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黎,胡寶清
(1.南寧師范大學 自然資源與測繪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2.南寧師范大學 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西 南寧 530001)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加強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諸多業態的健康產業如:養老養生、醫療服務、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等開始蓬勃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健身休閑,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游目的地[1]。對于健康旅游資源的研究,國外已有了大量的成果,在近30年對健康旅游資源的探索中多集中于含義的界定、游客的消費動機、游客旅游需求特征、市場營銷策略等方面,挖掘其主要類型旅游市場的市場發展潛力[2,3]。國內對健康旅游研究起步較晚,經過10多年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對健康旅游資源內涵[4,5]、市場開發[6]、健康旅游資源資源開發模式探究和現狀評價[7]、健康旅游資源資源產業發展和策略分析[8,9]等方面。在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尺度多從全國、省域、城市群、市域尺度視角出發[10~12],缺乏對喀斯特山區和海岸帶地區組合成的山江海過渡帶的健康旅游資源研究。鑒于此,本文以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為研究對象,運用ArcGIS分析桂西南喀斯特-北部灣海岸帶健康旅游資源空間集聚性和結構布局,不僅為構建合理和高效的健康旅游資源空間布局模式提供理論指導,而且為自然資源合理利用進行有效的管控治理。
桂西南-北部灣位于廣西的西南部,104°28′~109°56′E,20°26′~25°07′N,由桂西南喀斯特區,即百色市、崇左市; 北部灣經濟區,即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組成,總面積96386 km2。桂西南喀斯特區域溫泉資源、河湖資源、草地資源、山地資源、森林資源豐富且頗具地理特色;其中右江和左江貫穿的地區溫泉資源、河湖等水體養生資源豐富;北部灣區域環境容量較大,生態系統優良,其豐富資源的海岸線、淡水、海洋是發展濱海旅游的重要基底,且研究區包含較多縣域經濟社會文化因素,城鄉統籌概念深厚。
3.1.1 最近鄰指數
健康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中的相互鄰近程度能用最近鄰距離衡量,健康旅游資源的空間集散特征能反映于最近鄰點指數,即實際最近鄰距離與理論最近鄰距離的比值,公式如下:
(1)

(2)

3.1.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法是利用一個移動的單元格對點、線格局密度進行量化估計[16]。其樣本點的核密度分析式為:
(3)
3.1.3Ripley′K函數
Ripley′s K函數可以分析空間點要素所表現出來的分布模式。本文運用Ripley's K函數分析桂西南-北部灣各類健康旅游資源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的空間集聚模式。計算公式可表示為[17]:
(4)
(5)
式(4)、(5)中:健康旅游資源的集聚程度表示為K(d),為保持方差穩定,構建了L(d)函數;各類健康旅游資源數量(個)表示為n;wij(d)為在距離d范圍內某一類型健康旅游資源點i與資源點j之間的距離(km);L(d)與d的關系可以檢驗在距離d范圍內,桂西南-北部灣各類健康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格局。當L(d)>0表示該類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呈集聚分布,當L(d)=0表示該類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呈隨機分布,當L(d)>0表示該類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呈分散分布。
文章中所使用的POI數據主要從百度拾取坐標系統獲取,截止時間為2022年1月。根據所屬類型篩選和剔除重復的POI 數據,每條數據包括健康旅游資源的名字、位置和經緯度等信息。按照相關學者對健康旅游資源的分類[10],根據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實際情況,最后按照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和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兩大主類和六個亞類進行重新歸類(表1)。其中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的康養小鎮數據來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廳網和民政廳網批準的生態小鎮、特色小鎮和養生養老小鎮,康養機構數據來源于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網、中國農業信息網公示的四星級(含)以上的酒店、二星級(含)以上的養老院以及生態園等。由表1可知,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和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分別占比47%和53%。分類下的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POI數量為: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POI數量分別為: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康養機構健康旅游資源>康養小鎮健康旅游資源。
運用最鄰近指數以桂西南-北部灣96386 km2作為研究對象,反映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的空間集聚特征(表2)。研究發現,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R為0.39,小于1,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整體上具有顯著的空間集聚特征。不同類型的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集聚程度也有明顯的差異性,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R為0.34,集聚程度明顯高于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0.50,屬于典型的聚集模式。
從健康旅游資源的集聚程度來看: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康養機構健康旅游資源>康養小鎮健康旅游資源>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R為0.34,集聚程度最高,這是因為桂西南-北部灣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十三五”時期將多個戰爭時期紅色革命根據地的縣域列入紅色旅游區,創建特色旅游名縣和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山水田園、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為目的進行融合開發。康養機構和康養小鎮R分別為0.42和0.52,集聚性也相對較高,表明了隨著國民健康旅游意識的逐漸加強,政府先后發布各項生態、康養和特色小鎮的申報、立項和公示,利用小鎮所依托的優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來吸引本地和外來游客,以帶動當地鄉村的發展。近年來康養機構的迅速崛起,是因為政府為了規范和促進健康和養老產業的發展,發布各種健康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大力投入資金,制作“招商地圖”,以實現健康和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植物類、水文類和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空間集聚的差異性較小,集聚程度較均衡,原因是桂西南-北部灣由右江和左江分別貫穿喀斯特山區和北部灣海岸帶,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和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發展需依托山林資源,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依托水體資源發展,多集聚分布在湖泊、河流、溫泉、濕地周邊。

表1 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分類及個數
對健康旅游資源數據運用Ripley′K(d)函數進行不同距離的聚類程度分析,并生成L函數圖,L(d)函數始終大于0,且在99%置信區間,觀測值K大于高置信度區間,說明該距離的空間聚類具有統計顯著性。隨著研究尺度和距離的增加,L(d)函數曲線總體呈增長趨勢,觀測值K在距離160 km內始終大于預期值K,空間集聚情況顯著,反映健康旅游資源聚類程度高,進一步驗證了最鄰近指數判斷的空間分布特征。

表2 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最鄰近指數及空間結構類型
利用ArcGIS10.2中的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形態。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空間上分布不均衡,東部、中部、南部密,西北疏,呈現為“沿江、環城、傍海”集聚模式,總體表現為由南寧、玉林和北海為核心的三足鼎立局面的特征,北部灣四市南寧、玉林、北海、欽州主城區形成高密度核心區,桂西南的百色和崇左形成次高密度核心區,在防城港市形成次級增長地帶。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呈大分散、多團集聚的分布模式,各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主要依靠桂西南豐富自然資源和北部灣城市的濱海資源。在南寧市的中心城區、玉林市玉州區和北流的交界處、北海市銀海區和海城區形成最高密度區,在欽州市靈山的東北部和靠海的欽北區、防城港的港口區形成高密度區。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總體呈現由中心城區向外圍區逐漸遞減的特征,在空間上呈中心集聚、四周分散的分布模式,在南寧市中心城區形成主核心區,而玉林、欽州、北海呈現點帶狀分布的次核心區,少量分散于交通通達性稍差的桂西南兩市,在空間上形成零星隨機的分布模式。
不同類型康養旅游地空間分布特征差異顯著。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分類下的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呈現出各城市密集的多團狀的顯著聚集分布,其多團狀集聚分布表現為百色的靖西、德保縣和樂業縣,玉林的容縣和北流,南寧中心各行政區的交界處、武鳴區和馬山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港口區、東興市。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主要集聚在南寧主城區由左江和右江交匯而成的邕江周邊,北海和防城港的濱海區域以及崇左市與越南交界處大新縣的歸春河上游,空間上形成沿江、沿海的分布規律和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間特征。在空間上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表現得較為分散,明顯集聚分布于南寧、玉林、欽州和北海的主城區,其他各市分布較零散。
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分類下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在南寧的中心城區和北海的銀海區形成最高密度核心區,百色的右江區、崇左的龍州縣和欽州的欽南區形成中高密度核心區,中密度核心區主要為玉林的點帶狀聚集。康養機構在空間上呈隨機分散,除了首府南寧有核密度最高的點團,其他地區的核密度較小。康養小鎮在空間上形成多組團的集聚分布模式,各市均有明顯的組團分布,在玉林的容縣、北流呈現顯著的多聚團“人”字形分布,形成主核心區,其中南寧市沿著邕江橫向聚團形成次級核心區,其他城市均有明顯的高核密度點團。
(1)運用最鄰近指數分析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整體上具有顯著的空間集聚特征。不同類型的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集聚程度亦有明顯的差異性,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集聚程度明顯高于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屬于典型的聚集模式。從集聚程度來看: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康養機構健康旅游資源>康養小鎮健康旅游資源>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對健康旅游資源數據運用Ripley’K(d)函數進行不同距離的聚類程度分析,進一步反映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聚類程度高,驗證了最鄰近指數判斷的空間分布特征。
(2)在分析桂西南-北部灣各類健康旅游資源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間集聚趨勢,運用核密度分析結果得到桂西南-北部灣健康旅游資源空間上分布不均衡,東部、中部、南部密,西北疏,整體上呈現“沿江、環城、傍海”集聚模式,總體呈現由南寧、玉林和北海為核心的三足鼎立局面的特征。自然類健康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呈大分散、多團集聚的分布模式, 山地類健康旅游資源呈現出各城市密集的多團狀的顯著聚集分布,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間特征主要表現為水文類健康旅游資源,植物類健康旅游資源在空間上較為分散;人文類健康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呈中心集聚、四周分散的分布模式,文化類健康旅游資源和康養機構在南寧的中心城區形成最高密度核心區,在空間上呈隨機分散,康養小鎮在空間上形成多組團的集聚分布模式,在玉林的容縣、北流呈現顯著的多聚團“人”字形分布,形成主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