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雄 謝祥恩 董繩有 陳毅群





摘? ? 要:為明確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在南雄市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利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對試驗田進行施藥,于葉瘟初發期及水稻破口前5 d各施藥1次,測定各藥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效及水稻產量的增產效應和安全性影響。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20%三環唑懸浮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個不同處理對稻瘟病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葉瘟藥后的病指防效在47.50%~60.30%、穗瘟藥后的病指防效在75.70%~79.44%,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最終增產率可達98.23%~103.59%,說明3個處理對稻瘟病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為避免長期單一用藥導致抗藥性產生的風險,建議在生產實踐中進行輪換施藥。
關鍵詞:稻瘟病;水稻;防效;春雷霉素;三環唑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5-0009-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11? ? ? ?文獻標志碼:B
廣東省水稻生產從20世紀70年代前依靠群眾經驗總結與推廣形成“潮汕經驗”以提高水稻單產的階段,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階段,實現了由經驗栽培向數量化、指標化栽培的轉變,在21世紀初向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方向發展,完成水稻產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協同提高的目標。
中國是農業發展大國,耕地面積位列世界第三位,僅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1]。在中國糧食作物生產中,水稻位居首位,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水稻耕作栽培技術發展,中國在水稻生產實踐中開展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并取得了優秀成果[2-6]。
目前,中國水稻種植面積3 007.6萬hm2,總產量達21 186萬t[7]。在水稻種植中,各種病害對水稻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根據田間調查,水稻種植中常發生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紋枯病、條紋枯葉病等[8]。其中,稻瘟病在生產實踐中造成的影響最大,在進入分蘗期時的病葉發生率在0.26%~5.18%,最高可達18.77%,甚至有少數田塊出現“坐蔸”現象,導致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及糧食安全。
目前,對于稻瘟病的防治手段主要有化學防治、抗性品種培育、生物防治等[9]。由于病害流行或品種抗性喪失等情況,化學防治被視為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20世紀50年代,我國多采用銅、汞等重金屬化合物對稻瘟病菌體中各類蛋白酶活性進行干擾進而引起病原菌死亡的方式對稻瘟病進行防治,但該防治手段易產生藥害且對人體有毒害作用,陸續在多數國家被禁用。
20世紀60~80年代,稻瘟凈、富士一號、異稻瘟凈等逐漸成為主要的稻瘟病防治藥劑,但在后續生產實踐中出現了防效迅速下降的問題,便出現了春雷霉素、三環唑等替代藥劑。三環唑可抑制稻瘟病菌絲和附著孢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春雷霉素的本質是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其作用原理為利用春日鏈霉菌和小金色鏈霉菌產生的代謝產物對病原菌氨基酸代謝途徑進行干擾,影響其蛋白質合成,從而達到抑制病原菌活性的目的。春雷霉素具有人畜無害、無殘留、無污染等特點,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早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便首次提出“綠色”一詞,要求在生產實踐中做到“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此后“綠色”一直是中央一號文件的關鍵詞之一,由此可見,國家對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視。
本試驗利用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作為試驗藥劑,對其在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及對糧食安全影響進行了試驗及調查,以期為該復配劑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提供相關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均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購自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購自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 供試作物及防治對象
供試作物為水稻,品種為美香占2號。防治病害為水稻稻瘟病,于苗期調查葉瘟病發生情況,于抽穗期調查穗瘟病發生情況。
1.3 試驗方法
本試驗供試藥劑試驗設計如表1所示。
本試驗防治葉瘟病及穗瘟病藥劑處理區面積各66.7 m2,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各小區按照隨機區組排列,排列分布如圖1所示。
試驗藥劑通過二次稀釋法進行稀釋,施藥器械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藥液用量為45 L/ 667 m2。于葉稻瘟初發期施藥,施藥1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8月7日;于水稻破口前5 d施藥防治穗頸瘟,施藥1次,施藥時間為2020年9月2日。
試驗期間各處理均使用了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的相關農藥,如短穩桿菌和金龜子綠僵菌等,施以上藥劑未對試驗結果造成影響。
1.4 試驗設計
1.4.1 試驗地點及環境條件
試驗設在廣東省南雄市水口鎮石莊村小水面村小組,試驗田四面環山,屬山坑田,歷年早、晚種植水稻,屬稻瘟病常發區,因稻瘟病為害每年減產達30%以上。試驗地土壤為壤土,肥力中等,pH值6.5。試驗于2020年8月7日—10月15日進行,氣象資料收集時間為2020年8月7日—10月15日。期間,日平均溫度18.8~30.5 ℃,相對濕度60%~100%,降水天數36 d,總降水量320.9 mm,施藥后24 h內無降水。
1.4.2 調查項目及方法
防治葉瘟,施藥前于2020年8月7日調查葉瘟發病基數;施藥后10 d,于2020年8月17日調查葉瘟防效。防治穗瘟,施藥后25 d病情穩定時,于2020年9月27日調查穗瘟防效。防稻瘟病全期共調查3次。
采用對角線取樣方法。每小區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6叢稻,共30叢稻。根據分級標準記錄病級,并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病葉(穗)率(%)=×100%? ?(1)
病情指數(%)=
×100%? ? (2)
穗瘟防治效果(%)=
100%? (3)
增產率(%)=
×100%? ?(4)
水稻收割時測產。產量測定方法為各處理于10月15日收獲期進行測產,每個小區隨機割5個點,每個點1個測產規面積的水稻進行脫粒、曬干,折算產量。1個測產規面積為1.111 1 m2,即每667 m2為600個測產規面積。
病害級別按國際水稻所稻瘟病抗性評價分級標準進行評定。
葉瘟分級標準:0級,無病;1級,葉片病斑少于5個,長度小于1 cm;3級,葉片病斑6~10個,部分病斑長度大于1 cm;5級,葉片病斑11~25個,部分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10%~25%;7級,葉片病斑26個以上,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26%~50%;9級,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50%以上或全葉枯死。
穗瘟分級標準:0級,無病;1級,每穗損失5%以上(個別枝梗發病);3級,每穗損失6%~20%以上(1/3左右枝梗發?。?5級,每穗損失21%~50%(穗頸或主軸發病,谷粒半癟);7級,每穗損失51%~70%(穗頸發病,大部半癟);9級,每穗損失71%~100%(穗頸發病,造成白穗)。
1.4.3 安全性調查
在藥效試驗期間,調查藥劑處理對供試水稻是否產生藥害現象、試驗藥劑對其他病蟲害是否產生影響及對有益生物是否產生不良影響。
1.4.4 數據處理及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整理,采用SPSS 17.0的LSD多重比較方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方差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不同藥劑處理對稻瘟病防治效果
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的試驗結果,見表2。
2020年8月17日進行的葉瘟防效調查說明3種試驗藥劑均對水稻葉瘟病有顯著防效。與空白對照組相比,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病指防效分別達60.30%、55.05%和47.50%,其中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對水稻葉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2020年9月27日進行的穗瘟病防效調查表明,3種試驗藥劑均對水稻穗瘟病防效顯著。相較于空白對照組,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病指防效分別為77.57%、75.70%和79.44%,其中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對水稻穗瘟病有最優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藥劑處理對水稻產生的增產效應
對水稻生長情況調查及測產的結果表明,3種試驗藥劑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的增產效應,具體數據見表3。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20%三環唑懸浮劑、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的增產率分別達103.59%、102.31%、98.23%,其中以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增產效應最好。
2.3 安全性調查
試驗期間未發現試驗藥劑對供試水稻產生藥害現象,在試驗劑量下對水稻安全;未發現試驗藥劑對有益生物產生不良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綜合幾種藥劑有效成分及對水稻稻瘟病作用機制對比,20%三環唑懸浮劑與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的主要有效成分均為三環唑,其中懸浮劑的有效成分為20%,而可濕性粉劑的有效成分為75%。三環唑被認為是一種內吸性極強的保護性殺菌劑,在施藥后能夠迅速被水稻根、莖、葉等部位吸收[10]。兩者在劑型上的差異為可濕性粉劑的載體一般為高嶺土,顆粒較粗,不利于覆蓋于作物表面,影響了作物吸收藥劑,從而導致利用率低的問題發生;懸浮劑相較于可濕性粉劑的優點在于其原藥及載體顆粒相對較細,更利于植株的吸收及利用。
春雷霉素與三環唑的主要區別在于春雷霉素有干擾氨基酸代謝的酯醇系統以達到抑制菌絲伸長和造成細胞質顆粒化的目的,但其對夏孢子的萌發無法產生影響。春雷霉素一旦被植株所吸收,可有效控制菌絲在組織中蔓延,防止病斑進一步擴展,因此被認為兼具對水稻稻瘟病的保護與治療作用[11]。
三環唑的殺菌作用機理為抑制附著孢黑色素的形成,從而抑制孢子萌發和附著孢形成,在生產實踐中更多作為保護劑應用[12]。
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作為一種復配劑且劑型為懸浮劑,兼具了三環唑對植株的保護性能和春雷霉素對水稻稻瘟病的治療作用,同時因劑型為懸浮劑,顯著提高了施藥后的吸收和利用率。
水稻種植區域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其一般施行一年2~3季,而每一季水稻耕作均需經歷多次用藥。綜合比較病指防效及對水稻稻瘟病的增產效應,可將22%春雷霉素·三環唑懸浮劑(禾滿)作為水稻稻瘟病防治的首選藥劑。
為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藥劑造成抗藥性產生的風險,建議在每一季施藥中將最優藥劑與其他藥劑進行輪換使用。
參考文獻:
[1]楊騰飛.淺談農村施肥的相關現狀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20(5):85.
[2]Xiao G, Yang J, Zhu X, et al. Prevalence of ineffective haplotypes at the rice blast resistance(R) gene loci in Chinese elite hybrid rice varieties revealed by sequence-based molecular diagnosis.[J].Rice(New York, N.Y.),2020,13(6).
[3]Shrestha J, Kumar U, Kushwaha S, et al.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grain yield stability in Chinese hybrid rice[J].Ruhuna Journal of Science,2020,11(1):47-58.
[4]Suketomo C, Kazama T, Toriyama K.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Chinese wild rice-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by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of nuclear-encoded RETROGRADE-REGULATED MALE STERILITY[J].Plant Biotechnology,2020,37(3):285-292.
[5]Li X, Chen Z, Zhang G, et al. Analysi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favorable allele usage of agronomic traits in a large collection of Chinese rice accessions[J].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020,63(11):1688-1702.
[6]朱德峰,張玉屏,陳惠哲,等.中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404-3414.
[7]徐春春,紀龍,陳中督,等.2020年我國水稻產業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J].中國稻米,2021,27(2):1-4.
[8]Xiao YJ,Fu Q, Pei YY, et al. Common rice diseases caused by microorganisms in Fujian Province[J].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2017,40(4):243-247.
[9]Li SJ. Study on occurrence law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rice blast[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2012,2(6):18-21.
[10]唐建清.75%三環唑WP不同施藥量防治稻瘟病效果試驗[J].南方農業,2017,17(11):132-133.
[11]汪桂,吳蘊,袁子雨,等.春雷霉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生物加工過程,2016,14(4):70-75.
[12]楊榮明,周明國,葉鐘音.三環唑防治稻瘟病的作用機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8(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