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新能源補能格局隨著國內這些年新能源的飛速發展已經形成。多年以來,與充電樁的基建相比,換電站的建設速度是非常的慢,真正愿意投身其中的運營商、車企、第三方都少得可憐。除了已經建立900座換電站的蔚來之外,幾乎只有奧動與杭州伯坦兩家企業完成了百座換電站的建立。
“將廣州率先打造成為全球首個超充之都”,就在4月底,隨著埃安首個超級充換電中心在廣州落成,在自家旗下車型月銷量屢屢破萬的當口,廣汽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換電體系,這標志著又一家車企在2022年正式進入換電市場。
廣汽埃安并不是今年唯一進入換電市場的新選手,在2022年短短的四個月時間里,包括寧德時代、吉利、睿藍、一汽、上汽、東風、哪吒等知名企業都相繼投身換電市場,換電“老大哥”蔚來更是近日宣布繼續加碼換電,這讓原本沉寂已久、一直被唱衰的換電行業似乎在2022年重獲新生。

換電為“王”并不是一句空談。換電模式相比于其他補能方式具備太多優勢,包括補能效率高、補能時間短等,實際上換電的好處遠不止這點。
對于國家電力來說,換電站持續統一補能很容易實現削峰填谷,減小電網壓力;對于車企來說,車電分離更利于車企統一管理電池狀態,提高電池安全,保證口碑;對于消費者來說,換電站不僅能方便補能,由于電池不再計算在車價中,還有利于新車價格以及二手車價格的穩定。
2021年10月工信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11個城市納入試點,預計建設超1000座換電站。
2022年1月,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換電、新型儲能、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推進純電動汽車車載換電系統、換電通用平臺、換電電池包等標準制定。這些都傳遞出國家在了解如今國內新能源充換電建設情況之后,認為換電才是現在新能源行業薄弱的環節。
事實上,早在2011年國家電網就將電動汽車的基本商業運營模式確定為: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但換電站鋪排的難度遠遠大于充電樁的建設,這也導致了從“換電為主”變成了現在的“換電為輔”。

既然換電為“王”,那為何這些年換電走得如此之慢?很多人都會說,這都是因為換電是重資產模式,建設投入多、地皮難拿。在出行局看來,換電的商業模式直到現在未能走通,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沒有找到相應的盈利點或收支平衡點。
實際上換電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敢于踏入這個行業的玩家往往來自各個相關行業的龍頭,他們手中所持有的資金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前期的資產投入多少并不是他們在乎的事情,他們真正在意的是換電站何時才能盈利。
彭博預測,到204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電能消費占全社會用電總量比重將從2020年的1.3%攀升至8%,屆時我國換電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風口到來,換電這塊池子里肯定是有“魚”的,但直到現在,包括做得最大的蔚來在內,依然沒有一家企業搞清楚了怎么抓“魚”,大家都是在“投錢辦傻事”,寄希望于行業變化能催生換電的成功。
換電的盈利說穿了就是一道數學題。曾經蔚來副總裁沈斐就估算過日受理50單,是蔚來單個換電站的盈虧平衡點,“按每度電 6 毛錢、平均每單 50 度電計算,一天換電 50 單、一年收入五六十萬元,基本可以覆蓋場地租金和設備折舊”。
如果按照一臺車平均五天換一次電,一座換電站至少要輻射到250臺車,才可以達到營收平衡,再考慮到除了換電之外用戶還會使用充電等額外補能手段,就拿蔚來的900座換電站舉例,粗略估算蔚來一年至少要擁有近30萬的忠實于換電的車主,但現在蔚來一年的總銷量還不到10萬,想要實現盈利自然是天方夜譚。

正如上文所計算,想要盈利,一個換電站就一定要服務更多的用戶。于是各家搞換電的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在文件中不斷被提及的“統一電池規格”,因為只要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規格能夠統一,大家的換電站就能迎來更多品牌的客戶,解決部分換電站的難題。
李書福曾提到,換電模式想要盈利,統一電池規格是前提條件。“當前要推動換電接口軟硬件協議的標準化,推進換電電池包的標準化制定,使換電電池包真正能夠在不同車企、不同換電站、不同用戶之間互通互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是實現盈利的前提條件”。
這套說辭也是很多人的共識,但在如今百花齊放的新能源市場上,想要短期實現幾乎是癡人說夢。蔚來早在前幾年就提出過讓各家企業來參與自己的換電計劃,但這并沒有引來大家的關注。畢竟一旦使用了蔚來的標準,那就意味著往后包括電池、底盤等重要設計都會受到蔚來的限定與影響,把研發主導權拱手相讓,同為整車廠,誰都不愿意落入這樣被動的局面。
一個換電站如何快速輻射250臺車?在C端遭遇了諸多限制之后,更好統一、更標準化的B端成為最優解。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全國換電站保有量達1451座,同比增長136.7%,其中40%的換電站由出租車等運營車輛主要使用,并且隨著運營車輛們逐漸更新換代,這個數據會越來越大。
寧德時代換電體系EVOGO首供車型就是一汽奔騰旗下的一汽奔騰NAT,而這款車大部分都會投向網約車市場;吉利與力帆組成的睿藍換電更是一舉拿下了曹操出行的新合作,換電站主要針對的就是網約車市場;而廣汽埃安本身在網約車市場就有不小的存量,某種意義上來說,埃安算是依靠網約車起量的新能源品牌。
正是看到B端市場為整個行業兜底,企業們才敢在2022年紛紛投身換電行業,穩定的用戶帶來的就是盈利的可能,誰能占得鰲頭,誰就有成為行業巨頭的可能。
政策與市場的雙向奔赴,商業模式的逐漸明晰,B端市場的大面積加入都讓換電從一潭死水變得生機勃勃。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換電的普及只會為新能源行業帶來難以言喻的好處,如今你我只需靜待發展,因為換電已經走入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