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聚變式暴增,所帶來的流量紅利在不斷被挖掘,文娛市場也不例外。互聯網流量熱潮下,國內各類明星偶像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為的是吸引更多的粉絲流量,進而打造流量偶像。本文從互聯網流量的視角出發,以芒果TV打造的兩款網絡選秀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為案例,通過深入分析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綜藝如何突破流量偶像的藩籬,進而得出相應啟示和反思。
關鍵詞:明星再造 乘風破浪的姐姐 披荊斬棘的哥哥
近幾年來,網絡選秀類綜藝節目悄然興起,這些綜藝節目在吸引粉絲流量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同時,隨著互聯網選秀這一行業生態的不斷成熟與發展,各大視頻網站的造星經驗和模式日漸成熟,網絡選秀類綜藝節目也逐漸趨同。令人驚喜的是,芒果TV打造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偶像真人秀綜藝節目打破流量偶像的固化藩籬、特色鮮明,成為現象級綜藝節目。
一、互聯網時代下的“流量造星”
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擴大了網絡用戶群體。而龐大的網絡用戶群體則被當作消費群體成為流量時代的重要參與者。流量時代的巨大紅利自然也吸引著娛樂行業的注意力,近幾年來,各類偶像養成類網絡選秀的綜藝節目便打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流量明星。對于流量明星,需要理性看待。盡管流量明星中也有不少優秀的演員,但這一群體卻被貼上了“演技差”“不敬業”的負面標簽。在這樣一個利用流量來批量造星的大背景下,粉絲群體之間勢必會出現新興流量明星與之前明星的對比,而流量明星這種較為明顯的刻板印象與之前的演員、明星形成極大反差,尤其是演技較好、十分敬業的優秀明星群體。
芒果TV則抓住這一粉絲關注點,策劃了一部女性成長勵志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邀請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明星,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7位成員組成女團。可以說這個綜藝節目是互聯網流量熱潮下芒果平臺對明星再造的嘗試,很顯然,這樣的嘗試是成功的。在這一節目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隨后推出了與之對應的《披荊斬棘的哥哥》,同樣反響較好。與以往網絡選秀節目流量造星有所不同的是,這兩個綜藝節目并非是偶像選秀,而是對之前或多或少已有名氣的明星進行“再造”,通過網絡流量來進一步提升人氣,可以稱之為“明星再造類”網絡選秀綜藝節目。
與其他綜藝節目相比,芒果TV所打造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并沒有邀請新人,反而是直接邀請早已成名的30個的明星。通過這樣一個平臺,這些明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展現他們較為真實的一面。這對于粉絲而言,則是具有不可阻擋的吸引力。所有嘉賓的龐大粉絲群體便間接成為了該節目的支持者和擁護者,免費為其宣傳。
通過數據,可以明顯看到《乘風破浪的姐姐》與其他網絡選秀綜藝相比的明顯優勢。2020年6月12日,《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后便引爆網絡,截至7月10日,在芒果TV的播放量便達到了18.2億,其微博超話閱讀量達253.3億,超話討論量達955.7萬。而《披荊斬棘的哥哥》在播出時段的同期綜藝里熱度指數排名也持續第一。
二、明星再造類綜藝的節目特色
近幾年國內的網絡選秀類綜藝節目的標準化和齊一化特征十分明顯,觀眾也產生了明顯的審美疲勞。在2020年異軍突起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后續的《披荊斬棘的哥哥》,它們屬于典型的明星再造類綜藝節目,均以其鮮明的節目特色,打破了這種標準化和齊一化的桎梏。
(一)展現真實形象,提升吸引力
真實形象的展示,是明星再造類節目的一大特色。相關數據更能直觀證明明星真實形象對粉絲的吸引力。在微博《2019明星白皮書》中顯示,有84.2%的粉絲表示希望明星發布關于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內容。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節目組更是通過全方位展示明星的真實性來提升綜藝的吸引力。比如,在節目中,寧靜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性格和氣場,“我特別想在舞臺上,但我又特別抗拒跳舞這件事”等話語讓觀眾看到她真實性格的同時也增強了節目的趣味性。在評委任性打分時,節目組并未直接將這部分內容剪掉,而是將沖突性表現出來,女明星們也表現了自己的態度,觀眾被這種真實性吸引的同時,也被不自覺地帶入共情,進而更加支持自家偶像。此外,在某些較為日常的生活場景中,女明星也是直接素顏出鏡,更是將這種真實感拉到了極致,獲得了無數好評。這些場景,不僅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為明星重塑了豐滿的形象。
(二)重塑明星形象,呈現反差感
明星形象重塑是明星再造類節目的第二大特色。觀眾對于明星的形象認知受其作品和銀幕形象的影響,有著一定的固化,這對于明星形象的展示而言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也是明星爭取粉絲流量競爭出道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明星表現出差異性、反差感極易獲得粉絲關注。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同時也是明星重塑人設的一次絕好機會。因此,無論是節目組還是明星,想要通過粉絲流量來實現明星再造,必須要做的便是打破固有形象,呈現出明顯的反差感。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女明星與其他選秀綜藝中的選手一樣,都盡力展示自己來爭取更多的粉絲流量。比如,張雨綺和李斯丹妮本身外貌和氣質給人一種冷酷的形象,但在節目中無論是舞臺表演還是日常生活,充分展示出她們與平時氣質的極大反差。同樣,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明星表現出了更為戲劇性的反差感,這種反差才是觀眾更想看到的。
明星形象的重塑,是這兩款節目的重大看點,一方面是節目組有意為之,增強節目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所有參賽明星的努力,他們也有重塑自身形象的需求和動力,來吸引更多的粉絲流量,助其成團出道。
(三)重視價值引導,傳播正能量
《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兩款綜藝節目,區別于其他網絡選秀類綜藝節目最大的特色便是在價值引導,重視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在以往的網絡選秀類綜藝節目中,更多的是通過一套熟練的偶像培養流程,將粉絲帶入到偶像培養之中,讓其具有明顯的參與感,以此來帶動粉絲流量。節目中關于價值引導和傳播社會正能量方面的內容較少。一款優秀的綜藝節目必然是需要綜藝效果、流量熱度及社會責任并重,《乘風破浪的姐姐》與《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兩款綜藝節目則更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乘風破浪的姐姐》價值引導重心是在打造獨立、自信、拼搏的中年女性。觀眾通過節目看到姐姐們“中年女性”追夢的真實狀態,看到她們面對婚姻、事業的人生態度,也會以自信、向上、拼搏的姿態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實現自己的價值。此外,其他群體通過觀看這一節目,也會更加理性、全面地去重新看待“中年女性”群體。
《披荊斬棘的哥哥》價值引導的重點則是“突破極限、挑戰自我和重塑審美”。節目組將重心定位在了“突破極限+挑戰自我”,盡可能讓參加節目的明星都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斷地突破自己。每個明星每天的訓練和團隊之間的溝通協調,都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很多正能量,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在日后的生活中也會嘗試突破和面對挑戰。
通過以上的展現真實形象、重塑明星形象和重視價值引導這三個節目特色,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節目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節目能夠成為現象級綜藝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明星再造類綜藝的啟示與反思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兩款綜藝節目的爆火,在帶來現象級傳播效應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之前網絡選秀節目中一些隱藏的問題。在明星再造熱潮風行之際,需要冷靜、理智地看待這兩款現象級綜藝節目所帶來的啟示和反思。
(一)重視價值觀念的引導
這兩款綜藝優秀的價值引導側重,是其他網絡選秀綜藝需要學習和效仿的重心。青年人作為流量時代的核心受眾和參與主體,極易受到該時段社會及文化現象的影響,由于其價值觀形成尚不完全,因而更容易產生價值認知層面的偏差,繼而對個人或群體的成長成才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選秀節目的目標受眾多為青年,大多數還是在校學生,還有部分觀眾目前仍處于受教育階段,而以往的網絡選秀節目所打造的節目效果和營造的網絡氛圍,更多的是只會帶來“全民狂歡”。參與狂歡之后的人們終將回歸現實,短暫的狂歡為觀眾營造了一種平等、理想化的世界,但常態化的平凡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質,人們應當適度通過觀看這類節目緩解壓力和焦慮,而不能沉迷在選秀的虛擬世界之中。歸根結底還是價值觀導向的缺位,缺乏健康積極價值觀念引導的網絡選秀綜藝對青少年的三觀成長和塑造影響極大。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節目,在節目策劃的過程中就十分重視價值觀念的引導和社會正能量的傳播,使得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不止有“狂歡”,還有狂歡過程中的自我審視和狂歡過后的積極工作和生活。
(二)重塑偶像審美文化
《披荊斬棘的哥哥》大火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帶動了經典偶像審美回潮。2021年9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文強調堅決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一些網絡選秀綜藝里,因手指劃破就哭哭啼啼、過于女性化的男性偶像“娘炮”傾向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近年來,飯圈亂象、流量至上,快餐式的“偶像文化”越來越呈現疲軟狀態。《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中,趙文卓、陳小春、張智霖、張晉等多樣經典偶像的出現,不僅有利于扭轉“畸形審美”,還能夠讓明星的長線價值再次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三)粉絲群體的行為引導
近年來,網絡選秀綜藝節目風行,盲目消費、粉絲互撕、網絡暴力等飯圈亂象屢見不鮮,這是互聯網時代流量造星的弊端之一。流量偶像快速膨脹的粉絲群體缺乏正確且積極的行為引導,最終便導致了各種粉絲過激行為的出現。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綜藝節目的嘉賓多為流量時代之前便已有名氣的明星,其粉絲也多為中青年群體,可以明顯看到其粉絲過激行為發生量的降低。因此,無論是網絡選秀還是明星再造,節目組和明星個人都需要注重明星粉絲群體的行為引導。
在流量時代,浮躁的網絡選秀、偶像培養和粗放的粉絲管理,都極為不利于明星的長期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流量時代不能唯流量論,還需將重心放在內容、形式的創新和價值觀念的引導上。《乘風破浪的姐姐》和《披荊斬棘的哥哥》這兩款明星再造類綜藝節目,不僅在網絡選秀綜藝中不落窠臼、風格鮮明,而且重視價值觀念的引導和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可謂是給其它綜藝節目樹立了較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黨明輝.注意力經濟理論的再闡釋——基于互聯網“流量經濟”現象的分析[J].中國網絡傳播研究,2018(01):38-49.
[2]蘭博文.當前流量明星的生成機制及其反思[J].長江文藝評論,2020(03):37-42.
[3]亨利·詹金斯,鄭熙青.《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J].讀書,2017(05):89.
[4]彭心祎.網絡綜藝節目批判性分析——基于文化工業視角[J].新聞研究導刊,2020(10):88-90.
[5]汪聞濤,汪詠國.淺談流量時代青年人價值觀糾偏[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21(04):77-80.
[6]袁佳.狂歡理論視域下偶像選秀節目探析——以《創造101》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13):131.
(作者單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