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芬,呂 奕,陳澤通,陳紅瑤
(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口腔科,廣東東莞 523133)
牙周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口腔內細菌滋生有關,受糖尿病、營養不良等身體狀況的影響,以牙齦紅腫、疼痛和菌斑增多為主要表現,可對牙齦、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組織造成損傷,嚴重時可使得牙齒松動、脫落,嚴重影響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功能[1]。口腔修復使用修復體(人工制作)修復口腔和頜面受損組織,修復體的合理選擇與應用,可以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受損的口腔形態及功能,能夠維持口腔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態[2]。金屬是常用的口腔修復材料,金屬修復材料有純金屬和合金之分,合金較為常用,生物相容性高,擁有良好的化學性能和物理性能。與純金屬比較,合金延伸性低,韌性和硬度較大,但此類材料應用于口腔修復時,可導致金屬離子和衍生物析出,出現腐蝕產物,引起潛在的毒副作用,使得患者產生過敏反應;此外,此類材料美觀度差,不適宜于前牙修復[3]。樹脂材料以復合樹脂為主,是基于丙烯酸酯發展而來的,可滿足不同患者的修復要求,且顏色美觀、硬度和咀嚼能力都比較好,是現階段常用的牙體修復材料[4]。基于此,本研究以口腔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兩種材料的作用進行對比,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來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就診的90例口腔修復患者,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25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9.78±4.12)歲;病程5 d~3個月,平均病程(1.54±0.21)個月;疾病類型:20例為牙體缺損,15例為牙列缺損,10例為牙列缺失。觀察組患者中21例為男性,24例為女性;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50.18±4.42)歲;病程8 d~3個月,平均病程(1.58±0.24)個月;疾病類型:21例為牙體缺損,16例為牙列缺損,8例為牙列缺失。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口腔修復者;②對所用修復材料可耐受者。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結構與功能異常者;②口腔感染者;③同時間段接受其他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金屬材料修復,觀察組患者應用樹脂材料修復,具體修復方式:根據患者牙齒缺損情況預備牙體,存在齲齒者,需徹底清除齲壞的牙本質,修整缺損邊緣,制成小斜面(厚度控制在1 mm左右),使用雙氧水清潔牙面,予以生理鹽水2次沖洗;使用酸蝕劑處理牙釉質,時長為60 s,完成后繼續用生理鹽水沖洗,經氣槍予以干燥;將黏接劑均勻涂抹于牙釉組織和牙本質上,行光照處理,時長為20 s,分層填充修復材料,將每層厚度控制在2 mm以內(包括2 mm),使用光固化等照射,時間在20~40 s之間,修整牙冠外形,或用牙冠成形片直接成形,隨即予以光照固化處理,將成形片去掉;適當調整咬合關系,打磨咬合高點,使用軟砂盤或拋光膏對修復體表面行拋光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修復效果。于兩組修復12個月后判定修復效果,判定依據:修復體基本無磨損,與周邊牙體高度嵌合為優;修復體稍有磨損,牙釉層未受損,修復體與周邊牙體間存在不連續性相連為良;修復體受損嚴重,牙本質和牙釉層暴露徹底為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牙體功能。患者牙齒咬合力經咬合分析儀(北京健德立邁商貿有限公司,型號:T-Scan)測定,對咬合接觸的力和時間進行記錄,并分析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稱重法計算咀嚼效率,予以患者4 g花生米,告知患者咀嚼20 s,吐在容器內,漱凈口內殘渣,過篩(篩孔直徑為2 mm),對未過篩的食物殘渣行烤干處理并稱重。咀嚼效率=[(總量-余量)/總量]×100%。③修復后情況。隨訪1個月記錄患者修復后情況,包括:不適感消失時間、修復體更換時間。④抗摩擦性能。治療3個月后評估患者修復體的抗摩擦性能,其包括:牙冠磨損、松動脫落、牙齦畸形、牙齦炎。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優良率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牙體功能比較 修復前,兩組患者牙體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兩組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上升,且觀察組更優,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體功能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牙體功能比較( )
注:與修復前比較,*P<0.05;Ibs,磅(1 Ibs=0.454 kg)。
組別 例數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修復前 修復后 修復前 修復后觀察組 45 81.54±2.72 112.24±1.12* 71.21±3.68 87.96±2.27*對照組 45 80.78±3.12 100.21±1.56* 70.56±4.18 80.24±2.72*t值 1.232 42.022 0.783 14.618 P值 0.221 0.000 0.436 0.000
2.3 兩組患者修復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不適感消失時間更短、修復體更換時間更長,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修復后情況對比( )

表3 兩組患者修復后情況對比( )
組別 例數 不適感消失時間(d) 修復體更換時間(年)觀察組 45 0.98±0.21 1.78±0.16對照組 45 1.56±0.44 1.12±0.18 t值 7.980 18.384 P值 0.000 0.000
2.4 兩組患者抗摩擦性能比較 兩組患者在牙冠磨損、松動脫落、牙齦畸形、牙齦炎上的抗摩擦性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抗摩擦性能比較[例(%)]
牙齒以高度礦化組織為主要組成部分,分為牙冠和牙根,質量與牙釉質硬度和脆性密切相關。牙釉質于牙本質上覆蓋,呈乳白色、半透明狀,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耐磨性較好,一旦被破壞,可導致牙本質暴露,使得牙齒出現磨損[5]。牙本質由礦物質構成,與牙釉質比較,硬度稍低,物理碰撞、化學反應和熱能反應可損傷牙齒硬組織,降低牙釉質厚度,損傷牙本質,使得牙本質暴露,增加牙齒磨損程度[6]。對缺損的牙組織進行修復時,可導致磨料磨損、黏著磨損和疲勞磨損,其中磨料磨損是最為常見的磨損類型,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時,應注意材料的抗摩擦性能,以減少磨損[7]。
口腔修復材料的耐磨性好為基本要求,應盡量與天然牙齒貼近,但修復技術應用受限,尚未找到成本低廉和性能優越間的平衡點。金屬材料在口腔修復中應用已久,是口腔材料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修復材料之一,相對而言,合金應用更為廣泛。口腔內環境復雜,進食時產生的酸性物質、電解質環境和磨牙、刷牙等會腐蝕金屬修復材料;除此之外,細菌及其他微生物依附在粗糙物體的表面,滋生于裂縫中,加大齲齒的發生概率。修復體長期使用,所用材料的耐磨性和粗糙程度均可影響修復材料狀態,過于粗糙時,可出現劃痕、溝紋;耐磨性較差時,可有腐蝕紋產生,難以徹底清除,使得細菌滋生[8-9]。金屬材料中金屬離子析出,結合蛋白質,可能會導致過敏反應發生,甚至會產生細胞毒性。為此,需對口腔修復予以深入探討,以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修復材料。
樹脂為復合材料,以樹脂為主要組成部分,無機填料為增強材料。其可根據患者牙齒需求,匹配顏色;也可根據無機填料的占比和特性,選擇透明度、硬度合適的修復材料。與其他修復材料比較,樹脂材料顏色美觀,應用范圍較大,在硬度和咀嚼能力等方面也有著明顯的優勢[10]。齲齒、外傷引起的牙體組織缺損,均可將復合樹脂作為修補材料,可逐步實現外形和功能的恢復,與周圍正常牙體組織比較,基本沒有差異。具體應用時,可使用黏接劑將填充物固定于其他修復材料或牙齒表面上,以治療口腔疾病或修復受損牙體組織[11-12]。復合樹脂材料和黏接系統的應用,既可牢固修復牙體,也可滿足患者美觀需求,是牙體修復首選技術[13]。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優良率為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觀察組患者不適感消失時間更短、修復體更換時間更長,張彥霞等[14]與本研究觀點一致,可見與金屬材料比較,樹脂材料與正常牙體組織嵌合度高,修復效果更好,患者適應度高,不適感可在短時間內消失,對修復體影響小,可延長其使用時間。
咬合力可用來反映口腔的咀嚼能力,是上、下頜牙齒接觸、咀嚼肌保持松弛狀態產生的壓力,處于正常狀態時,可維持牙周組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咬合力與口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密切相關,是口腔醫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能夠提供與牙周、牙體和咀嚼肌等組織健康狀態有關的信息,可準確評估口腔修復效果。咀嚼是切割、搗碎與磨細食物的能力,以開口、食物保持、咀嚼、咬合接觸和食物粉碎為1個周期,所用時間長短與食物大小、粉碎食物用力情況均有關。此次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后,兩組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上升,且觀察組更優(P<0.05),提示使用樹脂材料修復受損牙周組織,固位能力更好,硬度更強,利于牙齒咬合力的發揮,也可增加咀嚼效率。
口腔修復材料是牙齒的替代品,具有咬合作用,其摩擦性能對修復體的作用有直接影響。但修復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受口腔環境的影響,不僅會出現自身磨損,還會對天然牙齒造成磨損,該過程通常是在牙齒咀嚼中體現出來的。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牙冠磨損、松動脫落、牙齦畸形、牙齦炎上的抗摩擦性能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推測主要是因為金屬修復材料會在咀嚼時受食物硬度和酸堿度而發生磨損。樹脂材料修復體的磨損性能與其含量、聚合轉化情況、分類、種類和構成有關,可因填充物分量不足而導致修復體松動或脫落。
綜上所述,與金屬修復體比較,樹脂修復體的使用,可促進口腔修復效果的提升,對牙體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患者適應性強,使用壽命更長,也不增加磨損,有廣泛應用價值;本次研究樣本數量有限,未對比患者牙周狀態,結論可信度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納入更多滿足標準的患者,以深入探討,得出更具應用價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