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蓮
摘要:探討醫院感染管理體系在醫護人員職業接觸保護中的作用和價值。在醫療工作者的職業接觸保護方面,運用HIS可以更好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感染事件進行監測和預警,以提高醫療工作者對感染事件的認識,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減少醫療工作者的職業安全和身體健康。
關鍵詞: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9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引言
從80年代開始,我國逐漸重視醫院感染的管理,醫院感染的監測也從原來的病人轉向了普通的醫護人員。由于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連續發生職業性暴露,導致醫院員工出現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導致人員受傷、傷殘、死亡。如何有效地控制醫務人員的職業危險及職業接觸,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將會是未來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課題?!案鶕嚓P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目前我國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高達7.2%,而HCV感染率高達3.2%,特別是感染人數超過一百萬[1]。因此,醫護人員在進行醫療和護理時,因職業暴露感染HBV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嚴重危及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有效地保證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就必須合理地組建職業暴露防治團隊,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標準,以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管理和處理程序。在診療護理過程中若不注意個人防護極易造成職業性損傷,嚴重威脅著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針扎是感染HBV、HCV、AIDS等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尤其是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每天要進行大量的輸液、抽血、等工作,因為接觸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療器械器物機會多,因此發生針刺傷的機會也多”[2]。長期以來,醫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多集中在患者身上,很少有人會因為工作接觸而感染血液病。我國現有的HBV感染率約為60%,我國艾滋病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可見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人員的職業傷害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點。
1.職業暴露現狀
1.1皮膚損傷
結果顯示,醫務工作者在護理和外科治療時,88.1%的醫師和87.0%的護理人員受傷,最常見的是針刺傷,71.6%。據統計,在215次的手術中,有27次出現了職業接觸,接觸率為12.6%,70.4%是針刺傷。另外,432位實習護士在10個月的實習中,發現有93.3%的醫療銳器傷,共有2756例,平均每人6.4例,其中1111例為針刺,平均為2.6例,86%為2例。“根據英國皇家護理學院對1445例利器傷害事件進行的統計,其中41.2%的護理人員發生過利器損傷,43.4%。據國內報告,對441位臨床護理人員的職業接觸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護理人員一年的職業傷害發生率達82%”[3]。
1.2 血液感染暴露
我國醫務工作者的 HCV感染狀況不容樂觀。高曉玲的研究發現,同一單位的402名醫護人員在同一時期進行了“兩對半”的HBV感染,其感染率為75.87%?!氨R國強報告,140位醫護人員的血清指標顯示,HBV、HCV、HGV的感染率分別為7.8%、1.4%、7.1%、23.5%”[4];其中,臨床科和非臨床科組的感染發生率為33.3%,12.3%,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倫敦一家醫院每年有236位員工接觸過病人的血液和體液。對107名接觸源血清者進行了測試,發現HCV感染8例,HIV感染6例,6例醫務工作者接觸過一種以上的血源性病毒。
1.3 空氣暴露危險
李靜玫將三組患者分為三組,分別是醫務人員、住院人員和非臨床人員,進行了呼吸道病毒抗體的檢測,結果表明,醫護人員感染柯薩奇 B組的風險顯著高于非臨床組(P<0.05),醫護人員感染柯薩奇B組的風險比對照組高2.35倍。數據顯示,護理人員與同齡女性相比,其感染率高出一倍,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患病風險也隨之增加。2003年SARS在全國的蔓延導致了醫護工作者的職業接觸感染率空前高。通過對各大流行省份666家衛生單位的醫護人員 SARS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醫護人員感染的比例為:北京占24.70%,天津占39.38%,山西17.64%,廣東22.87%,河北10.36%,內蒙古14.34%。
2.防護現狀
2.1 職業安全教育不到位
根據對醫學類院校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各醫學類院校均未系統開展職業防護教育,缺乏專門的教學材料,且僅有少數醫療機構把職業安全教育納入人員崗前培訓。職業安全教育面的缺失,致使衛生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大大提高。
2.2 防護意識欠缺
蔡景一所做的282位醫務工作者,只有39.0%的人接受過職業傳染病的預防教育,而且相關的防護知識不全面、不系統、不規范。在對標準預防治療患者的問題中,48.6%的患者是正確的,而“標準預防”的醫務工作者比例只有9.43%,這說明了對醫務工作者的安全教育水平的認識還不夠深。
2.3 防護措施不到位
當前,許多醫療機構的防護硬件設備已無法適應防控工作的要求,其中,洗手消毒設備的使用并非完全到位,存在著數量不足、布局不當等問題。SARS疫情爆發后,全國各地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消毒劑、防護體系不健全的情況得到了改善,但在緊急情況下,還是難以滿足工作需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醫療衛生人員和衛生機構的防護裝備、消毒劑、防護體系重新得到了更高度的重視。毛秀英對107所腫瘤醫院的病區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77.57%的護理人員沒有配備特別的防護裝備,而在化學治療過程中,護目鏡和防護服的使用率只有0.93%,而防護服的使用率只有12.15%。
3.防護對策
3.1 加強職業危害教育96980EB5-CAD2-424F-8133-B195C149EA4F
強化職業危害教育,切實落實教育對策:①在學校的課程中,應增加職業危害的預防教育;②在從事危險工作之前,必須對醫務人員進行適應性培訓。③加強對上崗人員、在職人員、進修人員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強制性宣傳,并將其列入年度考核內容,以增強醫務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防護規定。
3.2 強化個人標準預防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有效控制和減少醫院感染、加強自我保護的一種有效方法。醫院應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的直接或間接通過手傳染,尤其是醫護人員經常會攜帶病原菌和條件性病原體,使得醫護人員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很多醫學操作規程都規定,在不同的操作前后、連續的治療和操作中,以及接觸傳染病人之后,醫務工作者的雙手都要進行清洗和消毒。
正確使用口罩,可以有效的防止呼吸道感染。根據不同的傳染性疾病,在不同的情況下,佩戴不同的口罩,可以起到保護口罩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醫務人員,特別是護士,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會將口罩從工作服的口袋里拿出來。戴口罩時要戴好口罩,避免用手擠壓,因為口罩的外層容易被病毒污染,如果用力擠壓,會讓病毒和飛沫打濕口罩,導致患者感染;口罩和臉部接觸良好,戴上口罩后,空氣無法從口罩的邊緣暴露出來。
加強醫務人員的工作,加強醫務人員的保護。血液傳染病是醫務工作者最主要的傳染病,但只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就可以避免。“標準預防”從把所有病人看作是傳染源開始。首先,針筒的使用要安全。如果是利器受傷,要及時進行治療:①按壓傷口,用清水沖洗,不要重復擠壓,以免造成傷口局部血液回流。②及時進行免疫接種,以防止感染。③倡導使用銳器的安全操作,將針頭等銳器全部放入專門的利器箱中。
3.3 做好職業防護管理
員工的健康管理:①對在職員工進行崗前體檢、定期體檢,了解最近有沒有傳染性疾病、有無慢性病史、有無最近的職業接觸、免疫接種史等。②對員工的職業接觸進行動態監測,并對其進行正確的臨床治療。③制定應對高風險、多發性傳染病的應急方案。
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保護知識宣傳和教育,定期開展健康知識的宣傳,堅持以醫師為重點的宣傳對象。醫院感染控制機構應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和減少醫務工作者因不良習慣、操作不當而造成的職業損傷的指導方案。
建立并實施職業保護責任體系,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加強專業知識,健全各項預防工作、隔離、消毒、隔離、操作規程,貫徹執行有關的衛生法律、法規。對醫務人員的職業危害進行了全面的監測,并對重點危險科室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定期的職業防護評價,并及時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以保證其人身和職業安全。
4.探討性分析
“隨著我國目前的醫療體制改革,我國公立醫院制定了許多績效評價指標,但由于各項指標的數量太多,要想上報到實際中,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5],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些指標的上報將會更加困難。從醫院感染管理的角度來看,在統計數據時,往往會涉及到多種醫院感染管理的質量控制指標,并且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增加一些數據,為以后的統計和分析提供一些依據。通過病原體、藥物結果、病原體、感染、手術、抗生素、手術切口感染,除上述功能、病原體和感染、手術、手術和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使用和感染、切口類型和感染、醫院感染和死亡等數據。還可以將醫院各個科室的感染狀況,如趨勢圖、餅圖、柱狀圖、折線圖等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反映醫院和科室之間的感染情況。上述需求可以設計整合為一個系統,該系統同時還可以在醫院感染管理系統中,實現對醫院感染的自動篩選,保證院感科與各院感質控中心的系統對接。本研究發現,將醫院感染管理體系用于醫療工作者的職業接觸防護,可以有效地減少其職業接觸事件的發生。另外,“在實施本系統與醫護人員的職業接觸防護工作時,也可以提高醫護人員對相關工作的認同,從而更好地參與到感染防治和職業暴露的管理中,從而提高其職業安全水平,避免職業接觸事件的發生”[6]。
5.結論
總之,在實施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接觸防護時,可以采取輔助醫院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從而使醫護人員的工作安全得到合理的保護,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從而保證醫院的工作正常進行,從而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搬t護人員面臨嚴重的接觸傷害風險盡管SARS事件發生后,人們對此的防范意識得到了提高,但更多的“全面性保護”觀念的教育和實施綜合防護措施也是一個迫切的問題”[7]。職業傷害對人的傷害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保護和感染控制。同時,醫院也會對患者進行培訓和監督,并對感染后的后續治療進行跟進,而質管部門則負責對各臨床科室的制度進行檢查,并將其納入到醫院的每月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中。
在醫院感染控制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常規的工作機制,開展職業接觸保護的管理。在具體的管理方面,采用了醫院感染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醫院感染的實時監控。①必須使用本系統進行數據的采集。將數據界面引擎與醫囑系統、電子病歷、實驗室、移動護理系統、CSSD系統等系統相結合,包括生化檢測、免疫檢測、臨床檢測等,以實現對院感的實時監控。②運用自動監測、實時預警、確認排除、干預和反饋等方法,實現了對醫院感染的控制和控制。在特定的時間點,需要通過本系統來統計病人的體溫,并根據篩查記錄、中心靜脈置管、呼吸機使用、泌尿道插管、細菌培養等情況,來實現對可疑感染的自動篩選。其中“預警”模塊主要負責監測和預警,包括高危因素預警、醫院感染現患率預警、新發醫院感染預警。以上三個模塊在系統的實際操作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感染狀況進行預警。有了這個體系,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并提供相應的數據和信息,防止疫情的爆發。
參考文獻:
[1]支慧,孫靜,單單單,蔣敏.醫護人員職業健康及職業防護現狀[J].華南預防醫學,2021,47(06):820-823.
[2]邵洲杰,王昊英,胡麗麗,孫一聞.某院醫務人員職業損傷暴露情況分析與防護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7):85-87.
[3]陳華鴻,鐘嬈霞,莫玉林,阮華娟,陳凌云.湛江市各級醫院手術室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及防護的現狀調查[J].華夏醫學,2019,32(01):94-96.
[4]李好,吳超賢,楊平平.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風險因素分析與干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22,40(01):53-56.
[5]夏園園,鄭璐璐,胡欣,林麗肖.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危害及因素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21,38(12):27-29.
[6]劉欣,辛辛.基層醫務人員對艾滋病認知現狀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1,35(12):77-79.
[7]張超華.我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情況分析及防護措施探討[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21,11(05):90-93.96980EB5-CAD2-424F-8133-B195C149EA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