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華秀 朱瑤 楊綺璇 劉亞珍 龔妍
院內壓力性損傷,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獲得的壓力性損傷,即患者入院24 h后新發生的壓力性損傷[1],被認為是嚴重的醫院獲得性不良事件[2]。ICU患者病情危重,有時因機械通氣、嚴重心力衰竭等情況翻身困難,發生院內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大。院內壓力性損傷不僅引發感染而加重基礎疾病,增加ICU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額外的醫療支出。營養優化是預防壓力性損傷發生和治療壓力性損傷的基本要素,做好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的營養護理是預防和治療壓力性損傷的重要手段[3]。ICU護士是患者營養評估和營養護理計劃的主要擬定者和執行者,在危重患者的營養管理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營養護理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是做好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護理的重要前提之一。為了解該方面真實情況,本研究針對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醫院ICU護士展開有關壓力性損傷危患者營養護理認知和行為調查,為醫院護理管理部門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培訓,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提高ICU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的護理質量提供參考。
2020年7—8 月對某三級甲等醫院成人的重癥醫學科、呼吸科監護室、心血管內科監護室、神經內科監護室、神經外科監護室和胸心外科監護室等6個病區176名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條件:已經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并在ICU病房工作滿1年。排除條件:非本單位護士或外出學習或休假超過6個月的護士,兒童ICU護士、新生兒ICU護士和參與問卷編寫者。所有被調查護士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調查。參與調查的ICU護士男17名,女159名;年齡21~50歲;工作年限2~20年;學歷:本科20名,大專134名,中專及以下22名;職稱:護士98名,護師52名,主管護師及以上26名。
參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指南[4-6]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護士的一般資料(科室、性別、年齡、工作年限、第一學歷、最高學歷等)、營養護理認知和干預行為3個維度。其中營養護理認知分為5個部分:包括營養支持途徑、飲食指導、營養評估與評價、患者營養護理、營養基礎知識等共25個條目,均為單選題,每題1分,總分25分。干預行為分為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從不”“極少”“有時”“經常”“總是”依次賦1~5分,總分50分,得分率=平均分/5。
選取5名本科及以上學歷和10年以上營養、傷口、造口、重癥醫學科相關護理工作經驗與副高以上職稱的護理專家對調查表內容和指標進行評定,得出內容效度為0.92。培訓4名調查員后,選取某三級甲等醫院ICU的3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測得問卷的Cronbach’s ɑ系數為0.781,重測信度為0.774。 由這4名調查員使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講解問卷填寫的注意事項,被調查的護士采用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并當場回收問卷,確保無漏項。共發放問卷176份,收回176份。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錄入數據,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ICU各個病區護士在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及營養相關認知方面得分率僅為50.95%,顯示ICU護士整體缺乏對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相關知識系統了解。其5個項目的細分結果上也顯示,除營養基礎知識得分率超過60%外,其他4個項目得分率都未能及格。得分率高低順序排序為營養基礎知識、患者營養護理、營養評估與評價。見表1。

表1 ICU護士對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的認知水平(n=176)
在營養護理實踐能力方面,被調查的ICU護士得分率仍舊較低,其總體得分率為57.26%。分析10個項目的評分結果,得分最高的項目是“對所有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的頻率”,得分率為93.18%;得分率最低的項目是“患者存在高危營養風險時請營養師會診”,得分率為28.07%。調查結果中,從未接受過營養護理相關培訓的比例占到57.39%,從未制定過針對性營養計劃的也占到40.34%,結果顯示出ICU護士在營養護理培訓和干預措施實施方面極為不足。見表2。

表2 ICU護士對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的干預行為水平 (n=176)
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個人得分與護士的身份特征存在關聯。護士營養護理相關認知水平中,內科ICU和綜合ICU護士得分高于外科ICU;第一學歷為本科和大專的護士得分高于中專學歷的護士;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得分最高,護士組得分最低;工作10年以上護士得分高于工作2年內的護士得分,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營養護理相關干預行為中,第一學歷為本科和大專的護士行為得分高于中專護士,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高于護師和護士的得分;工作10年以上護士高于工作2年內護士的得分,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ICU護士營養護理認知和行為能力得分的比較
ICU患者營養不良與其院內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嚴重程度以及愈合時間有關,營養是防治患者院內壓力性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7-9]。ICU護士在營養護理的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的得分情況直接反映了其營養護理的能力,從而直接影響患者營養護理的效果,所以提高ICU護士的營養護理認知和行為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指出,我國ICU護士營養護理的調查主要集中在危重患者腸內營養的知信行方面[9-10],尚未見到關于ICU護士對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的文獻,說明該方面研究尚屬空白。鑒于此,本研究擬定了對ICU護士有關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的認知和行為的系列調查計劃,本研究調查項目的結果,初步了解了一所綜合性醫院ICU護士對院內壓力性損傷防治相關的營養護理認知和行為狀況的認知情況,有實用價值。
本調查顯示,ICU護士對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的營養護理認知整體得分率不高,僅為50.95%,尤其是在營養支持途徑選擇選擇率僅為41.00%;同時,行為能力也欠佳,整體得分率僅為57.26%。ICU護士在實施營養護理過程中,對所有患者營養評估工作較好,得分率為93.18%;其中對營養不良患者定期復評得分率為64.43%,但選擇合適評估工具得分率不高,僅為46.48% 。ICU護士對營養高風險患者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得分率達到了84.88%,但邀請專業營養師會診的得分率為其得分最低的項目,僅為28.07% 。對不同層次護士院內壓力性損傷防治相關營養認知做具體分析,以內科ICU、綜合ICU護士得分率較高,資歷淺、學歷低的ICU護士得分率較低;她們的營養護理實施能力也有類似差異,該結果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11-15]一致。
營養評估的準確性對做好院內壓力性損傷預防的意義重大,目前臨床上多使用Braden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量表中營養相關內容來評估患者的營養風險高低[16-18]。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選擇合適的評估工具得分率僅為46.48%,而有33.52%的護士從未使用過有效篩查工具。2019版《壓力性損傷/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治療: 臨床實踐指南》[19]中列出的營養篩選工具有微型營養評估( MNA) 、營養不良通用篩檢工具( MUST) 、營養風險篩查2002 ( NRS 2002)等,管理者應指導護士選擇靈敏、特異的營養篩查工具,使之能早期精準評估和識別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存在的營養風險,采取積極的營養護理措施,才能更有效地預防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
調查顯示,40.34%的ICU護士從未對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制定針對性營養護理計劃,護士在遇到高度營養風險患者時請營養師會診得分率也僅為28.07%,這會嚴重影響營養護理的效果,這種情況與國外研究結果[20]類似。其原因主要為ICU護士重視度不夠且平時工作繁重所致。護理管理者應對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的營養護理計劃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確保營養護理措施全面落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ICU患者壓力性損傷防治的護理質量。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該三級甲等醫院ICU護士對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營養護理的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亟待提高。護理管理部門應針對不同年齡、職稱、學歷、分層級來加強對護士的理論培訓和實踐訓練,不斷提高ICU護士營養護理能力,從而提高ICU院內壓力性損傷高危患者的護理質量,降低院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本研究調查對象局限于一家綜合性醫院的ICU護士,樣本量不多,所以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將選擇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醫院的ICU護士展開全面系統的調查,以取得對護理管理工作更有代表性的和更具指導意義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