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嵐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高峰林場,廣西 南寧 530001)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所提煉出來的茶油色清味香,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豐富,與油棕、油橄欖、椰子一起被稱為世界純天然四大木本油料,是中國特有的木本高級油料,生長在中國安徽、湖北、陜西、重慶、四川、河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省、市的高山至丘陵地帶。油茶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中在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區栽培最佳[1,2]。2009年以來,國家實施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在南方油茶主產區重點推進油茶產業項目[3]。2019年,廣西連續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油茶“雙千”計劃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意見》《廣西油茶產業雙千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為該區域油茶種植指明了方向。至2020年底,中國種植油茶453.3萬hm2,廣西種植油茶53.3萬hm2。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優良品種種植區分布于東經108.156194°~108.861238°,北緯22.836123°~23.130825°之間,年平均氣溫21.3 ℃,≥10 ℃活動積溫約7500 ℃,年日照時數1500~1600 h,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150~1550 mm,年平均蒸發量1250~1600 mm,適宜油茶生長。油茶林種植區海拔在135~350 m之間,坡度8~30°,土壤為山地紅壤或黃壤、赤紅壤,質地為輕壤土至重壤土,較適合作物生長,保水保肥尚好。
“良種良法”是油茶高產高效的主要要素,良種指優良的油茶品種,是油茶林高產的基礎;良法指良好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油茶林高產的關鍵和保障[4,5]。
選擇交通便利、集中連片、治安條件較好的林地作為油茶林造林地,要求林地海拔500 m以下,相對高度300 m以下,坡度小于30°,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肥沃疏松、土層厚度在60 cm以上,立地指數在16以上[6,7]。
造林前一年的9~10月份,清除林地上的雜草、灌木、藤本或采伐殘留物。要求把林地內的雜灌雜草、藤本從根部砍斷,藤本和五節芒挖根,徹底清除。
造林前一年的11~12月份,在全面清理干凈的林地內沿等高線挖坑,坑的株行距2 m×3 m,挖中明坑,規格為面寬50 cm,深40 cm,底寬40 cm×40 cm。挖坑時把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于坑的兩側,待回坑時用。
在造林前7~15 d,取種植坑兩側表土填入坑內,要求去除表土中的樹根、灌木、雜草、石頭等,至填滿半坑時,把有機肥施放入坑內,施肥量為1 kg/坑,與坑內表土攪拌均勻。取挖坑時置于兩側的心土回填至高出坑面10 cm。
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審(認)定、適宜在本地區推廣種植的的岑軟2號、岑軟3號、桂無1號等油茶優良品種作為油茶造林品種,同時考慮良種的組合和配比,同一林分選擇2~3個優良品種為宜[8]。要求2年生油茶容器苗木上山,用無紡布作為容器杯材料,容器杯直徑為12 cm或以上,高為16 cm或以上。油茶苗木規格為高40 cm以上、地徑0.4 cm以上,有3個以上的分枝,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出圃時配備合格標簽、質量檢驗證、檢疫證。在造林地山腳交通便利處選擇有水源的高地作為臨時苗床,平整苗床后把苗床淋透,把油茶苗木擺放在苗床上,用干凈土壤堆護在苗床邊,用凈水洗干凈苗木葉面,把容器杯淋透。
油茶定植時間在12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雨后種植坑濕透后,把油茶容器杯淋透后運到種植坑邊擺放好,用小鋤頭在坑中心挖20 cm的定植穴,小心撕去容器杯后把苗木放入種植穴內。要求根系舒展,苗木扶正后覆土踩實[9,10]。種植后1個月內不間斷檢查苗木成活情況,發現缺株、死株時及時補植。對當年造林成活率要求大于90%,第二年保存率在85%以上,第三年保存率在80%以上。
造林成活后,每年撫育2次,第一次撫育選擇在4~5月份進行,第二次撫育在7~8月份進行,兩次撫育時間間隔在60 d以上。采取帶鏟的撫育方式,即帶內全鏟,帶外割灌除草。把油茶樹上下方各50 cm,總寬度為1 m的帶內林地上的雜草灌木全部鏟干凈,藤本和五節芒連根挖起并清理出帶外。把全鏟帶外的雜草雜灌和藤本從根部砍斷,伐根不得高于10 cm。造林當年做樹盤,即以油茶樹根為中心,沿幼樹四周成圓形松土擴坑,松土擴坑的半徑為50 cm,完成后對植株培土,覆土成外高內低的平臺形,要求平臺高出地面10 cm以上。
造林次年開始每年施肥1次,在第一次撫育完成后施工。在油茶林木側上方離開樹根50 cm的地方或樹冠滴水線處開弧形施肥溝,溝的寬度和深度為20 cm、長度為50 cm。在陰雨天氣、土壤濕潤時,把油茶專用復合肥均勻施入施肥溝內,施肥量為1 kg/株,施肥后馬上覆土蓋嚴。
造林第二年后,在苗木高達80 cm左右時斷頂。每年冬末春初,在主干四周選生長強壯和方位合理的3~4個分枝培養為主枝,這些主枝之間間距大于5 cm,待主枝木質化后,在每個主枝上選擇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樹冠形成圓頭形或開心形(圖1)。修剪后要求樹冠均衡發展,通風透光,枝條分布均勻。枝條修剪時刀口要緊貼樹干,切口光滑。造林后前4年應抹去幼樹上的花芽和葉芽,及時摘除小果,保證樹體營養生長正?;?,加快樹冠成形[11]。
油茶病蟲害達160多種,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半邊瘋、油茶煤煙病、油茶茶苞病、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籽象甲、黑跗眼天牛、茶梢尖蛾等30多種可造成危害[12]。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預防為主,營林措施與生物制劑防治、物理防治、化學藥劑相結合綜合治理[13,14]。

(a)圓頭型 (b)開心型
2.8.1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病害發生在林木過密、通風性差、土壤板結、排水不良、林木長勢差的林分,主要種類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半邊瘋、油茶煤煙病、油茶茶苞病等。
油茶病害危害部位有果實果皮、嫩葉、葉芽和花芽苞片基部等,引起落葉、落花和落果。防治方法是選用抗病的油茶優良品種造林;發病初期清除病果、病株、病枝,集中銷毀,防治蔓延;加強營林管理,合理修枝整形,林分保持通風透光,適當撫育施肥,促使油茶林木健康生長;病害為害嚴重時,用化學方法防治。對不同的病癥采用不同的化學防治方法,如油茶炭疽病主要用70%甲基托布津兌水噴霧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兌水噴灑;油茶茶苞病主要用1∶1∶100波爾多液或500倍敵克松液噴灑防治。
2.8.2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蟲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茶籽象甲、黑跗眼天牛、茶梢尖蛾等。害蟲主要取食油茶葉、幼芽、果皮、嫩枝外皮,并蛀食種仁和油茶枝條等,引起落果,影響油茶林木生長或導致全樹死亡。防治原則是堅持營林措施與生物制劑防治、物理防治、化學藥劑防治相結合,對油茶蟲害實施“治早,治小,治了”。首先,做好苗木檢疫工作,防止害蟲從苗木擴散;同時,加強林分撫育管理,秋季或冬季結合墾復培土將蛹深埋,或剪去有蟲卵的枝葉集中銷毀,減少蟲源,使油茶林木健康生長。其次,加強監測,及時了解掌握林分蟲害發生現狀,同時利用害蟲的群集性,實施人工捕殺。防治蟲害的生物制劑主要有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青蟲菌、殺螟桿菌等。最后,蟲害嚴重發生時,用化學藥劑防治。針對不同的蟲害采用不同的化學藥劑,如油茶毒蛾用聯苯菊酯10%乳油3300~10000倍液噴霧滅殺,油茶尺蠖用聯苯菊酯10%乳油3300~10000倍液或9%敵百蟲粉2000~4000倍液噴殺,茶梢尖蛾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滅殺。
試驗樣地位于高峰林場東升分場內,東經108.402492°~108.402493°,北緯22.953668°~23.963669°之間,年平均氣溫22.9 ℃,≥10 ℃活動積溫約7500 ℃,年日照時數1450~1500 h,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280~1350 mm,年平均蒸發量1200~1400 mm,海拔在113~287 m之間,坡度20~26°,土壤為赤紅壤,質地為中壤土。
每個樣地設置為20 m×10 m或25 m×10 m的長方形。作業組6個樣地,種植岑軟2號、岑軟3號等油茶優良品種;對照組3個樣地,種植油茶普通品種。每年監測作業組油茶優良品種和對照組油茶普通品種的生長情況及開花結果情況,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及時把握油茶產業發展態勢,為及時調整油茶林管理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對油茶優良品種和油茶普通品種的生長指標及開花結果指標進行監測,對監測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對樣地內的油茶林木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油茶優良品種與普通油茶生長情況調查統計 cm
從表1可以看出,油茶優良品種造林當年成活率、第2~4年的保存率均高于普通品種。油茶的地徑和樹高逐年增長,優良品種地徑大于普通品種,樹高高于普通品種。由于第二年開始實施了修枝整形技術,因此第二年的冠幅比第一年??;第二年以后逐年增長,優良品種冠幅大于普通品種。
對樣地內的油茶林木開花結果情況進行調查,統計開花株數占總株數的百分比,得出開花率;結果株數占總株數的百分比,得出結果率。統計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油茶優良品種與普通油茶開花結果情況調查統計 %
從表2可以看出,油茶優良品種開花率及結果率均高于普通品種。油茶的開花率及結果率逐年增長,開花率高于結果率。由于前4年抹去花芽和幼果,因此開花率遠高于結果率。
高峰林場油茶優良品種種植區建設4年后,油茶林木保存率為93%,開花率達75.2%,地徑為4.6 cm,樹高為154 cm,冠幅東面、西面、南面、北面分別為58 cm、55 cm、54 cm和51 cm。油茶林在造林第二年開始每年進行修剪,現林分通風透光,枝條分布均勻,樹冠已成開心型或圓頭型。油茶優良品種種植區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是成功的。
油茶籽榨出來的茶油是高品質食用油,可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發展油茶產業可為當地村民提供工作崗位,是實現鄉村振興、穩固脫貧成果的有效途徑之一。探索油茶多種優良品種的混交及配比種植技術,研究油茶果實采收機械化,開發油茶林旅游產業等,是油茶優良品種種植區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