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臻 王麗宏
【摘要】這些年國家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要求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探索相關知識點,在鉆研知識點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對于高中導數教學來說,數學知識點較難,需要學生在掌握知識點時運用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理解,這樣在做題時才能靈活運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高中導數學習中來,教師可以運用SOLO分類理論,這樣既能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又能更深入、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采用多樣的方式進行引導,促使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本文主要對在SOLO分類理論下將微課運用在高中導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策略進行淺析.
【關鍵詞】SOLO分類理論;微課;高中導數;具體實踐策略;探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微課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具體實踐策略探究 ”(DX[2020]GHB454)的階段性成果.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SOLO分類理論下提升高中生導數認知水平的教學研究”(GS[2020]GHB1481)的階段性成果.
引 言
高中導數的數學理論較為抽象,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不能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充分理解,在做題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對自身的數學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可以將SOLO分類理論靈活應用在高中導數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不再是單純的測驗評價,而是通過分類理論更加深入、準確地判斷.這樣,學生就能更加直觀地理解自己在導數學習中的認知,從而不會因為成績沒有單邊提高而否定自己的進步,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深度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通過SOLO分類理論設計出更好的微課教學方法,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引導,指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促使學生在探索知識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數學中的綜合能力.
一、SOLO分類理論在高中導數中的研究
SOLO 分類評價理論在高中導數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借助皮亞杰的SOLO分類評價理論在導數相關章節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可以更深層次地發現以往的教學中以及學生理解中難以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學習導數相關知識時自身方面存在的問題.數學教師在制訂關于導數相關知識的教學目標中,利用SOLO分類理論能夠有效增強對導數知識性質的重視程度.在每次分析并評價學生試卷的過程中,教師借助高效化的SOLO 分類理論進行評價,可以使高中生真正地深入題目進行練習,
這樣才能夠
對已經學習了導數知識的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行透徹的分析,從而設計出反映學生做導數題時的思維層次的試題,也才能得到關于學生對導數知識掌握程度的正確反饋,根據正確的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合理化并且有效化的指導,從而增強在課堂之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質量,為今后在導數相關模塊的教學中提供現代化的理論指導.
二、SOLO理論下確定教學方法
夸美紐斯曾說,要找到一種教學方法,讓老師能夠少教,學生可以多學習,學校可以減少喧囂,減少厭惡,減少無用的工作,多休閑,多快樂,多進步.
高中數學教師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只有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確保每一節數學課都能存在有效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之間如果沒有互動,可以說也就沒有教學.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課堂教學,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以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達到教學的目的.基于這種觀點,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學生個體的學習效果,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高中數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實驗教學、討論教學、啟發性教學、閱讀指導、演示法、實踐等.這篇文章我們通過SOLO理論確定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討論法、講授法、啟發法.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每個學生的需要,詳細制訂出適合于每一名學生的教學方法,使每堂課的效益最大化.
三、微課教學法的含義
微課是隨著互聯網的產生發展而來的,主要是通過電子設備,將相關教學知識點利用視頻的方式傳送給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學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瀏覽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微課視頻時間一般較短,多為5~20分鐘,視頻中的內容也相對較少.所以,教師在設計微課內容時,需要把相應的知識點制作成不同視頻,防止一個視頻中知識點過多,從而出現講解不完整的情況,對學生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學,教師應給每個視頻內容制作相應的主題,結合主題進行全面闡述,提高視頻的針對性.
四、高中學生的導數學習現狀
(一)聽課積極性不高
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來說,數學知識點較多,理論變難,尤其是導數知識,對于部分學生來說極為抽象,這就使得一些數學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跟緊教師的教學節奏,久而久之,就會不積極配合老師進行學習,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厚,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不高.
(二)學生自學能力較差
國家新課改教學政策要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引,利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但是對于一些高中生來說,他們對教師具有較強的依賴感,當教師講解完相應的數學知識點之后,學生才會在課后通過做題的方式進行探索和鞏固,沒有主動鉆研數學理論的意識,自學能力較差.
(三)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不足
由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時間有限,一些數學教師為了深入地講解相關知識點,經常會將課堂內容安排得特別緊湊,卻很少留給學生一些主動互動實踐的機會,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只能被動跟著教師的講課節奏,在課本上進行勾畫和記錄,師生課堂互動次數較少.這樣的教學現狀導致教師難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得教學反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五、微課在高中導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策略
(一)通過分組提問的微課教學方式,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一些教師在講述高中導數的相關概念之前,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預習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給他們劃分一些學習范圍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解決.上述教學模式對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來說存在一些弊端,他們在預習過程中不能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鉆研,難以準確分析出自身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降低了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針對上述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導數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具體實施時,可以通過分組提問的引導模式,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相關知識點,及時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從而為后面聽課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講到導數的概念時,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導數的物理意義及幾何意義,掌握導函數的相關概念.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這部分概念的過程中,可以將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詳細梳理,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在哪些方面可能會存在理解困難的情況,將重難點挑選出來,在網絡教育平臺上查找其他教師錄制的微課視頻內容,并結合自身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適當的修改完善,采用學生通俗易懂的語言組織方式錄制微課視頻.之后,還可以根據自身班級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組內的學生成員不僅需要有一部分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還要有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樣他們在課前預習時,能夠根據視頻中的內容,結合教師的問題進行交流,提高課前預習的質量.教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促進班級中每名學生都可以融入內容的討論當中.比如,數學教師可以詢問:瞬時速率是什么?瞬時速率與導數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導函數與導數具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處?問題制作好之后,教師將其分給每個小組,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堂學習錄像中的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描述自己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視角.教師要在課前收集學生的學習資料,有效地控制所有課前的時間,并根據學生復習的內容分析他們理解中的不足或錯誤,據此設計下一節課,強化教研組的教學重點.
(二)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微課講課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傳統化的高中數學導數知識點教學,大多數都是教師利用微課中的視頻內容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將解題過程記錄在筆記本上,然后通過做題的方式進行掌握.這樣的上課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極強的依賴感,自學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無法得到鍛煉,沒有主動分析導數理論的意識.因此,教師在高中導數的課堂上引入微課的教學方式時,可以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角色,對微課中的視頻內容進行講解,促使他們在講解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現狀形成理性的認知,增強學生的數學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技能.例如,在進行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教學時,這部分內容中的函數導數公式較多,很多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思維混亂的情況,不能準確掌握相應的導數公式,從而對后面的導數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微課的方式進行講課時,可以將這些公式分成不同的視頻,在每個視頻里面給他們講述這些公式的由來,以及它們之間的組成規律,幫助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函數導數公式.在微課的觀看結束之后,數學教師可以依據之前分組的形式,讓各個小組挑選自己想要講解的視頻,由課代表記錄小組挑選的內容,以防后面的學生在講課過程中出現視頻講解混亂的現象.當他們挑選好視頻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他們留下部分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討論中設計相應的講課內容, 這樣可以促使他們在后面講課時做到有條不紊.由于短時間內學生對導數這一理論知識的認識能力有限,如果他們在講課的過程中出現闡述不清楚的情況,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提問,在提問中幫助學生理順講解的思路,從而加強他們對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的了解.當班級全體學生講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視頻中的內容,給學生系統講解這些基本初等函數的公式.如果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準確了解這些公式,教師可以在課后將相關的視頻通過電子設備發送到群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學習,不斷培養他們的主動鉆研意識,提升他們對導數的掌握程度.
(三)利用分層復習的微課引導方式,加強學生的課后鞏固效率
由于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他們的課后鞏固內容和學習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通常會在課后做完一些基礎的數學題目后,適當做些較為復雜的題目,訓練自身的數學思維;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基本會在課后大量做基礎的數學題目,在做題中鞏固相關的導數知識點理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導數教學過程中融入微課這一教學模式時,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采用分層的視頻引導方式,給數學基礎不同的學生發送不同難度的微課視頻,讓他們有序進行課后鞏固復習.例如,在講導數的運算法則時,這部分內容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應的公式,還需要他們在做題中能夠根據題目的要求靈活應用這些公式.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后,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立足學生的聽課情況,給他們錄制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微課視頻.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加大講解的難度,并在視頻中給學生劃分一些做題范圍,確保學生在微課內容觀看完之后,可以及時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潛能;對于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主要是針對他們聽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然后給他們準備一些題目,讓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對導數運算法則的運用能力.由于高中每個班級的學生數量較多,通常又是一位教師進行多個班級的教學,因此可能無法有效地掌握學生課后練習完成情況,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與微課有關的習題之后,給他們分發相應的參考答案,讓他們相互批改,促使他們在分析其他同學做題中的錯誤時,不斷增強自身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程度,提高他們的課后鞏固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導數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基于SOLO分類理論將微課運用到教學過程,應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方式,通過分組分層循序漸進提問的微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采用師生角色互換的微課講課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通過SOLO分類理論,利用分層復習的微課引導模式,提升學生對導數知識點的課后鞏固效果,充分理解高中導數的相關概念.
【參考文獻】
[1]張輝.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5):44-45.
[2]羅靜彥.高中數學微課制作及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5(12):18.
[3]柳海濤.如何提高高中數學微課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115-116.
[4]呂映潔.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5(7):172-173.
[5]郭文.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吉林教育,2015(19):102.
[6]劉艷.SOLO分類評價法及其應用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 2008,30(S1):158-160,166.
[7]李祥兆,趙志英.數學開放題的SOLO 分類評價法及其運用[J].數學教學, 2005(11):1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