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豐 王大斌 李軍
(瀘州市人民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癥狀以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等表現為主,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則關節逐漸被破壞可引起關節畸形,進而導致殘疾〔1〕。硫酸氨基葡萄糖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基礎用藥,可促進軟骨合成及抑制軟骨分解,并可抗炎,對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具有積極效果;塞來昔布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其為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可明顯促進患者病情好轉〔2〕。但老年患者機體耐受力差,長期西藥治療可出現不良反應,且停藥后易復發;而近年來,隨著中醫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藥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顯示出一定的優勢〔3〕。藤黃健骨片為中成藥,具有補腎、活血、止痛的功能〔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中醫屬“骨痹”“痹癥”“痛痹”“膝痹”等范疇,其發病與肝、腎等密切相關〔5〕。本研究對經中醫辨證為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的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藤黃健骨片治療,并分析其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瀘州市人民醫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患者98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聯合組各49例。常規組男20例,女29例,年齡60~83歲,平均(70.95±5.14)歲,病程5個月至9年,平均(4.39±1.03)年,影像學X線分級:Ⅰ級15例,Ⅱ級25例,Ⅲ級9例;聯合組男18例,女31例,年齡60~85歲,平均(71.46±5.23)歲,病程4個月至10年,平均(4.42±1.05)年,影像學X線分級:Ⅰ級14例,Ⅱ級27例,Ⅲ級8例。納入標準:均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6〕;經中醫辨證為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7〕;納入研究前2 w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及批準。排除標準:藥物過敏者;納入研究前6個月內使用過激素或其他對骨代謝有影響藥物;有肝、腎、肺、心腦血管、造血等系統嚴重功能異常者;伴風濕性或類風濕關節炎者;伴糖尿病及甲亢等;有褐黃病、代謝性骨病、牛皮癬、梅毒性神經病、急性創傷等;伴有骨髓炎、結核、腫瘤等;精神異常者;有感染性疾病、免疫疾病。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湖北愛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16,規格:0.25 g×60粒)口服,2粒/次,3次/d,連續4 w;塞來昔布(西樂葆,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72,規格:0.2 g×6粒)口服,0.2 g/次,1次/d,共4 w。聯合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另加用藤黃健骨片(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570,規格:0.5 g×36片)治療,口服,4片/次,2次/d(早晚各1次),飯后30 min溫水服,連續4 w。
1.3觀察指標
1.3.1中醫證候評分 治療前后,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主癥:關節疼痛(疼痛部位固定,呈刺痛或隱痛)、膝酸脛軟;次癥:運作牽強、活動不利、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脈弦或滑;按癥狀嚴重程度,其中主癥分別計0、2、4、6分,次癥分別計0、1、2、3分。
1.3.2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WOMAC)〔8〕評分 均于治療前后評估,該評分量表包括疼痛(5個項目)、僵硬(2個項目)及軀體功能(17個項目)方面,共計24個項目,按嚴重程度分別計0、1、2、3、4分,分數越高,則表示癥狀越嚴重。
1.3.3臨床療效〔9〕①臨床控制: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且關節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X線檢查顯示正常,中醫癥候評分減少≥95%;②顯效:疼痛等臨床癥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正常,X線檢查顯示明顯好轉,中醫癥候評分減少≥70%且<95%;③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除,且關節活動輕度受限,X線檢查顯示有所好轉,中醫癥候評分減少≥30%且<70%;④無效:臨床癥狀、關節活動及X線檢查均無改善,中醫癥候評分減少<30%;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人數/總人數×100%。
1.3.4血清白細胞介素(IL)-1β與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水平 均于治療前后采集外周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檢測。
1.3.5藥物安全性 觀察治療期間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統計總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理論頻數≥1且≤5的組間計數資料用校正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用秩和檢驗。
2.1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主癥及次癥)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顯著低于常規組(P<0.001),見表1。
2.2兩組WOMAC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WOMAC評分量表中疼痛、僵硬及軀體功能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聯合組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01),見表2。
2.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臨床療效等級分布有明顯差異(P<0.05);聯合組總有效率(95.92%;臨床控制6例,顯效26例,有效15例,無效2例)顯著高于常規組(81.63%;臨床控制3例,顯效19例,有效18例,無效9例;Z=5.018,P=0.025)。
2.4兩組血清IL-1β、MMP-1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IL-1β、MMP-1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01),見表3。

表1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n=49)

表2 兩組WOMAC評分比較分,n=49)

表3 兩組血清IL-1β、MMP-1水平比較
2.5兩組藥物安全性比較 治療期間,常規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8.16%;惡心1例、腹瀉1例、腹痛2例(癥狀輕微且短暫)與聯合組(12.24%);惡心1例、腹瀉3例、便秘1例、腹痛1例(癥狀較輕)〕無明顯差異(校正χ2=0.111,P=0.739)。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老年人群常見骨關節疾病,發病原因主要為衰老、勞損、外傷、肥胖、遺傳免疫及新陳代謝等,其對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0〕。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其中硫酸氨基葡萄糖與塞來昔布為常用藥物,且在干擾病理進程及改善臨床癥狀方面作用明顯〔11〕,但療效尚有進步空間。因此,需要更加高效的治療方案,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高治療效果很有必要。
本研究結果提示藤黃健骨片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患者,可明顯促進臨床癥狀緩解,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治療效果。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筋,且主束骨而利機關;腎藏精,主骨生髓〔12〕;脾主肌,主四肢運動;另膝為筋之府,筋附骨,骨能張筋,而筋賴于骨髓與肌肉的濡養〔13〕。若肝腎虧虛,則氣機失調,血行不暢或停滯或溢出脈外,進而瘀血形成,阻滯經絡,不通則痛〔14〕;另氣血生化不足,筋骨失養,則筋脈攣縮、機關不利及膝痛等;脾虛,肌肉失養,則瘦削及運動無力〔15〕。老年患者肝腎日益虧虛,累及脾臟,氣滯血瘀、筋骨及肌肉失養,則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屬本虛標實,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16〕。藤黃健骨片由熟地黃、骨碎補、鹿銜草、肉蓯蓉、雞血藤、淫羊藿、萊菔子經現代加工制成,其中熟地為君藥,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大補肝腎真陰;骨碎補補腎強骨、止痛,鹿銜草強筋骨、止血,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淫羊藿溫補腎陽、強筋健骨,以上四味藥物共為臣藥,發揮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雞血藤補血活血通絡,為佐藥;萊菔子入脾胃經,降氣化痰、消食除脹,為使藥〔17〕。縱觀全方,共奏補肝腎強骨、活血通絡的功用,標本兼治。另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8〕,藤黃健骨片具有抗炎、消腫、鎮痛、改善血流變的作用。因此,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對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患者加用藤黃健骨片治療,可有效促進臨床癥狀、關節功能改善,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提示藤黃健骨片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患者,可明顯減少血清IL-1β、MMP-1分泌。IL-1β為典型的致炎因子,其參與膝骨關節炎發生發展多個環節,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9〕;MMP-1可裂解Ⅳ、Ⅴ、Ⅵ等型膠原及纖維連接蛋白、粘連蛋白、明膠、彈性蛋白等,參與膝骨關節炎關節軟骨的破壞〔20〕。本研究所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可刺激正常糖蛋白產生,抑制軟骨細胞損害,并可抗炎〔11〕;塞來昔布可抑制環氧化酶-2,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并可抑制炎性反應〔21〕;另藤黃健骨片中熟地黃、肉蓯蓉、淫羊藿、雞血藤等具有抗炎作用,骨碎補具有抑制骨質增生、延緩軟骨退變的作用〔22〕。以上藥物聯合應用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病情程度。此外,本文結果提示,在常規西藥基礎上聯合應用藤黃健骨片具有較好安全性。
綜上,藤黃健骨片聯合常規西藥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患者,可明顯促進臨床癥狀改善,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減輕炎癥反應,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