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慧,邢 艷,劉夢夢,馬向榮,弓 瑩
(榆林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工業的迅猛發展對涂層的防腐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采取防護措施,金屬表面會迅速老化失效,后期維修費用較高,更新代價更為昂貴。因此,對金屬腐蝕問題的研究十分迫切與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3]。
苯并三氮唑(BTA)常被用作水處理劑、金屬防銹劑和緩蝕劑。研究表明,緩蝕劑的緩慢釋放可以延遲由涂層缺陷引起的腐蝕,并顯著提高涂層的耐腐蝕性[4-7]。但由于BTA的活性,使其易與涂料中的一些成分發生反應,導致涂層性能下降。因此,可以選擇與涂料具有較好相容性的容器,將緩蝕劑裝入其中,然后再添加到涂料內[8-9]。納米材料的四大效應使其在防腐、涂料、防水等特種涂料中大放異彩[10-18]。故而用納米材料改性BTA,可以提高涂層防腐性能。
正硅酸乙酯(TEOS)涂層制備工藝簡單,價格低廉,在防腐的各個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推廣前景[17-18]。
作者使用TEOS水解得到納米SiO2并改性BTA,再將改性后的BTA加入涂層中,確定合成納米SiO2微球@BTA的最佳條件,并對性能進行表征,為下一步抗腐蝕性能的研究提供依據。
TEOS、Span 80、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銨、無水乙醇: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氨水: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石油醚:天津市北聯精細化學品開發化學有限公司;BTA: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蒸餾水:自制。
電子天平:ME204E,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破碎儀:FJ-200,上海標本模型廠;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S,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JJ-1,江陰市保利科研器械有限公司;離心機:TGL-16M,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電熱真空干燥箱:DZF-6020,廣州市芊薈化玻儀器有限公司;傅里葉紅外吸收光譜儀:TENSOR37,德國BRUKER公司;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5-4800,日本日立公司;X射線衍射儀:X′Pert Pro,荷蘭PANalytical公司。
在連接有球形冷凝管、滴液漏斗和攪拌器的三口瓶中按V(石油醚)∶V(氨水)=20∶1加入溶液,再加入m(Span 80)∶m(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銨)=8∶1溶液,攪拌均勻,得到油相;將一定量的BTA加入40 mL蒸餾水中,超聲處理30 min,充分混合,得到水相。在中速攪拌下,將水相慢慢加入三口瓶中,1 h加完。高速攪拌,形成油包水型乳液后,調中速。升溫至80 ℃并用冷凝回流裝置,氨水調至pH=8,此時開始滴加一定量的TEOS,1 h加完,t=80 ℃反應6 h,冷卻,將混合物轉移至離心管中,高速離心5 min,反復離心3次,用無水乙醇破乳,離心后置于80 ℃烘箱中24 h,獲得負載BTA的SiO2微球。
乳液外觀見圖1。

圖1 乳液外觀
由圖1可知,乳液呈均態分布,且放置超過90 d不分層,穩定性好。
2.2.1 pH值對乳液性能的影響
控制乳液pH=6~14變化,考察溶液pH值對乳液性狀及穩定性的影響見表1。

表1 pH值對乳液性狀及穩定性的影響
由表1可知,pH<8,溶液呈乳白色,但很快分層,穩定性很差;pH=8,乳液一直呈現乳白色且不容易分層;pH>12,乳液呈現凝膠狀。因此,最適宜乳液pH=8。
2.2.2 溫度對乳液性能的影響
溫度對乳液性狀及穩定性的影響見表2。

表2 溫度對乳液性狀及穩定性的影響
由表2可知,t=50~90 ℃,乳液穩定性先升高后下降;t=80 ℃,乳液最穩定。這可能是由于反應溫度過高時乳液中氨水揮發,且TEOS反應太劇烈,破化乳液平衡。實驗溫度選擇t=80 ℃。
2.2.3m(石油醚+氨水+復合乳化劑)∶m(BTA+水)對乳液性能的影響
設置m(石油醚+氨水+復合乳化劑)∶m(BTA+水)=1∶1[簡稱m(油相)∶m(水相)],并在該比例前后范圍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m(油相)∶m(水相)對乳液性狀及穩定性的影響
由表3可知,m(油相)∶m(水相)過高或過低時,乳液迅速分層。綜上考慮,m(油相)∶m(水相)=4∶5最適合,乳液性能和穩定性最好。
2.2.4m(TEOS)∶m(BTA)對乳液性能的影響
m(TEOS)∶m(BTA)對乳液性能的影響見表4。

表4 m(TEOS)∶m(BTA)對乳液穩定性的影響
由表4可知,m(TEOS)∶m(BTA)=14∶1乳液最穩定。
2.3.1 FTIR表征
SiO2/BTA的紅外光譜圖見圖2。

σ/cm-1
由圖2可知,690~900 cm-1為C—H的面外彎曲振動吸收峰;798、650 cm-1分別為Si—O—Si的伸縮和彎曲特征吸收峰;2 230、2 462 cm-1為Si—OH的面內彎曲振動吸收峰;1 520、1 630 cm-1為BTA的吸收峰。
2.3.2 XRD表征
純SiO2、SiO2/BTA的XRD圖見圖3。

2θ/(°)
由圖3可知,SiO2及SiO2改性后的BTA在25°及20°附近有吸收峰,說明加入BTA后,對SiO2表面性質影響不大。
2.3.3 SEM表征
不同放大倍數下的SiO2/BTA的SEM圖及元素分析見圖4,相關數據見表5。

a 放大2 000倍

表5 SiO2/BTA的SEM分析結果
由圖4、表5可知,合成的產品中w(Si)=36.42%,來源于SiO2,w(N)=0.47%,來源于BTA,說明納米SiO2成功負載于BTA表面。
(1)采用乳液聚合方式,通過一步合成法將緩蝕劑BTA包覆在有孔的SiO2里,制作成有孔的SiO2微球,確定了最佳工藝參數;
(2)通過SEM、FTIR、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介孔SiO2微球的結構及形貌,結果表明,納米SiO2成功負載于BTA表面,納米粒子大小均一,分布均勻,為后續腐蝕的應用實驗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