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高翔,梁素嬌,葉 貞,賴展少*,鄧綺平
(1.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廣東佛山 510632;2.佛山市順德容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廣東佛山 528305)
目前,血脂異常已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而其發病率也日益升高且日趨年輕化[2],而血脂異常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風險因素[3],對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構成威脅[4]。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體檢中心在2019年及2020年對某大型企業職工連續開展了年度體檢工作,針對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等方面開展全面檢查,本研究結合職工的體檢結果與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其血脂異常情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臨床研究逐漸發現醫聯體一體化健康管理方式能夠良好解決體檢人員檢后跟蹤、隨訪、宣教、治療等健康管理服務問題。本研究抽取300例血脂異常人員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對其采取傳統健康管理與醫聯體一體化模式干預,并對兩組的干預效果進行比較,從而評定醫療體一體化健康構建模式的實際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及2020年12月某大型企業體檢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職工均自愿參加體檢,且均填寫了本中心自擬的調查問卷。在2020年參加體檢的3 792例體檢人員中男性2 188例,女性1 604例;年齡18~64例,平均年齡(32.4±6.7)歲;其中,血脂正常2 466例(65.03%);血脂異常1 326例(34.97%)。抽取2019年檢出血脂異常的人員3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50例。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2.3±6.2)歲。干預組研究對象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齡21~61歲,平均年齡(32.6±6.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該企業職工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5]中血脂異常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2019年至2020年就職于某大型企業;②自愿參加年度健康體檢;③體檢項目及報告結果完整。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②精神系統疾病;③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
1.2 分析方法 ①檢查內容。體檢檢查項目主要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腹部B超以及肝腎功能等方面,檢查結果由體檢中心統一評定并得出報告,各項檢查均符合臨床標準規范,且檢驗過程均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血清總膽固醇(TC)≥2.3 mmoL/L,三酰甘油(TG)≥6.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4.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 mmoL/L均判定為血脂異常[6]。②調查內容與方法。根據本中心既往的健康評估要求,自行設計血脂異常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問卷中主要涉及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口味、運動狀況、自身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疾病認知等方面。填寫問卷時由體檢中心工作人員進行講解與指導,問卷回收后由雙人共同進行信息資料錄入,保證各項信息均可靠、有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血脂異常的相關因素。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傳統健康管理方法,采用書面報告方式為患者提出體檢異常的改善建議;邀請企業全員參加健康講座,灌輸相關疾病防治知識;每6個月回訪1次;第2次回訪時組織下一年度健康體檢。干預組研究對象按照醫聯體一體化模式進行干預,醫連體一體化健康管理流程具體方法如下: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健康檔案,結合問卷調查結果,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中血脂異常危險分層方案進行危險分層。②簽約家庭醫生,按照血脂異常患者開始調脂治療的TC和LDL-C及其目標值要求,對血脂異常患者進行個性化指導和診療方案,并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③社區服務中心做好健康宣教及1年內4次隨訪,宣教內容包括血脂的基本概念、高脂血癥的分類、易患人群及其并發癥、如何預防高脂血癥等。隨訪內容包括生活飲食習慣、服藥治療、血脂控制情況。④協助雙向轉診。即如管理期3個月內隨訪不達標,則轉診到二級醫院心血管專科診療,由專科調整治療方案。達標者轉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進行跟蹤管理。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血脂異常人員做好干預前和干預末TC、LDL-C、HDL-C、TG、吸煙、運動、服藥等記錄,向體檢中心反饋個人健康管理動態資料以便制定合理的年度體檢計劃。
1.4 觀察指標 ①分析影響血脂異常的相關因素。②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膳食和運動依從評分。采用自制臨床評價調查表測定患者的膳食與運動依從性,膳食評價表中包含5項問題,分數越高表示膳食依從度越差,運動評價表中包括3項問題,分數越高提示運動依從性越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65。③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血脂指標水平。包括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TC、TG、LDL-C及HDL-C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影響血脂異常的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3 792份,回收3 792份,回收率為100.0%。血脂正常與血脂異常體檢者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吸煙史、飲酒史、運動鍛煉習慣、飲食喜好、既往病史、高脂血癥家族病史及疾病認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MI、吸煙史、飲酒史、喜食甜或煎炸、油膩食物、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家族病史及疾病認知均為血脂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影響血脂異常的單因素分析[例(%)]

表2 影響血脂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2 對照組與干預組研究對象干預前后膳食與運動依從評分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干預后的膳食依從評分低于干預前,運動依從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研究對象膳食依從評分低于對照組,運動依從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干預組研究對象干預前后膳食與運動依從評分比較(分, )
2.3 對照組與干預組研究對象干預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干預組研究對象干預后的TC及TG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研究對象LDL-C及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對照組與干預組研究對象干預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在2020年度對某大型企業職工實施了年度體檢工作,觀察體檢人員的血脂異常情況,并調查其血脂異常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穩定改善控制血脂異常的合理建議。研究結果顯示,3 792名體檢人員中共1 326例存在血脂異常,血脂異常率為34.97%,血脂正常與血脂異常體檢者的性別、年齡、BMI、吸煙史、飲酒史、運動鍛煉習慣、飲食喜好、既往病史、高
血脂癥家族病史以及疾病認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不同血脂水平人群的上述因素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上述因素均對其血脂異常的發生起著影響作用。同時,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MI、吸煙史、飲酒史、喜食甜或煎炸、油膩食物、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家族病史及疾病認知均為血脂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證實BMI、飲食喜好、慢性病病史及不良生活習慣均是誘發血脂異常的重要影響因素。

續表
針對該企業開展的健康體檢與問卷調查結果,體檢中心對存在不同危險因素的職工分別給出了針對性建議,主要建議職工加強對自身體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7],盡量控制甜、煎炸、油膩等不健康食品的攝入,避免不良生活習慣[8],建議建立適合的運動鍛煉計劃,對存在自身或家族病史者給予更多的重視,同時體檢中心與企業均加大對血脂異常疾病的宣教[9],加深職工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的認知程度,從而為防范血脂異常、保障員工健康發揮可靠作用[10]。本研究抽取300例血脂異常人員作為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取了常規健康管理與醫聯體一體化干預方法,結果顯示,醫聯體一體化干預模式有效提高了血脂異常人員的健康行為,并有效改善血脂異常人員的血脂水平,具有可靠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該企業職工中血脂異常人員占比較高,危險因素多樣化,針對血脂異常人員開展醫聯體一體化模式干預方法可有效改善其健康行為依從性及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