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紅,呂雨桐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南區腫瘤科,北京 102627)
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以40~60歲女性為主要發病群體[1]。三陰性乳腺癌屬于乳腺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是指孕激素受體、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雌激素受體均為陰性,主要組成為基底細胞樣腫瘤細胞。目前,臨床在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時,使用曲妥珠單抗治療、內分泌治療均無效。因此,往往需應用放療、手術治療,然而,化療過程中伴隨多種毒副作用,且化療對胃腸道進食與消化、吸收產生影響,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的狀態加重,繼而引起免疫功能低下[2]。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在化療中配合疏肝益腎方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免疫功能、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使用疏肝益腎方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遠期療效及對卡氏評分的影響,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對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收治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共12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分組如下:參照組62例、研究組62例。參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2~59歲,平均年齡(41.21±4.18)歲;病理分期:Ⅱ期28例,ⅢA期16例,ⅢB期18例。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62~80歲,平均年齡(69.59±4.67)歲;病理分期:Ⅱ期26例,ⅢA期17例,ⅢB期1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存在同質性(P>0.05),可比。本研究經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及其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以《乳腺腫瘤學》[4]中三陰性乳腺癌有關診斷標準為依據,經實驗室診斷確診疾病;②預計生存期超過半年者。排除標準:①器質性病變者;②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參照組患者化療:在第1 d,采取表柔比星[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51,規格:5 mL∶10 mg]治療,按60 mg/m2取合適劑量,與100 mL氯化鈉注射液混合,進行靜脈滴注,30 min/次。第2 d,采取紫杉醇(北京悅康藥液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787,規格:5 mL∶30 mg)治療,按60mg/m2取合適劑量,按照以下規則進行溶解:前30 min按照10~20滴/min的速度進行勻速滴注,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如果未出現無異常情況則調整滴注速度為60滴/min。治療21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個療程。
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添加疏肝益腎方,藥物組方:黃芪30 g,白芍20 g,白術、山藥、海藻、白花蛇草各15 g,紫草、柴胡、山慈菇各12 g,莪術9 g,三棱、穿山甲各6 g。若患者沖任失調,添加淫羊藿、當歸、巴戟天各15 g;若患者為正虛毒熾,添加黨參、蒲公英各15 g。以上藥物加水煎煮,熱水溫服,收汁400 mL,分為2劑,在早、晚各用藥1次,1劑/次。治療21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對治療效果綜合評估,共分為4級。癥狀消失,病灶體積減少90%以上,即完全緩解;癥狀緩解,病灶體積減少70%以上,即部分緩解;癥狀改善不明顯,病灶體積減少30%~69%,即病情穩定;癥狀未改善或加重,病灶體積減少30% 以下或增加,即病情發展。②營養指標。營養指標,包括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于患者晨起空腹時,抽取6 mL靜脈血,取2 mL進行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10 min),得到血清,采用雙縮脲法測定總蛋白含量。另取,2 mL靜脈血,采用電泳法測定血紅蛋白。③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和CD4+/CD8+比值。取②剩余的2 mL 靜脈血,按照與②相同的方法進行離心,得到血清后,使用免疫比濁法測定IgA;采用流式細胞儀(邁瑞公司,型號:BriCyte E6)測定CD4+/CD8+。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嘔吐、腹瀉、脫發。⑤卡氏評分。使用卡氏評分量表[5]綜合評估患者的功能狀態,若評分為80分以上,表示非依賴;若評分為50~80分,表示半依賴;若評分為 50 分以下,表示依賴;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1.0軟件對數據展開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參照組的72.58%,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比較(g/L, )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比較(g/L,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血清總蛋白組別 例數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2 29.67±4.32 36.43±2.43* 104.59±11.21 123.28±8.56*參照組 62 29.58±4.45 34.75±2.18* 104.62±11.43 116.54±7.48*t值 0.130 3.723 0.242 3.893 P值 0.897 0.001 0.875 0.001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gA水平、CD4+/CD8+比值比較,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gA水平、CD4+/CD8+比值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IgA:免疫球蛋白A。
IgA(μg/L)CD4+/CD8+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2 4.61±0.69 6.34±0.68* 2.61±0.45 1.12±0.25*參照組 62 4.56±0.72 8.98±0.82* 2.45±0.63 1.58±0.21*t值 0.893 5.673 0.562 4.363 P值 0.416 0.000 0.722 0.00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患者諸項不良反應發生率(除脫發)均少于參照組,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2.5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 卡氏評分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卡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分, )

表5 兩組患者卡氏評分比較(分,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62 49.78±3.45 78.95±5.63*參照組 62 49.92±3.61 70.83±5.41*t值 0.456 8.096 P值 0.783 0.000
2.6 兩組患者存活率比較 研究組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存活率比較[例(%)]
乳腺癌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早期乳腺癌腫瘤直徑<1 cm,具有90.00%左右的治愈率;而晚期乳腺癌患者因腫瘤直徑較大,或癌細胞存在淋巴結轉移現象等原因加大了臨床治療難度。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特殊的乳腺癌,具有較高的遠處轉移率,與非三陰性乳腺癌相比,轉移率超過2倍,其中腦轉移概率較高,在術后1~3年極易出現復發,進而增加疾病死亡率[6]。因此,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當及時診斷疾病,并選擇合理方案治療,以提高生存率。
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化療后,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因其毒副作用較大,會對治療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聯合中醫藥治療,改善其預后效果。中醫理論提出,乳腺癌屬于“乳巖”范疇,因肝腎不足,無法充養沖任二脈,引起沖任失調,阻礙機體氣血運行、脈絡不通,應當以調和沖脈、疏肝益腎為治療原則[7]。疏肝益腎方中,山藥、白術可健脾胃,補后天之氣;黃芪補中益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養肝血,可滋養肝體;山慈菇、海藻可軟堅散結;莪術、三棱具破血消積功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具消腫抗癌、清熱解毒功效;穿山甲具攻堅散結功效;以上諸藥共奏散結解毒、疏肝理氣功效[8]。
現代藥理學提出,具有補腎功效類的中成藥能夠對人體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進行調節,此調節作用可促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改善[9]。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其發病與內分泌紊亂存在相關性,因此,應用疏肝益腎方治療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有效率。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年存活率、2年存活率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疏肝益腎方結合化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且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命。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IgA水平及CD4+/CD8+比值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優于參照組(P<0.05),表明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疏肝益腎方結合化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態、調動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組患者的血小板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少于參照組(P<0.05),表明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疏肝益腎方結合化療能夠顯著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卡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對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疏肝益腎方結合化療能夠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減輕患者運動時對他人的依賴。出現以上結果的原因如下:疏肝益腎方可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抑制異常免疫反應,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增強治療效果[10]。疏肝益腎方的作用機制如下:其一,對紅細胞膜上C3b受體產生興奮,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速度加快,有助于免疫復合物的吸收,避免免疫復合物大量沉積而造成免疫損傷,進而增強免疫力、抵抗癌細胞的生長與增殖[11]。其二,乳腺癌在化療過程中可通過多種途徑產生耐藥性,疏肝益腎方能通過干預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與乳腺癌耐藥株LCC9外泌體串擾而逆轉其耐藥性[12]。
綜上所述,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應用疏肝益腎方結合化療,有效改善營養狀況與免疫功能,并提高卡氏評分,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近期療效顯著,同時還可提高1年存活率,具有顯著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