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炬 賈林平
推動農村電商扶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通過探索農村電商扶貧現狀與發展優勢,分析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合理引進電商人才、打造農特產品品牌等偏遠地區電商扶貧應對對策,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電子商務扶貧是將我國農村扶貧工作與電商產業相結合,通過電商模式加速流通鄉村中的特色產品、傳統產業,從而帶動農民就業,盤活農村經濟,推動農村數字化發展,進而實現脫貧。近幾年,我國針對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工作逐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201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2016年發布的《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國開辦發〔2016〕40號)等。但從總體來看,我國貧困地區農村電商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借助電子商務手段,發揮電商優勢,實施快速、精準扶貧,值得深思與研究。
1.1 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網購進入市場迅速擴張期,農村家庭電子商務產業也進入快速健康成長的新階段,并逐漸呈現快速集聚化發展趨勢。據統計,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迅速,2020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79萬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國網絡銷售額的15.2%。

農村電商行業交易規模及其增長率數據圖
從年均增速幅度來看,農村電商年交易額在逐年增加,年增長率略有降低,但是整體處于上升趨勢。可見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始終保持比較強勁態勢。
1.2 農村電商扶貧現狀
首先,我國農村互聯網建設已初步完成。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區域網民數量規模已達到3.09億,占我國全體網民的31.3%,農村區域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9%。網絡用戶規模還在繼續增長,為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農村電商發展迅速。根據阿里巴巴研究院公布數據分析,2015年以來我國淘寶村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我國共有5425個淘寶村,淘寶鎮數量由2019年的1118個增加到2020年的1756個,年增長率57%。第三,我國電商扶貧成效斐然。到2020年上半年,電商扶貧已累計支持1180個示范縣,對全國832個貧困縣實現了覆蓋。同時國家級貧困縣的網絡零售額達到了684.8億元,與2019年同比增長13.3%,比我國農村整體網絡零售額增速還高8.3%。可見未來農村電商提升空間依舊很大。通過以上數據分析,隨著我國農村互聯網覆蓋率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使用網絡的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網購零售增速明顯高于城市,農村電商促進并提高了農民的收益。
2.1 產品資源優勢。我國農村自然資源豐富,農產品底蘊豐富,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綠色生態環境、特色傳統文化習俗等。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依賴當地特色農業資源及深加工產品、手工藝品、傳統產業等,既能成功銷售農村優質產品,還可進一步提升該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2.2 成本優勢。在農村,企業規模有限,生產加工場地主要是自家用地,人工以家庭成員或本地村民為主,所需技術和設備要求較低,導致生產用地租賃費、管理費、勞務費和稅費等諸多生產成本相對低廉,產品具有較大潛在成本和價格優勢。
2.3 消費市場優勢。就目前來看,我國偏遠地區網絡建設與商貿物流相對落后,當地居民網購商品種類有限、價格較高、配送周期較長。如果改善農村地區電商平臺和物流配送條件,將大幅縮短農民購物時間,降低消費成本,從而刺激和培養我國超過六億人的農村地區網購消費習慣,形成巨大的消費潛力與優勢。
2.4 傳播與發展優勢。農村居民人際關系密切,消息傳播迅速,非常有利于電子商務這種新鮮事物的宣傳,吸引并促使村民積極實施網絡購物或行銷自有農產品等活動,并進一步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促進農村地區整個產業快速提升和地區經濟較快地發展。從長遠來看,電商企業向農村地區滲透發展,將會促進農村地區優勢農產品或資源的開發,對電商企業與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1 基礎設施有待改善。首先,農村互聯網覆蓋率有待提高。截至2021年3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9.8%,而農村地區普及率僅為55.9%。由此可見,農村地區互聯網建設雖有一定改善,但依舊有待加強[1],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推廣。其次,農村交通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電商扶貧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交通設施建設,若路況不佳,將導致物流運輸較慢、產品長途運輸損壞情況頻發、運輸成本較高等現象,甚至有的貧困地區農戶分布較散、位置較為偏遠,大多物流無法到達,導致當地居民購買的產品運不進去,生產的農產品運不出來。這樣不僅限制了當地居民的消費,而且影響了農產品自身的銷售,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電商扶貧的優勢,農村的經濟發展不能得到有力提升。
3.2 地方電商扶貧工作方案有待健全。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在電商扶貧方面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指導意見,但目前來看,在開展電商扶貧的工作中只有政策的鼓勵和指導還遠遠不夠。有些當地政府部門缺乏相對具體、完善的電商扶貧工作方案,對農民缺少足夠資金和技術支持,使其承擔的風險較多,對于電商合作企業在融資入股、政策扶持及減少稅費方面做得也還不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
3.3 專業性電商人才有待充實。首先,大多農戶的電商參與能力較弱。由于電商扶貧地區地處偏遠,各種生活、教育資源落后,本區域人才產出較少,很多走出去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不愿重回家鄉參與建設,導致留守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于網絡了解不足,捕捉市場變化能力較弱,不能及時隨時代發展對產品營銷做出相應調整,使電商扶貧推廣工作成效不佳。其次,雖然我國農村網民數量較多,但真正掌握電子商務技術的農民卻較少。一些貧困地區村民因沒有很好地結合自身產品特點進行電商營銷規劃,缺少認真的市場調研,加之對產品質檢、包裝、運輸等環節的控制管理意識不高,導致售賣的農產品質量受到影響、逐漸出現同質化現象等,不僅影響農民自身實際收入,還對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阻礙。
3.4 農產品品牌建設有待開發。農產品品牌化建設能夠保證農村電商扶貧工作取得更好的網銷成效,能夠很好提升農特產品的銷售量和市場競爭力。不過,目前農村地區農特產品的品牌建設效果不太理想,大多沒有形成品牌效應,致使網銷農產品在豐收季節存在滯銷、滯后現象,嚴重影響了當地農特產品的網銷效果[2]。
4.1 完善農村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首先,發揮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的作用,在農村偏遠地區積極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其次,加強農村道路修繕,保證道路暢通,盡早補齊農村發展短板。再有,逐步增加農村快遞服務網點數量,擴大物流服務范圍,解決好農村地區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最后,當地政府部門應統籌規劃布局,加大蔬菜、水果等農特產品物流倉儲及保鮮專業物流基礎建設,更好推進農村地區電商扶貧工作[3]。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養電商經營主體。為有效開展農村電商扶貧工作,政府應為當地居民的包容性創業提供更多支持與幫助。一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工作方案,鼓勵農村相關人員積極開展電商活動,推進產業與電商進一步融合發展。另一方面,為農村電商活動提供一定社會支持,比如:政府為農村電商經營者在租金、網費等必要配套服務方面給與減免與優惠,通過提速降費降低物流成本等。還有,定期對電商經營人員進行能力培養,并根據經營產品特點幫助制定合理的營銷方式和品牌,以此促進農村電商工作的順利開展[4]。
4.3 宣傳電商作用,培養專業人才。開展線上線下多元化宣傳工作是農民了解電商扶貧的主要窗口:(1)通過廣播或順口溜等農民喜愛的方式進行宣傳,使其了解電商的作用。(2)通過電視、手機等創建相應的宣傳平臺,提升農村電商的宣傳力度。(3)定期組織電商技術人員或電商成功人士對農民進行知識講解或培訓,提升其對電商營銷的認知。建立農村電商人才隊伍是打通農村地區由脫貧到致富的基礎:(1)通過外請、招聘等方式適當引進高學歷、多經驗專業性人才,提升電商扶貧的效率。(2)開設電商培訓機構,定期、不定期加強現有農村電商人才的培訓、培養,使其增強電商意識,提升專業技能。(3)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具有新型農村電商服務意識的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或擔任村官,解決電商技術和管理人才缺少的問題。
4.4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特色產品。首先,打造農產品品牌。在建立和培養農村電商產品品牌意識基礎上,利用互聯網著力打造區域農產品的知名度,然后根據產品特點創建新型營銷方式,最終使農產品走進城市,走向國際,擴大消費者范圍。其次,打造特色產品。將農特產品與地方區域文化相結合,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進行宣傳銷售。例如:對于四川的臘肉、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干、寧夏的枸杞子等農特產品,通過政府及組織機構成立的農村合作社,吸引大量電商創業先進人才從事電商活動,拓寬銷售渠道,實現農民增收、增效,最終達到脫貧致富[5]。
農村電商是改變傳統農業觀念、轉變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農村電商扶貧的重要決策推手。電商扶貧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資源[5],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合理引進電商人才,打造農特產品品牌等措施,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引用出處
[1]李佑靜.農村電商扶貧激發內生動力的啟示:以重慶市奉節縣三坨村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19):159-161.
[2]張巖,王小志.農村貧困地區實施電商扶貧的模式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6(10):58-59.
[3]達賽日.互聯網視域下農村電商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06):26-27.
[4]梁強,鄒立凱,楊學儒,孔博.政府支持對包容性創業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揭陽軍埔農村電商創業集群的案例分析[J].南方經濟,2016(01):42-56.
[5]龔軒,郭小珊,陳睿珍,劉希.“互聯網+精準扶貧”視域下貧困地區農村電商扶貧策略[J].鄉村科技,2021,12(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