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巧菊 胡雨萌 溫亞亞 宋麗 孟闖 潘志明 焦新安
(揚州大學/江蘇省人獸共患病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防控協同創新中心/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動物源)控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農業與農產品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揚州 225009)
2019年底,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流行,嚴重威脅著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命健康[1]。SARSCoV-2是β-冠狀病毒屬的一種正鏈RNA病毒,基因組全長約為30 kb,其結構蛋白編碼區主要是編碼4種結構蛋白,包括刺突蛋白(spike,S),膜蛋白(membrane,M),包膜蛋白(envelope,E)和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N)[2-3]。其中,S蛋白負責識別并結合細胞表面受體,誘導膜融合,是病毒侵入細胞的關鍵蛋白[4]。S蛋白包括兩個功能亞基,即負責病毒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的S1亞基和介導病毒與細胞膜融合的S2亞基[5-6]。S1亞基含能直接結合受體的RBD序列,其在檢測抗SARS-CoV-2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分別優于受體結合域(RBD)和天然的三聚體S蛋白[7]。因此,S1蛋白在疾病診斷、藥物及疫苗研發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利用大腸桿菌、哺乳動物細胞及桿狀病毒-昆蟲細胞表達系統可以成功獲得冠狀病毒的RBD蛋白、N蛋白及S1蛋白等[8-12]。相比于真核表達系統,大腸桿菌表達系統具有操作方便、研究周期短、易于純化、表達量高等特點,且對于蛋白質的分析和表達的干擾很少,是工業生產中比較理想的表達方式[13-14],但目前有關SARSCoV-2 S1蛋白原核表達的報道較少。
因此,本研究構建了含SARS-CoV-2 S1基因的重組質粒,利用冷休克載體pCold I 進行蛋白的原核表達,并使用Ni2+親和層析柱純化從而獲得高純度且免疫活性良好的可溶性表達的S1蛋白,為后續COVID-19的研究提供了生物材料。
BL21(pCold I)菌株和RAW264.7細胞由本實驗室保存;大腸桿菌DH5α、BL21感受態細胞、高保真Taq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凝膠回收試劑盒和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購自寶日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ClonExpress? Ultra One Step Cloning Kit、RNeasy Plus Mini Kit和 AceQ 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 Mix購自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ti-S1多克隆抗體(貨號ab275759)購自英國Abcam公司;羊抗兔IgG-HRP購自美國GIBCO公司;His Bind Purification Kit購自德國Novagen公 司;ProteoSpinTMEndotoxin Removal Kit Maxi for protein & peptides購自加拿大Norgen公司。
1.2.1 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參考NCBI的SARSCoV-2的S蛋 白 全 長 基 因 序 列(GenBank:NC_045512.2),經過密碼子優化后,由金斯瑞(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成,目的基因序列連入載體pUC57。
選取S1蛋白對應的基因序列作為靶序列,并使用同源臂的方法設計引物,分別以Sac I和BamH I兩個限制內切酶的識別位點設計上、下游引物,S1-F 為 :5′- GAAGGTAGGCATATGGAGCTCGTTAATCTTACAACCAGAACTCAATTACC-3′;S1-R 為:5′-GACAAGCTTGAATTCGGATCCACGTGCCCGCCGAGGAGA -3′(斜體加粗部分為酶切位點),預期擴增的目的片段大小為2 010 bp。
1.2.2 目的基因的擴增與鑒定 S1蛋白靶基因序列的擴增以pUC57-S為模板,以S1-F和S1-R為引物,反應條件為:95℃,3 min;95℃,30 s,60℃,30 s;72℃,2 min,34個循環;72℃,10 min,4℃保存。擴增產物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后,使用凝膠回收試劑盒獲取目的基因。
1.2.3 重組質粒pCold I-S1的構建與鑒定 利用ClonExpress? Ultra One Step Cloning Kit進行雙酶切后的pCold I載體(Sac I和BamH I)與S1基因的同源重組連接反應,將連接產物轉化入DH5α感受態細胞,涂布于羧芐青霉素抗性的LB固體培養基。次日,挑取單菌落,提取質粒進行PCR鑒定,經鑒定正確的重組質粒pCold I-S1送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
1.2.4 重組蛋白S1的表達與純化 將重組質粒pCold I-S1轉化至BL21感受態細胞,將陽性克隆BL21(pCold I-S1)接種于5 mL羧芐青霉素抗性的LB液體培養基,180 r/min搖床37℃振蕩培養過夜;次日,以1∶50擴大培養,180 r/min搖床37℃振蕩培養3 h;當OD600=0.6-0.8時,冰浴30 min后,加入1 mmol/L IPTG,150 r/min搖床15℃振蕩培養24 h;收集菌體,超聲裂解后取上清液用His Bind Purification Kit進行蛋白純化,最后以每管1 mL收集洗脫的目的蛋白。
1.2.5 Western blotting鑒定 將純化的S1蛋白在12%的聚丙烯酰胺凝膠中進行電泳;將蛋白轉印至PVDF膜后,封閉液(含5%脫脂奶的PBST)室溫封閉2 h;PBST洗滌3次后,使用兔源anti-S1(1∶1 000)多克隆抗體作為一抗,4℃搖床孵育過夜;PBST洗滌5次后,加入羊抗兔IgG-HRP(1∶5 000),室溫孵育1 h;PBST洗滌7次,使用ECL底物進行顯色,并用Amersham Imager 600成像系統進行圖片采集。
1.2.6 蛋白去內毒素 將提取的S1蛋白按照ProteoSpinTMEndotoxin Removal Kit Maxi for protein &peptides說明書進行去內毒素,簡述如下:取450 μL蛋白樣品,加入適量Binding Buffer J調整pH至3.5-4;加入500 μL的wash solution M至柱體,8 000 r/min離心1 min,以活化柱子;將蛋白和1%的Endotoxin Removal Solution加入活化柱中,混合后室溫靜置5 min;加入10%的異丙醇,混合后離心10 min;加入500 μL wash solution M離心1 min,以洗滌柱子;柱子干燥后,加入50 μL Elution Buffer G洗脫蛋白。使用鱟試劑(LAL)試劑盒檢測內毒素含量,直至內毒素含量最終濃度低于0.05 EU/μg。
1.2.7 體外刺激巨噬細胞 將小鼠巨噬細胞系RAW264.7用完全DMEM培養基在37℃、5% CO2條件下培養過夜(24孔板,2×105個/孔);次日,用1 μg/mL的去內毒素S1蛋白刺激細胞,5 h后收集細胞、提取RNA、進行qRT-PCR檢測。
1.2.8 RNA提取及qRT-PCR檢測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 參照RNeasy Plus Mini Kit說明書方法提取小鼠巨噬細胞系RAW264.7的總RNA,簡述如下:每孔加入500 μL RL裂解液,渦旋振蕩30 s;加至去除gDNA離心柱中,12 000 r/min離心30 s,收集濾液;加入0.5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混合后加至FastPure RNA Columns Ⅲ離心柱中離心30 s;依次加入700 μL Buffer RW1、700 μL Buffer RW2、500 μL Buffer RW2溶液,分別離心30 s、30 s、2 min;柱子干燥后,加入100 μL RNase-free H2O,以洗脫提取的細胞RNA。
參照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說明書方法將RNA反轉錄為cDNA后,利用qRT-PCR檢測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mRNA水平,反應體系(20 μL)為:稀 釋 的 cDNA(40 ng),2×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Rox),上游引物(10 μmol/L),下游引物(10 μmol/L),RNase-free H2O補足。將反應混合液置于ABI 7500熒光定量PCR儀進行基因擴增,反應程序為:95℃預變性 30 s;95℃,5 s;60℃,60 s,40個循環。以2—△△CT方法計算熒光值并以管家基因為內參計算相對表達量,qRT-PCR中使用的引物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
以pUC57-S為模板,克隆目的基因S1,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圖1)顯示條帶大小為2 010 bp,與預期一致,表明目的基因擴增成功。

圖1 S1基因PCR產物電泳分析Fig. 1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S1 gene PCR product
將擴增基因S1與雙酶切后回收的載體pCold I進行連接,連接產物轉化入DH5α感受態細胞,以羧芐青霉素抗性篩選陽性克隆,提取質粒并進行PCR鑒定。電泳結果(圖2)顯示,目的條帶S1大小正確,重組質粒pCold I-S1測序正確。

圖2 重組質粒pCold I-S1的PCR鑒定Fig. 2 PCR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Cold I-S1
將重組質粒pCold I-S1轉化至BL21感受態細胞,構建重組菌BL21(pCold I-S1)。將陽性克隆接種于羧芐青霉素抗性的LB液體培養基,37℃振蕩培養至OD600= 0.6-0.8時,加入IPTG誘導表達后進行SDSPAGE分析。結果(圖3)顯示,在75 kD處有目的條帶,即含His標簽的S1蛋白正確表達,且主要為包涵體表達,上清表達量相對較少。

圖3 S1蛋白的SDS-PAGE分析Fig. 3 SDS-PAGE analysis of S1 protein
將重組菌BL21(pCold I-S1)按照2.3的誘導培養條件進行大量表達,超聲裂解菌體后取上清液使用Ni2+親和層析柱純化目的蛋白,并結合12% SDSPAGE電泳觀察分析。結果(圖4)顯示,目的蛋白分子量約為75 kD,有明顯條帶,與預期相符,即已獲得濃度、純度較高的可溶性表達的S1蛋白。

圖4 純化后S1蛋白的SDS-PAGE分析Fig. 4 SDS-PAGE analysis of purified S1 protein
以兔源S1多克隆抗體進行S1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結果(圖5)顯示,在75 kD處有一條明顯的特異性條帶,表明目的蛋白能與S1多克隆抗體發生強烈的反應。

圖5 純化后S1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鑒定Fig. 5 Western blotting identification of purified S1 protein
將狀態良好的RAW264.7細胞鋪板過夜;次日,使用去內毒素的S1蛋白刺激細胞,5 h后收集細胞,通過qRT-PCR檢測細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趨化因子(MIP-2和IP-10)的mRNA水平,評價RAW264.7細胞的活化水平。結果(圖6)顯示,與未刺激組相比,S1蛋白能顯著提高細胞因子IL-1β(30.9 倍,P<0.001)、TNF-α(2.6 倍,P<0.05)和趨化因子MIP-2(32.18倍,P<0.01)、IP-10(1.5倍,P<0.05)的表達水平。

圖6 S1蛋白刺激RAW264.7細胞后的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表達水平Fig. 6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RAW264.7 cells stimulated by S1 protein
SARS-CoV-2傳播性極強、容易變異,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15],但是目前尚無針對該病毒的特效藥,因而針對其疫苗的研制和診斷技術的開發十分重要。
在SARS-CoV-2的4種結構蛋白中,S蛋白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是基因組中變異最大的部分,與其他冠狀病毒序列的同源性比N蛋白低,特異性優于N蛋白[12,16]。與同時使用S蛋白和RBD蛋白進行免疫測定相比,單獨使用 S1抗原即可實現檢測COVID-19抗體的高靈敏度和特異性[7],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S1蛋白作為抗原時,能比RBD蛋白誘發機體產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體[17-18]。
目前已有商品化的SARS-CoV-2 S1蛋白,它們大多利用哺乳動物細胞及桿狀病毒-昆蟲細胞系統生產,但技術復雜、價格昂貴等缺點限制了其在大規模生產中的應用[19]。與其他表達系統相比,大腸桿菌原核表達系統因其簡單、快速及成本最低的優勢,已經成為廣泛用于表達外源蛋白的宿主[20]。已有研究表明,原核表達的SARS-CoV及SARS-CoV-2 S1蛋白能夠誘導機體產生較高的免疫反應[21-23]。但是,S1蛋白的可溶性表達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選用能提高蛋白溶解度和穩定性的pCold I原核表達載體[24],在低溫下促進目的蛋白的表達。本文構建的BL21(pCold I-S1)重組菌經大量誘導表達后,使用Ni2+柱親和層析純化細菌的裂解上清液,可得到濃度和純度較高的S1蛋白,且Western blotting結果表明,該蛋白能與商品化的S1多克隆抗體發生良好的反應。
巨噬細胞是參與機體免疫應答的主要細胞之一,它的活化是激發細胞因子介導產生的免疫病理的主要因素[25]。COVID-19患者血清中的促炎細胞因子(如IL-1β、TNF-α、IP-10和MCP-1等)明顯增加,可能導致Th1細胞反應被激活[26-27]。在機體內,IL-1β和TNF-α均具有較強的促炎活性,可誘導產生多種促炎介質;MIP-2和IP-10可以招募活化的NK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促進多種細胞因子分泌;以上效應相疊加,導致機體產生廣泛而失調的炎癥反應,進而引起細胞因子風暴[28]。已有報道指出,真核表達的SARS-CoV-2 S蛋白可以與ACE2相互作用從而誘導巨噬細胞活化,表現為IL-6、MIP-1α和TNF-α等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量明顯上升[29]。以上結論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即RAW264.7細胞在S1蛋白的刺激下,細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趨化因子(MIP-2和IP-10)的表達水平均顯著上調,表明本研究中原核表達的S1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應用于COVID-19檢測方法及防控產品研究的潛力。
本研究成功構建了BL21(pCold I-S1)重組菌,經原核表達系統獲得了純度較高的可溶性SARSCoV-2 S1蛋白。S1蛋白能與S1多克隆抗體發生良好的反應,且能誘導小鼠巨噬細胞上調表達多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