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 黃繼梅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經濟開發區新型家園幼兒園
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幼兒而言,在幼兒園開展基于中國傳統性涵養為內容的幼兒戲劇活動,是對其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組成。幼兒戲劇活動是基于幼兒身體、語言、思維和社會性的發展規律和以“游戲”為幼兒主要活動而提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基于中國傳統性涵養的戲劇教育是培養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研究者以肥西縣某幼兒園為例,通過觀察、訪談和文獻研究的方式,形成中國傳統性涵養和戲劇教育的內涵體系,并以園所特有的戲劇活動實踐為研究載體進行觀察實踐。同時,筆者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效果,分析戲劇教育活動的現狀和意義。
幼兒戲劇活動是指在保持戲劇元素的前提下,幼兒和成年人在幼兒園、社區、家庭中開展并參與的戲劇活動。以促進幼兒在戲劇活動中產生興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為目的。
戲劇能夠讓他們學習寬容,懂得相互尊重和理解。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在一個安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探索這些技巧,而戲劇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媒介,特別是對于那些難以表達自己的兒童來說,戲劇活動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
現階段幼兒戲劇活動大多處于探索階段,也有部分幼兒園從探索走向創新,繼而生成具有園所特色的戲劇活動。鑒于此,我們結合已有經驗和現實需求,開展基于中國傳統性涵養的戲劇活動實踐。
根據訪談和觀察的結果,已經有部分幼兒園開始對戲劇活動進行嘗試。幼兒園以戲劇活動為手段,圍繞戲劇活動的內容進行拓展和創新。在戲劇活動開發前期,主要借助已開發的課程,進行學習和模仿,繼而加以實施。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為更好地開展具有中國傳統性涵養戲劇活動,幼兒園圍繞傳統性涵養主題進行整體和區域化設計,將傳統文化中晦澀難懂的部分經過環境的設計,轉化成直觀性、簡潔化的視覺體驗,有助于幼兒的理解和吸收。
幼兒園的教學工具主要是為激發幼兒興趣,提供更加直觀的認識和體會。在戲劇活動中,服裝、道具是增添教育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活動是從多角度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教育過程。
戲劇活動是幼兒最喜歡活動形式,幼兒的表演天性在劇場中得到解放。戲劇活動以“演什么,誰來演,怎么演”三步驟進行。傳統性涵養作為根基,教育內容就需要依靠其深刻內涵和價值體系進行開發。
綜合活動是結合多種活動,經過加工和編排,形成多樣化、特色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幼兒園將戲劇活動的相關教育活動進行體系化的整合,將戲劇活動同幼兒一起走出幼兒園,走進社會。
戲劇活動是當下被重視的幼兒教育途徑,很多幼兒園意識到戲劇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戲劇活動的內容也不同。對于大多數幼兒園來說,開展較多的是童話劇、繪本劇或小劇場。
現階段幼兒園在開展戲劇活動時,大多以表演為載體,圍繞戲劇活動的內容和自身經驗進行拓展。實施過程主要經歷了模仿和稍作改動的階段。大多數幼兒園只是圍繞戲劇活動為中心,而弱化了其他領域活動的開發。
具有教育意義和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都可以被選作為戲劇活動的素材。其中心仍在于“表演”,使得戲劇活動的形式局限,導致戲劇活動的劇本不夠豐富,缺少多樣性、創新性和深刻性。
教師不僅要關注戲劇活動的內容和方法,還需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開展合適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實施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位幼兒的表現和需求,做出有意義的干預,不打擾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支持者。
幼兒是戲劇活動的主體。首先,在開展傳統性涵養的戲劇活動之前,可以以輕松愉快的聊天方式開始,獲取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然后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材料。
(1)認知發展
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后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認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過程。認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相對持久且有序的變化。
(2)思維發展
3—6歲幼兒的思維特征屬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戲劇活動使幼兒在理解、閱讀、表達與創造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進行思維的碰撞,有助于幼兒形成批判式思維,并逐漸向高階思維發展。
(3)情緒、情感發展
由于幼兒的情感是毫無修飾的,具有外露性、沖動性、感染性、情境性、易變性等特征,戲劇活動能夠幫助幼兒調節其情緒、情感的控制能力,正確認識積極的情緒與消極的情緒,引導幼兒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
(4)社會性發展
在戲劇活動中的親子活動、師幼活動、同伴活動,能有力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讓幼兒正確認識親社會行為與攻擊性行為的不同,在戲劇游戲與表演中,逐步形成親社會行為,減少攻擊性行為。
(5)表現與創造發展
戲劇活動從本質上能通過語言、肢體、道具的表達與表現,促使幼兒充分地發揮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幼兒在活動中作為參與者,能夠大膽想象并創造人物形象,表現心理活動、體態與動作。
(1)兒童自發性戲劇游戲
在游戲中,他們能隨興所至、自動自發、自由選擇、不受外界的約束,只憑玩者彼此間的默契。“時間”與“地點”不拘,使用的“材料”也隨著地點的轉換而改變。本質上,重視兒童自發內控的動機、內在建構的過程、熱烈的參與以及玩后所帶來的正面情意作用。
(2)以“戲劇”形式為主的即興創作
這類活動多以“戲劇”形式出現,但本質上強調即興創作的過程,目的則以參與者的成長與學習為主。其組成人員是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團體,參與者同時為表演者、制作者及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戲劇活動對幼兒中國傳統性涵養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持續研究的,作為教師也應該多角度地提出實施策略,注重以幼兒為本,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為目的,注重戲劇教育的游戲化,多角度地提出實施策略,提升教師理念,推進家園共建,竭力開發各種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戲劇活動對幼兒中國傳統性涵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