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丹
由澳大利亞主辦的一次國際海軍會議因沒有邀請中俄兩國海軍代表參加,引起媒體特別關注。
據澳大利亞ABC電視臺報道,印太海上力量會議2022(IP22)10日在澳大利亞悉尼達令港召開,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會議首次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出席此次會議。該會議兩年一次。報道稱,中國海軍此前都曾派員參加,2019年,澳大利亞曾邀請六名中國海軍軍官出席印太海上力量會議,但今年因為兩國關系惡化而沒有再度發出邀請。除中國海軍外,俄羅斯海軍也因為烏克蘭問題而未受邀參加這次會議。
此次會議熱點之一可能是中國與所羅門群島最近達成的安全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已引起澳大利亞以及美國等國的極大焦慮。在IP22召開之前,澳大利亞海軍司令努南主持了西南太平洋海上力量首腦會議,所羅門群島等與會。努南稱,“此次會議為海軍、官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深入討論我們在該地區和整個印太地區面臨的重大挑戰的機會。”
一位曾參加過印太海上力量會議的專家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此次不邀請中國海軍參會,與近年來澳大利亞跟隨美國執行對中國敵視的政策是一致的。“最近幾年澳大利亞跟隨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節奏,充當了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
這位專家表示,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和日本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南北雙矛”,澳大利亞是“南矛”,日本是“北矛”,澳大利亞一直以“副警長”身份自居,對中國加以抹黑和遏制。“不邀請中國代表參會對于中國海軍并沒有任何損失”,印太地區國際性海軍會議不邀請中國這個地區大國參加,缺少了中國聲音,受到質疑的是該會議的國際聲譽。
相較而言,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防務會議都致力于邀請中國軍方代表參加,這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會議的國際聲譽。始于2002年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會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防長奧斯汀此前公開表態希望能在會議期間與中國防長會晤。這位專家表示,“國家、防務部門之間有矛盾,更應該借助于「些平臺去加強溝通,增信釋疑。而澳大利亞拒絕邀請中國代表的做法,表現出偏執的一面,對此我們只能說感到遺憾。”
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于鐳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實際上是由美國對華政策決定的。“在交流合作上,澳大利亞也是緊隨美國的腳步,對其有利則與中國交流,無利則中斷交流。比如現在澳政府已經嚴控各高校與中國開展科學技術合作。”▲
環球時報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