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亮
政協(xié)委員的價值,不在職位高低,不在從事何種工作,而在其對社會貢獻的多少。吳橋縣政協(xié)委員孫秀云,致力于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家門口的就業(yè)機會,用實際行動展示委員風采。
孫秀云出生在吳橋縣楊家寺鄉(xiāng)劉葡萄村,婆家在楊家寺鄉(xiāng)崔莊。剛嫁過去沒兩年,大女兒出生,婆婆被查出肝癌晚期,夫妻倆再不能外出打工,都在家照顧臥病在床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家庭的全部收入就依靠幾畝薄田,老人的醫(yī)藥費卻是個無底洞,平靜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夫妻倆頂著炎炎夏日走街串巷賣西瓜,迎著刺骨寒風趕集上店賣蘋果,嘗盡人間酸甜苦辣。
那個時候,鄉(xiāng)親們還都不富裕,舍不得買成衣,都是趕集買布料做衣服。孫秀云就用自己學過的縫紉技術,為十里八鄉(xiāng)的父老量身定做衣服,掙點兒微薄的手工費,漸漸使生活走出低谷。個人干裁縫和在服裝廠打工不同,量身、選布、畫線、裁剪、鎖邊、縫紉、訂扣、熨烙等工序全由一人完成,是門很復雜的學問。孫秀云總能合理地使用捉襟見肘的布料,做出合乎客戶要求的服裝,人們都夸她手巧。
看到婆家村、娘家村以及鄰村有許多在家看孩子照顧公婆不能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日子,有的還因為沒有經濟收入,家庭地位不高,遭到丈夫和婆婆的輕視,孫秀云就想幫幫她們。2004年9 月,孫秀云找親戚借錢、找銀行貸款,購進10 臺電動縫紉機,干起服裝加工小作坊。
創(chuàng)業(yè)維艱,篳路藍縷。新招來的姑娘、媳婦都沒有縫紉基本功,需要慢慢培養(yǎng);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過關,被退回返修成為家常便飯。也有人勸她,只招聘有縫紉技術的員工,但孫秀云很堅定,她相信只要努力教,認真學,她們一樣可以縫紉出質量優(yōu)秀的服裝。孫秀云幾乎天天加班到凌晨,一件一件地檢查質量,剪切線頭,修補漏針,不滿周歲的孩子跟著她睡在車間里。就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了半年,員工的技術逐漸熟練,做的衣服終于能得到客戶好評。
小作坊主要做來料加工,孫秀云提高做工精細度,降低產品返修率,確保按工期交貨,她還在不浪費布料、幫客戶節(jié)約成本上下功夫,終于贏得省內外客商信賴。為方便員工就近接送孩子上學,她遷廠到楊家寺小學附近。鑒于早期的電動縫紉機不能自動剪線,費電還不好操控,2018 年,她淘汰落后產能,擴大生產規(guī)模,新購進電腦縫紉機42 臺,員工也增加到46 人。
孫秀云對待員工就像親姐妹一樣,員工生病的時候她帶領大家去探望,逢中秋、過春節(jié)發(fā)大米和食用油,還在微信群里發(fā)紅包,逢勞動節(jié)開聯(lián)歡會,一起唱歌跳舞還聚餐。她實行計件工資制,在不影響種莊稼、不影響照顧老人、不影響接送孩子上學的前提下,員工每天工作6 至8 小時,每月就能收入2000 至2500 元。
2019 年3 月,因在鄉(xiāng)村振興工作中成績突出,孫秀云被吳橋縣婦女聯(lián)合會授予“致富女能手”榮譽稱號。7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21 年4 月,當選為楊家寺鄉(xiāng)崔莊村支部委員。同年,成為縣政協(xié)委員。
疫情防控工作中,孫秀云和村“兩委”其他干部自愿湊錢購買卡點值班用活動房。今年3 月,全縣實行交通管制、靜態(tài)管理,她帶領愛人和女兒,全家總動員,組建2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輪流在村口執(zhí)勤,為村民守護家園,以實際行動支持黨委、政府精準防控的決策。
孫秀云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為民建言的作用,經過走訪調研,撰寫《引進就業(yè)項目,促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提案,呼吁有關部門引進適合農村剩余勞動力工作的就業(yè)項目,增加農村留守婦女在家門口的就業(yè)機會。
“作為一名政協(xié)委員,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多寫有質量的提案,積極建言獻策,為吳橋發(fā)展、為農村婦女的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孫秀云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