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鳳 謝超杰 趙濤 王長安



摘 要:渭北長武縣是蘋果生產的最佳適宜區之一,而蘋果生產是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為了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分析影響長武蘋果著色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蘋果;著色;因素;對策
長武縣地處渭北旱塬溝壑區,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屬優質蘋果生產的最佳適宜區。蘋果著色度是果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色澤艷麗的蘋果給人以美感,有利于提高其商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直接關系到果農的經濟收入。以蘋果為主的果業是長武縣農民增收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支柱產業,為了推動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現就影響長武蘋果著色的主要因素及對策分析如下。
1 影響蘋果果實著色的因素
1.1 品種
蘋果果實的著色受葉綠素、類胡蘿卜素、花青素的影響,蘋果果實表面著紅色,是由紅色素的產生能力決定,紅色素又是由花青素的形成而表現的,蘋果紅色色素、花青素的產生與蘋果品種有關,不同的品種產生花青素的能力不同,上色快慢、著色深淺、色澤亮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選擇品種時,要選擇能產生大量花青素的蘋果品種,從而使蘋果更易著色。
1.2 光照
光照對蘋果著色至關重要,無論是對于果味還是果色都有影響,因為充足的光照能夠增強果樹葉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有機物的積累,產生更多的糖類物質,能促使這些有機物更好地輸送給果實,為蘋果進一步著色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所以在果園里,很容易看到外圍果、上部果等光照好的位置生長的蘋果相對于其他位置的蘋果著色更好。
1.3 肥料
在蘋果園施肥中,不重視平衡施肥,大多靠經驗施肥。秋季不重視有機肥施入,對蘋果著色影響較大的主要有氮、磷、鉀、鐵等元素。氮素過多時,易引起枝條徒長,葉片中含氮量高,導致果實著色差;磷是生長和光合作用必需的元素,缺磷時,葉片小而窄,果小、色暗淡、無光澤;鉀與新陳代謝、碳水化合物合成、蛋白質合成均有密切關系,增施鉀肥對促進著色十分有利;缺鐵時,近頂梢葉片變黃,并逐漸開始落葉,影響樹勢,導致果實著色不佳。
1.4 密度
長武縣蘋果受20世紀80年代全國密植栽培技術的影響,果園栽植密度過大,80%以上果園畝栽植在66株以上,大多以喬化栽植為主。不重視果園夏秋季管理及修剪,造成株間交叉、重疊,行間交接。果園通風透光性差,田間作業行走極為不便,不利于機械化作業,更談不上規?;?。
1.5 采收
蘋果果實采收時期與果實著色密切相關,只有果實中糖分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果皮細胞才會分裂出花青素。而糖分積累與果實生長時間有極大的關系,糖分積累是隨著果實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的,蘋果早采則糖分積累不足,著色不佳。
1.6 套袋
套袋栽培是蘋果生產中提高品質的有效措施之一,果實套袋后,加速了果實葉綠素褪綠的有效進程,果實中葉綠素含量明顯減少,在除袋后果實極易很快著色。
2 促進蘋果著色的對策
2.1 選擇易著色品種
蘋果品種不同,其著色狀況差異較大,像富士系中條紅富士較普通富士著色好,片紅富士較條紅富士著色好。選擇著色好的品種進行栽培可簡化管理,減少用工,且能提高經濟效益。蘋果著色的難易主要由品種基因決定,因此,要選擇易著色品系,適宜當地區域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要選優系品種,適地適栽,發揮地理區域優勢,提高果實著色度。
2.2 適宜的光照與溫度
光照對果實著色有直接的影響,當果實獲得全日照70%以上時,才能全紅。所以要加強果園綜合管理,除袋后適當進行摘葉轉果,先將貼果的葉片剪除,再摘除果實周圍的擋光葉,摘葉量不能超過全樹的30%,盡量保留功能葉,以免影響光合作用。轉果,就是將果實輕輕轉動,將果實陰面轉向陽面,增加光照,促進著色。對樹下和內膛的低光照區的果實,可在樹下鋪反光膜(圖1),提高光照強度。蘋果上色的最佳溫度是13.8~18.5 ℃,最佳著色晝夜溫差14~15 ℃,如果白天的溫度超過27 ℃,即使晝夜溫差達到15 ℃也不上色,一般白天溫度達到25 ℃,晚上溫度10~12 ℃,上色最快。晝夜溫差大,抑制了果實的呼吸作用,利于果實中糖分積累,從而促進花青素合成和果實著色。
2.3 科學施肥,適時控氮
紅富士蘋果對養分的需求特點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配合生物菌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一般每生產100千克蘋果需要優質有機肥100~150千克,純氮(N)0.8~1.0千克,純磷(P2O5 )0.6~0.8千克,純鉀(K2O)0.8~1.0千克。進入9月份后,蘋果樹應加強有機肥的施入,減少氮肥使用量,如果遇干旱天氣,可釆取滴灌、澆灌等方法,且不可釆取大水漫灌,以保持較穩定的土壤和空氣濕度,利于蘋果增糖著色。如果氮肥用量過大,也易造成秋梢徒長,消耗樹體營養,影響蘋果正常著色。除袋前,噴施2~3遍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調控碳水化合物向果實轉運,促進花青苷和糖分代謝,促進果實著色,除袋后用30克磷酸二氫鉀+15毫升鈣+50克葡萄糖肽,對水15千克進行葉面噴施,能促進果實著色,使果實著色均勻,口感好,品質佳。
2.4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果園郁閉,改善果樹的通風透光條件,所以要通過夏秋季的修剪增強果園的通風透光性。根據栽植模式和栽植密度選擇適宜的樹形,豐產優質的指標是果園覆蓋率75%,透光率25%,葉面積系數2.5~3.0,畝留枝量8萬~10萬個。主要是通過拉枝、拿枝、摘心、扭梢、轉枝(圖2)、疏枝等修剪方法,把結果小主枝與主干角度拉開,保持一定的枝間距,易成花的品種如秦冠、嘎拉等,拉枝角度不宜過大,主枝一般應為80°~90°,側生枝角度應為90°~100°;對萌芽力弱、成花難的品種如富士等,角度應大些,一般主枝應為90°~110°,側生枝組應為110°。通過加強夏季管理,改變枝條的生長方位,破壞木質部、調節樹體枝條的生長方向,改善枝條的營養、激素分配的狀況,促進花芽形成,以達到樹體豐產、優質、高效的目的。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葉片光合作用效率,緩和樹勢,打開光路。疏除骨干枝背上直立旺枝、交叉枝、無用枝、徒長枝。增加樹體貯藏養分,避免過多消耗樹體養分,從而促進果實著色。
2.5 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圖3)不僅能提高果實商品價值,而且是促進果實著色的有效措施。蘋果套袋是在花后40天進行。選擇雙層三色果袋套袋。在采收前20天左右開始除袋,分兩次摘袋,先摘除外袋,待2~3個晴天后再摘除內袋。摘袋的時間要避開中午高溫時間,避免日灼的發生。除袋后應噴施一遍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加優質補鈣液,防止病菌侵染果實,出現果面病害。同時,補鈣還能增加果實硬度和光澤,提高果實品質。
2.6 適期采收
由于長武縣蘋果品種發展比例失衡,晚熟品種居多,中早熟品種奇缺,因此生產中早采現象突出,大量的晚熟紅富士在9月下旬采收,以供應中秋及國慶市場。10月中下旬為紅富士蘋果最佳適宜采收期,富士蘋果的生育期為180天,一般采前15~20天除袋,果實在袋內生長100~110天,以9月20—25日除袋為宜,除袋必須在晴天進行,一天中以上午8—12點、下午4—7點為宜,中午高溫和早晨露水未干不能除袋,若有降雨,以雨后摘袋為好,雙重三色袋除袋分2次完成,先除外袋,除袋后經過3~5個晴天后再除內袋。早采不但直接影響產量,更重要的是導致品質下降,含糖量不足,著色不佳。一般10月中下旬采收的果實比9月上旬采收的果實,可提高一個級別,著色會更鮮艷,品質會更高,效益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