌艷的花朵。月亮和花朵都是美好的事物,兩人的愛情也是那么美好。配上花月佳期的歌名,使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首描述美好愛情的歌曲。
我唱歌,大家舞,啦啦啦,哈恰恰,歌聲清,舞輕盈,啦啦啦哈恰恰,哈恰恰,哈恰恰,愿你們蜜意濃情,哈恰恰。(《哈恰恰》,姚敏詞曲)
這首《哈恰恰》是當年流行于舞廳的一首爵士歌曲,歌詞非常簡潔,以“啦啦啦”和“哈恰恰”的象聲詞為主,“啦啦啦”代表著流暢的旋律,“哈恰恰”代表著踏踏踏得舞步。配上爵士風格的伴奏,整首曲子變得搖擺風趣?!睹娦颉分小安恢种柚阒钢病?,在舞廳里聽著這樣歡快的歌曲,手腳都會不自主得擺動,恐怕沒有人坐的住呢。
姚莉所演唱的《帶著眼淚唱》的部份譜例,旋律動聽流暢。姚敏在這首作品中運用了布魯斯音樂元素,主要是為了體現憂愁、哀怨的情緒。最普通的布魯斯音樂結構是12拍(或節)唱,由3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四拍長,也就是說典型的布魯斯音樂的節拍為4/4拍。布魯斯旋律主要建立在“布魯斯音階”上,主要特征為將第三或第七音符的音程降半音演唱或演奏,說明布魯斯音樂的音階中一定會出現 3和看 7這兩個音,在筆者聽來這兩個音有些“走音”,這就是布魯斯音樂獨特的魅力吧。
布魯斯音樂約于20世紀40年代通過外國電影傳入上海,據姚莉所說,姚敏是由于當時外國電影中布魯斯音樂的流行,讓他備受啟發,于是創作了一首具有布魯斯音樂風格的《帶著眼淚唱》,這首歌曲較姚莉以往的演唱風格來說音域較低,也更具搖擺性。這首歌代表著姚莉的演唱風格從此時發生了轉變,以前她是以“小周璇”的名號被人關注,意為與周璇音色相似的小歌手,她的演唱方式發生改變之后也拓寬了她的演唱道路。
《帶著眼淚唱》這首歌為4/4拍,并且用了很多了3和看 7,例如在“你說我荒唐”的“荒”字以及第一部分的“郎呀郎呀郎”的“郎”字,落音在Blues Note(即 3音),真是神來之筆。另外,每一句歌詞的后面都有簡短的樂器演奏的填充,所用樂器為薩克斯或鋼琴;填充是我們在唱片中聽到的某些爵士樂手所使用的首要演奏手段。
全曲中用了很多種切分的節奏型,形成了一長一短拖著一長一短的感覺。布魯斯音樂中有一種節奏叫做Shufffle,意即“拖著腳走”“曳行,曳步”。布魯斯的歌唱旋律部分用到多種形式的切分,演唱時旋律不一定是三連音,但是身體節奏要有三連音的“搖曳”感覺。
三、結語
通過對姚敏幾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第一,姚敏這幾首歌曲通過描寫美景、崇尚自由等表達了一些自己的內心想法,可以看出他時刻關注著社會和民眾生活。
第二,姚敏的作品比較注重歌詞內容和旋律表達情緒的配合,當歌詞的內容較為感慨、惆悵時,旋律會較為緩慢、悠長。旋律一般較為簡單,表達的意思卻很直接,讓人一聽就了然。
第三,姚敏善于運用新的音樂元素,既借鑒了新的音樂元素特征,又保持了大都市音樂的味道,并且音樂元素與歌詞內容的搭配比較穩妥,說明他對音樂的巧用和對社會的關注度。
參考文獻:
[1][美]謝爾曼·湯恩比克著,黃韜,梁豪,徐衛翔等譯.音樂的故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50.
[2]劉莉朋.西方流行音樂的演變與多元風格研究[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