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時代,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識字寫字能力似乎也差了許多,多數時候都用電腦手機來代替。小學教育階段是孩子識字的重要階段,中國的漢字是我們國家燦爛的文化瑰寶,蘊藏著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如何讓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輕松識字、了解文字內涵、靈活運用文字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肩負的責任,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對文字的認知不斷探索識字的方法,并且將這些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讓學生在識字學習中輕松、愉快,并且記憶深刻而牢固。在這里,淺談幾點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做法。
關鍵字:識字;方法;教育
一、先預習再隨文識字
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預習,預習過程中會有新的生字,這時就要先把不認識的字通過教材、教輔資料、網絡資料等把它充分認識和理解,然后再根據文章出現的位置再次認識它,這樣的效果要遠遠好于先讀文章,不認識再去查字去識字要好得多,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而且還能對文章大意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課本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也瑯瑯上口,學生掌握的就比較快,課文也會很快背得滾瓜爛熟。然而,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能熟練地背誦不等于完全認識每一個字,這時就體現出了預習的重要性。
二、掌握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在學生還沒有學習拼音前,如果看到一篇新課文,完全認識文中的生字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就可以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例如,老師領讀、聽范讀錄音等,等學生對文章熟悉了,再讓學生自由朗讀,在讀的過程中根據文章大意識字。對于非常難讀、難認的字,可先作標記,而后師生一起來學習,學習難字的過程中,教會學生識字方法和規律。例如:平時教學生“明”字時,提問學生: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呢?有的學生說:“太陽和月亮都出來了,天空多明亮呀!”,還有的學生說:“日月出,天空明”,類似這樣的識字方法會讓學生印象深刻,也就很容易記住這個字了。
三、趣味性識字
方法一:比一比,想一想
以前比較傳統的識字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記憶不夠深刻。為此,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嘗試了新的方法,既達到了識字目的又提高了學生興趣。例如,教學“目”字時,我問學生:“這個字與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相似?”學生會快速說出‘日’字,接著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很快地回答:“‘日’字里面只有一橫,‘目’字里面有兩橫。”還有學生回答:“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字里面是一橫,而眼睛有兩只,所以‘目’字里面有兩橫。”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記憶準確、出錯率低、印象深刻的目的。
方法二:瞧一瞧,摸一摸
中國文字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音形義結合,在上課過程中教學生識字的時候,如果能結合實際,根據文字的音形義用形象方法展現出來,將更能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例如在教“筆”字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觀察,聯系實際生活就得出:一根竹子下面扎了毛,就是“筆”;教“大”字的時候,讓學生把雙手和雙腳完全張開,再讓其他同學看看像什么?學生很快就得出:人把雙腳都張開就是“大”字;教“口”字時,可以讓學生摸摸自己的嘴巴;教“飛”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做一下飛的動作,因此,識字不僅要動口還要動手,通過肢體動作聯系生活實際,把文字形象化,讓識字邊的簡單而有趣。
方法三:編一編,猜一猜
寓教于樂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那么識字也可以以猜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能夠讓生字更牢固的記憶。一開始老師先示范出字謎。例如:一扇小窗細又長,兩只眼睛明又亮(目);一張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無家當(口);什么圓圓像盤子(日)?什么彎彎像小船(月)?什么清清嘩嘩流(水)?等等,學生發現識字如此有樂趣如此簡單,會更有興趣去學,這時,老師就可以趁勢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編謎語。久而久之,精彩的字謎就會如雨后春筍般一個個的浮現出來:上小下大(尖);兩人土上蹲(坐);一人門里躲(閃);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向遠處(看);翻過兩座山就有(出)路……學生用他們無限的想象力把生字編成有趣的謎語并牢記,而且整個過程是輕松愉快的,他們自己也是開心不已。
四、在閱讀、運用中鞏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就像口語一樣在一定的環境中更有利于識字,而閱讀就是再好不過的環境了。一方面教師領著學生進行課內閱讀,教會在閱讀中識字的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們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在讀和用中進行識字鞏固。這樣既能有效地認識和運用生字,又能早期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在活動中識字
良好的課內外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課余文化生活,讓孩子身心健康,增強創造力,消除自身壓力,讓孩子變的自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很強的榮譽感和好勝心,他們時時刻刻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根據小學生的理特點,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課內外活動,其中把識字也融入到活動中,比如在活動中可以有競賽、有評比,每一次好成績的取得孩子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榮譽,是自己能力的體現,因此,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會很努力,很積極,而后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基層小學教育工作者,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讓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多而易,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向著陽光一路成長。
作者簡介:彭娜(1982.2),女,漢族,遼寧省丹東市人,學歷:本科,職稱:小學高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