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柯娜

摘要: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比實驗在科學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在科學課堂中,有許多知識用語言很難講解清楚,但一個簡單的對比實驗就讓學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這就是實驗賦予的魅力,科學課堂特有的魅力!
關鍵詞:對比實驗 ?科學課堂 ?精彩
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而“對比實驗”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種好方法。所謂“對比實驗”就是將“對比”和“實驗”這兩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實驗”進行“對比”或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實驗”,辨異求同或同中求異,使事物的性質、狀態及特征鮮明突出,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鞏固科學知識。下面就“對比實驗”在科學課堂中的應用談一談自己初淺的認識。
一、巧用對比實驗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同樣在科學課堂中,也強調有一個很好的引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科學課堂不同于其他課堂,它在于讓學生去理解、去實踐。所以引入要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用對比實驗來引入,不失為科學課堂引入的好方法之一。
在學習《物體的沉浮條件》時,我在講臺上放一水槽,往水槽內放入體積相同的橡皮泥,只是一塊搓圓,一塊捏成碗狀。發現圓的下沉,碗狀的漂浮,為什么?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為什么一模一樣的兩塊橡皮泥,一塊漂浮,一塊下沉,這個對比實驗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很快進入狀態,認真觀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巧用對比實驗,大大提高創新實驗的有效性
在科學課堂中,有許多實驗很難做,或者現象不是很明顯。在許多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改進了許多實驗,使實驗更易做,現象更明顯。可是,一個新的實驗儀器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根本沒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實驗就過去了,結論就出來了,大大降低了實驗的有效性。
如在《物質的構成》這堂課中,酒精與水混合,取一支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向其中注水至一半的位置,再注入酒精(如左圖),在液面處做一標記。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幾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液面的位置下降了,酒精和水的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可是這個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很難看清。
于是,老師改進了實驗,利用鐵片和吸鐵石,巧妙的將水與酒精分開,并通過一個帶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實驗現象放大,當取走吸鐵石,拉動鐵片,酒精與水混合,液面下降 。這個改進實驗很巧妙,使實驗變得簡單易做,現象非常明顯。于是很多老師在上課時用了這個實驗,可他們沒有詳細的介紹這個實驗裝置,就直接做了這個實驗,學生根本沒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實驗就過去了,結論就出來了,大大降低了實驗的有效性。浪費了這么好的教學資源。
徐老師在上這堂課時,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實驗演示分子之間有空隙。先介紹儀器,然后做了對比實驗。第一次沒有用放大思想,第二次放大,學生驚奇,報以掌聲。徐老師解釋(簡筆畫畫兩次實驗的裝置):剛才第一次實驗時,下落距離較小,第二次加了一個導管,下落距離就大了。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第二次下落距離大。學生回答其實兩次下落的體積,就是減小的體積是一樣的,就是第二次底面積更小,所以橫截面大,放大了。徐老師問:“那為什么要弄橫截面小點的呢?”學生回答是為了長度長點,便于我們觀察。徐老師總結其實這是一種科學方法——放大法。兩個實驗的效果是一樣的,總結:酒精和水混合體積減小,分子之間有空隙。
通過對比實驗,不但讓學生學習到分子之間有空隙,更讓學生了解到這個實驗用到的科學方法——放大法,我相信這堂課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這個創新實驗的有效性!
三、巧用對比實驗,突破科學課堂的教學瓶頸
在科學課堂中,有許多知識用語言很難講解清楚,但一個簡單的對比實驗就讓學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這就是實驗賦予的魅力,科學課堂特有的魅力!
如《電生磁》這堂課的教學中,通過奧斯特實驗,小磁針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為什么小磁針發生偏轉,就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卻很少有學生能說清楚。于是在第二次上這堂課時,我用了一個對比實驗。首先用條形磁體去接近小磁針,發現小磁針發生偏轉。為什么小磁針會發生偏轉?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是因為條形磁體周圍存在磁場,這其實是磁體間的相互作用。然后我用通電導體靠近小磁針,小磁針發生偏轉。學生很容易理解是因為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通過一個簡單的對比實驗,就讓學生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知識要點,突破了科學課堂的教學瓶頸。
四、巧用對比實驗,使概念教學生動有趣,有利于概念的掌握
概念學習在科學中至關重要,它是學習基本理論的基礎。奧蘇貝爾的同化學習理論就是強調概念的學習。學生在掌握概念時往往要消除日常概念和已有概念對形成科學概念的影響。但在實際教學中,概念教學往往以老師講解為主,課堂教學容易顯得枯燥,學生也常覺得概念課乏味。利用對比實驗不僅利于概念的掌握,而且可使概念教學生動,學生易理解。
如在《各種各樣的土壤》教學中,有砂土類土壤、粘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的性狀和成分,簡單的講解枯燥、乏味。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用三個
過濾裝置,分別放入等量的砂土類土壤、粘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并分別倒入等量的水過濾,通過觀察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錐形瓶中,從而總結各類土壤的性狀。通過這個對比實驗,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對科學充滿好奇與興趣。
實驗是科學課堂的靈魂,而對比實驗是科學課堂靈魂的核心。合理有效地利用對比實驗,會使科學課堂充滿亮色,大大提高科學課堂的效率,對構建一個更加有效的科學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2000年第11期《教育理論與實踐》
[2]高慎英、劉良華著《有效教學論》[M]2004年版,廣東教育出片社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M]2010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曹洪昌《化學教學最優化研究》[M]2003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