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儒紅 姚紅艷
由于臨床護理工作風險高、壓力大、專業性 強、工作負荷大,即將畢業進入臨床工作的高年級護生普遍對臨床護理工作缺乏自信心,成為臨床護士角色的轉變并不順利[1]。有研究表明,即將畢業進入臨床工作的護生工作準備情況越好,適應臨床工作就會更快[2];也有研究顯示,工作準備度也被視為剛工作護士的未來工作表現、晉升及職業發展潛力的相關指標[3]。目前我國關于高年級護生工作準備度的現狀研究比較少,主要是有關高年級護生的工作準備度的概念沒有統一定論,相關評估工具較少,并且還存在不具有針對性、條目及計分方式繁瑣等缺點[4]。研究人員用實踐準備度[5]、勝任力[6]等不同概念描述工作準備度,在護理教育中,理論和實踐存在差異,高年級護生的工作準備度常被用于表示護士是否能勝任臨床工作[7],是否能進入護士的角色[8],是否能獨立完成護理臨床實踐[9]。2020年Shahsavari等[10]制定了包括臨床勝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四個維度的高年級護生工作準備度自我感知問卷(PPPNS),用于評估即將畢業進入臨床工作的護理畢業生的臨床工作準備度的情況。本文是將PPPNS進行漢化與評價,為我國護理畢業生的工作準備度的評估提供參考工具。
高年級護生工作準備度自我感知問卷(PPPNS)是由Shahsavari等[10]于2020年編制而成,用于測量護理畢業生的工作準備度的自評量表。該問卷共計19個條目,4個維度(臨床勝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問卷中的各條目均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1分=非常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不確定,4分=同意,5分=非常同意),問卷總分(Total Score, TS)為19~95分。采用線性變換方程[(TS-19)/(95-19)]將問卷的原始得分轉換成百分制,將護生工作準備度分為四個等級:較差(<25%),一般(25%~50%),較好 (51%~75%),非常好 (>75%)。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35、0.733、0.712、0.70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獲得原始作者Shahsavari[10]的授權同意下,將英文版PPPNS按照Brislin翻譯模型[11]進行漢化。①翻譯。由2名精通雙語的護理學博士獨立翻譯,得到A、B兩個中文版本。 2名翻譯者共同將A、B中文版與原英文量表進行細致比對,有差異之處共同商議、綜合后形成中文版C。②回譯。由另1名精通雙語的護理學博士和1名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師分別將中文版C獨立回譯成英文版D、E,2名回譯人員共同將回譯稿與原英文量表進行對比,對于有差異之處進行討論、綜合、修訂,形成最終英文版F;研究者將中文版C、英文版F及翻譯過程中的相關文件和意見整合后通過郵寄發給英文版原始作者,最后根據英文版原始作者及我國護理專家團隊意見形成最終中文版G。
本研究邀請了8名護理專家對量表內容進行評價,包括4名高校專任護理教師,2名三甲醫院護理部副主任,2名三甲醫院護士長。8名護理專家均具有副教授或者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其中碩士學歷6名,博士學歷2名。各護理專家們根據自身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來評價問卷中的每個條目表述的易懂程度以及內容的相關性,采用Likert4級評分法進行條目的評價(1分=不相關,2分=弱相關,3分=較強相關,4分=強相關)。
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樣,再湖北省某醫學高等院校護理畢業生中隨機選取30名護生進行預測試,評估學生對問卷內容的理解程度。納入條件:年齡≥18歲;2021年6月即將畢業;完成了8個月的臨床實習實踐;具有正常語言溝通能力;能理解問卷內容。經研究者陳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后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將研究對象難以理解的條目內容進行解釋并做好記錄,然后與專家團隊討論后進行適當修改,最終形成中文版PPPNS。
1.5.1 調查對象 2021年5月,以湖北省某醫學高等院校護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
1.5.2 調查方法 經科研單位倫理審查批準后,由研究團隊的2名成員采用問卷星平臺在學生班級開班會時對護生進行集中問卷調查。在進行問卷調查前采用PowerPoint對護生講解研究的目的以及利用問卷星填寫問卷時的注意事項,征求護生的同意,護生自愿參與本研究,愿意參與研究的護生自愿填寫問卷。本研究共收到問卷341份,有效問卷為326份,有效率為95.6%。團隊研究人員于3周后對預測試的30名護生再次進行集中填寫問卷,測量其重測信度。
使用SPSS 26.0和Amos 26.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對于計數資料計算百分比。問卷的條目分析采用臨界比值法、相關系數法;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和重測信度來評定問卷的信度;采用內容效度指數來評價問卷的內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來評價中文版問卷的結構效度。
本研究共調查326名護理畢業生,年齡為18~25歲,平均22.14±0.90歲,其他一般人口學資料見表1。

表1 一般人口學資料(n=326)
2.2.1 條目的區分度檢驗 采用臨界比值法[13]檢驗問卷各條目的區分度,將問卷總分按降序排列,排名前27%為高分組,后27%為低分組,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測評各條目的均數差異是否達到顯著水平。 結果顯示,決斷值為12.849~18.365,各條目的高低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明問卷的各條目的區分度比較好,應保留問卷的所有條目。
2.2.2 條目的同質性檢驗 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各條目與問卷總得分的相關系數以及各條目間的相關系數。若各條目與問卷總分的相關系數<0.4,表明該條目的代表性較差;若2個條目間相關系數>0.8,表明2個條目可能評估了相同的內容,條目的獨立性比較差[14]。本研究結果顯示,該問卷各條目間相關系數為0.559~0.733,均<0.8,各條目與問卷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793~0.895,均>0.4,由此可見該問卷的條目的代表性及獨立性均較好,應保留所有條目。
中文版PPPNS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77,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79,0.902,0.980和0.983,研究者于3周后對預測試的30名護理畢業生進行重測,重測信度為0.893,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按照內容效度指數計算公式,以各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0.78、總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0.90為達到接受標準[15]。本研究結果顯示,各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1~1.00,總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0。
本研究采用Excel將326份問卷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63份,分別用來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
2.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對19個條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Barlett’s球形檢驗值χ2=3529.552(P<0.001),KMO 值 為 0.952>0.6,表明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 在未限定因子數的條件下提取了4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6.448%,條目內容及因子載荷矩陣,見表2。

表2 中文版高年級護生工作準備度自我感知問卷內容及因子載荷矩陣

續表
2.5.2 驗證性因子分析
模型的整體擬合系數,見表3。由表3可知,χ2自由度比值(χ2/df) 為2.936,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 為0.035,各擬合系數均接近于0.9,該模型適配比較理想。

表3 整體擬合系數表
模型的聚斂效度,見表4。臨床勝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各潛變量對應各條目的因子荷載均大于0.7,表明四個維度對應所屬的條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并且四個維度的平方差變異抽取量(AVE)均大于0.5,同時組合信度(CR)均大于0.8,表明聚斂效度比較理想。

表4 聚斂效度

續表
高年級護生的工作準備度評估工具目前比較缺乏,尚不完善。目前用于評估護士工作準備度量表是李佳穎等[16]漢化的畢業護士工作準備度量表(WRS-GN),該量表對護理專業具有針對性,但是缺少對護理人文關懷相關能力的測量,且10級評分過于繁瑣。本研究引進并漢化了高年級護生工作準備度自我感知問卷,將護生的循證實踐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也納入其中,全面地評估高年級即將畢業的護生的工作準備度情況。中文版PPPNS是一個自評問卷,可以讓畢業生學生根據自己目前的真實情況進行工作準備度的自我評估;高校護理教師也可以通過此問卷對畢業生工作準備度進行現況調查,了解其在畢業時的工作準備度的現狀,從日常的教學中分析影響其工作準備度的因素,為未來在促進護生工作準備度的教學改革中提供理論支持;同時醫院護理管理人員也可以根據問卷內容對新入職的護士進行針對性的崗前規范化培訓,提供其進入臨床后獨立工作的自信心。該問卷的條目適中,計分方法簡單,一般在15 min以內可以完成,具有較好的實際操作性。該工具的應用為我國護理畢業生工作準備度的評估提供了客觀、可量化的評估模式,具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一般認為,問卷的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大于0.70, 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大于0.80,重測信度大于0.7,可以說明量表的信度良好[17]。本研究結果顯示,問卷的各維度和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以及重測信度均符合要求,說明中文版PPPNS具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較高的可靠性和時間穩定性。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對于欲測心理或行為特質所能測量的程度,用以檢測量表的有效性和準確性[15]。本研究通過對8名護理專家的函詢得到總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90,各個條目的內容效度指數在0.81~1.00之間,表明中文版PPPNS問卷的內容效度良好,可以較好有效地評價高年級護生的工作準備度情況。PPPNS在引進和漢化的過程中,嚴格遵循英文和中文的對應表達進行翻譯,保證概念和內容的對等性。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結果產生了4個因子, Q1-5歸屬于因子1,Q6-10歸屬于因子2,Q11-15歸屬于因子3,Q16-19歸屬于因子4,與原量表的4個維度相符合,根據問卷條目內容對應為臨床勝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四個維度。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提取4個公因子時,量表中觀測變量和其相對應的公因子的負荷均大于0.4,表明研究中各觀測變量半數以上的信息可以被相應的公因子進行解釋。同時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6.448%,也高于了一般標準40%[18],說明各條目對問卷總的貢獻比較大,從臨床勝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這四個維度可以較好地全面地反映出問卷統計的大部分內容。原問卷并沒有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本研究還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檢測了各因子的模型擬合情況,研究顯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 為2.936,小于理想標準3[19];近似均方根誤差(RMSEA)為0.035,也小于理想適配模型的標準0.05[19];各擬合系數也均接近于0.9,聚斂效度值也表明臨床勝
任力、循證實踐能力、執行護理準則能力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能力這四個維度對應所屬的條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但是各維度彼此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性,也符合臨床實際情況,由此可見提取4個因子的模型擬合的也比較好,由此可見中文版PPPNS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可以進一步推廣使用。
中文版PPPNS在國內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標準,可作為我國高年級護理畢業生的工作準備度可靠的評估工具。并且該問卷條目少,內容易于理解,計分方法簡單,學生的接受度較高,有利于護生認真地進行工作準備度的自我評價,為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進以及醫院新入職護士的培訓管理提供理論支持。但是本研究僅局限于在湖北省某一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樣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由于護生工作準備度缺乏統一概念和理論模型的支持,該原始問卷并沒有基于較好的工作準備度理論模型進行設計,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在此問卷基礎上,再參考合適的理論模型,結合護理護理專業特點,不斷完善相關問卷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