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順
自古有云: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書,讓我們變得博學和睿智;讀書,開闊我們視野,陶冶我們情操,凈化我們心靈。讀書就是甜美的享受。作為老師,在求知若渴之時,也應讓學生愛上讀書,引導學生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在書的土壤中汲取營養。那么,如何讓學生愛上讀書呢?
一、朗誦吟唱,讓學生愛上讀書
學生表現力強,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朗讀能使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語感。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大量的朗讀背誦,能把課本上的消極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積極語言。小學生下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充分發揮他們的記憶優勢,讓他們多讀多背一些詩文佳作,將使他們終生受益。利用課前三分,選取教材中的一些散文或敘事的文章,擇一段進行朗誦,每節課一兩個學生即可,亦可吟唱古詩詞,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覺得朗誦其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便會自覺地去讀書。
二、故事引路,讓學生愛上讀書
讀書從傾聽開始, 學生最初的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來源于傾聽。用耳朵傾聽是處于一種放松的、愉悅的狀態之中,是學生最歡暢的讀書享受,所以是最吸引他們。老師可選擇一些健康的,學生喜歡的書籍,如低年段可選擇《一千零一夜》 《安徒生童話》等,童話故事內容豐富,充滿童趣,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讀書是原來是多么有趣的事,漸漸地他們就不會再滿足老師講故事,便會自己找些書來讀。而高年段的學生,老師則可選擇一些經典名著、民間故事等,選取書中一些有趣而吸引性強的片段進行講述,這樣激起學生“欲知后事如何”而去找書讀書的欲望。
三、氛圍榜樣,讓學生愛上讀書
我們的校園是書香校園,樓梯、課室、風雨活動室等,到處都擺放有書柜,在墻上貼上名人名言等等,布置得富有書香氣。語文老師要積極去利用這樣讀書的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給學生推薦健康的適合學生年齡看的圖書,如《愛的教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中外民間故事》 等。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的有利資源,定期把圖書室的部分書籍搬回到課室圖書柜進行閱讀,當學生看到滿目的圖書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地閱讀欲望。每天或每周抽30分鐘師生共讀,讓自己手不釋卷。老師成為學生的榜樣,學生就會受到影響,也會拿起書本讀書。老師還要時常與學生討論書籍的內容,獲取的信息。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四、多彩活動,讓學生愛上讀書
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而學生這種表現欲望更為強烈。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在讀書活動中,可開展“故事會”、“演一演”、文學創作等活動。
“故事會”,就是讓學生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奇特見聞,奇特見聞有敘事,有抒情,甚至有把自己和書的故事編成精彩的童話,從而引起其他同學的驚羨的目光,引來伙伴的嘖嘖稱贊,而這時的孩子會非常有成就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明白了讀書的益處。“演一演”活動,是學生把書中的故事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們自己改寫劇本,選演員,排練,最后表演,這一活動,不但加強了學生對讀書內容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文學創作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有用武之地,學生仿照所讀的作品把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寫下來,仿照所讀的詩詞進行詩詞創作,并把好的作品進行投稿,作品的發表是對學生最好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讀書和創作的興趣。
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對好書好文章愛不釋手,越讀就越想讀,這樣學生也就真正的愛上了讀書。只要我們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體驗成功的喜悅,就能激發他們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從廣闊的課外閱讀中吸取知識和力量,并借助讀書這把金鑰匙,為他們開啟一扇智慧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