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林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貫穿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每個學段的目標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同時,在“評價建議”中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的要求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在此,筆者對新課標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作了一定的探討。
一、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中,朗讀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1)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之外,還存在框架式的教學模式,課堂學習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而朗讀教學就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飽含深情的朗讀,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2)有利于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傳統應試教育中,學生死記硬背是記憶語文知識的主要方法,但是這不利于學生智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然而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情感投入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有利于文章內容的深刻記憶,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3)有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朗讀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段落的內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對于文字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等表達能力。
二、引導學生感知朗讀內容
在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時,只有多次閱讀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第一次閱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感知朗讀內容。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發音必須準確無誤,并能夠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理清朗讀文章的脈絡。在開展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反復閱讀朗讀文章。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讓學生帶著與作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例如,教師在對《祖父的園子》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整體感知課文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初次朗讀,并讓學生總結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朗讀文章,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朗讀。好文章都是出自于生活,有時學生在朗讀課文后,不能準確地理解文章,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讀文章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文章了。比如《少年閏土》這一課,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故鄉的小伙伴來學習課文,回憶與作者不同的童年故事,相似的童年樂趣。
三、恰當運用朗讀技巧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小學生不會自己總結朗讀技巧,也不知哪些稱之為朗讀,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剛剛學習朗讀,學生對于朗誦快慢、停頓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把握,加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出現一板一眼的不帶情感的朗讀現象。這時,教師就要引領學生朗讀,告訴學生遇到句號和逗號、問號時的語氣以及停頓時間,使用靈活的方式為學生們展示,對學生進行課堂指導。小學語文課本總共十二本,文章的題材內容多樣,涉及童話、語言、詩歌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教師對于不同體裁的文章做出不同的朗讀技巧指導。整體來看,主要有以下的幾種:(1)童話和寓言這種題材的文章大多是集中在低年級的課文中,通常都是根據一個故事來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童話還是寓言,對于人物的刻畫都比較鮮明形象,并且每一篇的人物都是在兩個以上,大多是小動物。所以,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擬人化的方式來進行想象,更加容易分辨事物的善惡。(2)說明文這類文章在小學課本中并不是非常的常見。在朗讀這類文章的時候,主要培養學生能夠快速地在文章中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在朗讀的過程中,語氣需要平緩,情感因素在其中所占部分較少。(3)景物描寫類這類文章在節奏上相對緩慢,并且注重語言的描寫,時而舒緩輕松,時而緊張起伏,對于朗讀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首先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在聲音中再現畫面,在朗讀中感受風景之美。(4)詩歌在小學的朗讀中,詩歌可以說是最適合學生的一個體裁了。不管是古詩還是現代詩,或者是兒童詩等,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情感性和節奏感。
四、重視朗讀教學的評價
朗讀評價是朗讀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過程和學習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際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用語常常停留在“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等一般性評價上。朗讀水平因人而異,學生從模糊的朗讀評價中不能明白自己的優劣所在,更無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整體思想感情的把握。因此,朗讀評價需要具有針對性,體現層次性,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語言應該具體準確。此外,除了傳統的教師點評,也可以采用學生點評、教師總結的模式,讓聽的同學也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