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美蘇 張金燕 趙煜華 朱禮陽 劉思雨 崔慧珍 郭曉麗
工作應激 (occupational stress)又稱工作壓力或職業緊張,它是指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工作需求與心理素質不相匹配而產生的身心失衡的應激狀態[1]。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與適時調整,國家政策提出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生育支持措施[2],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及“三孩政策”的提出、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服務對象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產科護士面臨服務對象增多、工作高負荷性以及高風險性等護理工作現狀[3],導致產科護士產生不良心理壓力[4],極易出現工作應激,使得產科護士更加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況,嚴重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5]。還有研究顯示,護士長期處于工作應激狀態極易使其產生情緒困擾和職業倦怠,降低工作滿意度[6]。因此,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問題突出,迫切需要明確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影響因素并降低其工作應激。但目前,國內護理工作應激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普通科室護士、重癥監護室護士等群體,關于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的相關研究報道較為少見。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現狀,并明確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降低產科護士工作應激,促進其身心健康提供參考依據。
2021年6—7 月選取河南省17所醫院的471名產科護士為調查對象。納入條件: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從事護理工作滿1年及以上的注冊護士。排除條件:規培、進修和實習護士;因各種原因未在崗者。所有研究對象均已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職稱、工作年限、護理層級、薪酬滿意度等。
(2)護士工作應激源調查:采用中國護士工作應激源量表(CNSS)進行調查,該量表由張靜平[7]2006年編制,共6個維度60個條目,包括與護理工作性質有關的應激源(13個條目)、與護理工作負荷有關的應激源(10個條目)、與護士期望有關的應激源(9個條目)、與接觸患者有關的應激源(11個條目)、與工作-家庭矛盾有關的應激源(7個條目)、與護理工作中人際關系有關的應激源(10個條目),各條目發生頻率從“從未遇到”至“幾乎每天遇到”,分別賦值為1~5 分;各條目影響程度從“無影響”至“極重度影響”,分別賦值為1~5分,發生頻率和影響程度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各條目得分為兩者之積,量表總分為各條目分之和,總分越高代表工作應激水平越高。該量表總Cronbach’sα系數為 0.97,各維度 Cronbach’sα系數為0.88~0.93,內容效度為0.81,具有較好信效度。該問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5。
使用“問卷星”收集數據。編輯統一指導語和問卷內容,并編寫知情同意書,通過問卷星生成問卷鏈接,將此鏈接發給各醫院護理部相關人員,請其轉發至本院產科護士微信群內,并解釋此研究的目的。該問卷僅能使用微信登錄填寫,每個微信號僅能填寫1次,且每個選項均為必填項目。排除填寫 問卷時間少于120 s的問卷,共回收問卷474份,其中有效問卷471份,有效回收率為99.37%。
采用IBM 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單因 素分析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總分為529.36±235.30分,各維度條目均分從高到低分別是與護理工作負荷有關的應激源11.11±4.75分、與護理工作性質有關的應激源9.73±4.48分、與護士期望有關的應激源9.22±4.60分、與工作-家庭矛盾有關的應激源8.99±4.45分、與護理工作中人際關系有關的應激源7.85±4.11分、與接觸患者有關的應激源6.12±3.33分。見表1。

表1 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得分(n=471)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自評健康狀況、薪酬滿意度是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的單因素分析(n=471)
以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自評健康狀況和薪酬滿意度為自變量,以進入法(α入=0.05,α出=0.10)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表見表3。結果顯示,自評健康狀況、薪酬滿意度是工作應激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自評健康狀況越差,薪酬滿意度越低,工作應激得分越高。見表4。

表3 自變量及賦值情況

表4 影響產科護士工作應激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得分為529.36±235.30分,與全國常模相比本研究中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處于較高水平[8],可能是產科護士與普通臨床護士相比,專業性更強,且產科患者風險性較高,病情變化迅速,一旦出現緊急狀況給醫護人員留出的反應時間較短,處理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母嬰兩條性命[3],長期精神緊張使得其工作應激水平較高[9]。各維度條目均分顯示,得分較高的應激源為與護理工作負荷有關的應激源,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國護理人員人力資源短缺已成為影響護理工作的公眾問題[5],在此背景下,產科護士護理任務繁重且頻繁加班已成為常態[10],加之三孩政策的出臺,產科的門診量及入院率將會出現大幅度增長,如果護理人員缺乏的情況得不到解決,產科護士將會長期面臨著工作超負荷的狀態[11],因此,工作負荷成為工作應激的主要應激源。其次是與護理工作性質有關的應激源,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現在醫學學科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護患之間的矛盾也在不斷加深,甚至出現患者或家屬實施暴力行為來傷害護士,導致產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需要更加謹慎和小心,使產科護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不斷增加[12]。另外,隨著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加大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因此護理人員過分擔憂患者發生意外[13]。此外,護士的情緒勞動和付出往往得不到社會的認可[14],這些都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心理應激[15]。提示產科護士工作應激水平亟待降低,主要是減少與護理工作負荷有關的應激源和與護理工作性質有關的應激源。
3.2.1 自評健康狀況越好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水平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評健康狀況不同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得分有差異,即自評健康狀況較好的產科護士較自評健康狀況一般、較差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水平低。蔣萍萍[16]的研究顯示,健康狀況越好的護士,工作應激源總得分就越低,而且健康狀況可以間接通過護士的工作應激源對心理方面(焦慮、抑郁等)和職業方面(對工作的不滿、對工作的失望、職業倦怠和辭職)產生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產科護士面臨的工作勞動強度較大、承擔的責任較重,沒有強大的身體素質以及足夠的體力,許多護理工作難以很好地勝任。因此,健康狀況較差的產科護士就會感覺到不能勝任很多的護理工作,身心疲憊,從而導致自身壓力增大,加重其心理應激狀態[17]?!督】抵袊袆樱?019—2030年)》中指出生命在于運動,健康激發活力[18],建議強化產科護士健身自我意識,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促進行為改變,增強自身健康素質,提高健康水平或可有益于降低其工作應激水平。
3.2.2 薪酬滿意度越好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水平越低 研究結果顯示,薪酬滿意度不同的產科護士工作應激得分有差異,對薪酬越滿意,工作應激水平越低,與李立紅等[5]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對自己薪酬較滿意的產科護士,其具有較大的工作積極性,更愿意投入與熱愛這份工作[19],因此,工作應激水平較低。這就提示護理管理者一方面應切實落實績效考核,注重改善產科護士的薪資待遇,另一方面引導護士采取正面且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減輕工作所帶來的不良心理狀態,同時也要注重打造正向且輕松的護理工作氛圍和環境[20]。此外,護理管理者應重視產科護士的精神文化建設, 加強科室團隊的建設,依靠良好的科室文化和團體式共同學習合作模式,提高產科護士的滿意度,降低工作應激水平[21]。
在優化生育政策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國家策略——三孩政策出臺的背景下,產科護士將面臨更嚴峻的工作挑戰。產科護士的工作應激狀況處于較高水平,亟待降低,其中主要的應激源集中在與工作負荷有關的應激源和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應激源兩個方面。自評健康狀況和薪酬滿意度是影響產科護士工作應激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強化產科護士健身自我意識,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促進行為改變,增強自身健康素質,提高健康水平,同時提高其薪酬待遇,做好制度改革和創新、科室團隊的建設,提升產科護士的工作幸福感,以降低其工作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