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傳統貨代和物流模式帶來了巨大變革,網絡貨運對港口集裝箱集疏港業務也產生影響。文章分析了網絡貨運的類型,并從運力資源整合與業務操作方面、平臺生產流程和操作模式方面介紹網絡貨運在集裝箱貨物集疏港運輸中的應用模式。從提高場站、車隊運營效益和改善安全形勢,提高作業效率、管理效能,帶動汽車后市場板塊發展方面進行積極分析。從市場定位問題,盈利模式風險分析,制度創新風險方面進行風險分析,推動網絡貨運在集裝箱集疏港中的應用。
由交通運輸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于202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給傳統物流企業變革帶來了深遠影響。網絡貨運是指經營者依托互聯網平臺整合配置運輸資源,以承運人身份與托運人簽訂運輸合同,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道路貨物運輸,承擔承運人責任的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活動[][]。傳統的運輸模式是貨主-總包-分包-調車-運輸-收貨方,而網絡貨運平臺模式是貨主-網絡貨運平臺-運輸-收款方。網絡貨運模式在實際運行中,就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信息物流平臺,在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上改革創新,對物流資源集中調度和優化,將人、車、貨等零散的物流進行整合的過程。
這類型的網絡貨運經營者本身就是貨主或者貨源的供給方,掌握物流訂單的分配權。主要是指由擁有自己的運輸、倉儲設施設備、物流園區等實物物流,其母體往往擁有較強的物流業務運作實力,將貨源放在平臺,吸引社會車輛加入,快速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降自身運營成本。比如京東物流的京驛貨車、合同物流下的中國外運、大宗/危化品類的;危化品京博、鋼材行業的安達物流、港口企業青島港物流。
這類網絡貨運平臺的特點是多業務線并行,以自己的物流園區為切入點,直接服務園區里專線運輸企業,盈利模式除車貨配置外,還為企業辦理金融、油卡、ETC、輪胎等物流服務。以傳化為例,在全國建立多個傳化公路港,平臺成立后能夠快速將園區里的專線公司轉化為客戶,為其提供運力服務.
這類平臺既不是貨主,也不是貨物供應商,是接受市場競爭的第三方物流平臺。如滿幫集團、福佑卡車、中交興路,滿幫平臺解決車貨匹配問題,提升了物流效率,加快物流行業信息化、數據化。科技類的中交興路帶貨入局,以車在傳感器、GPS、大數據、車聯網等物流科技產品切入,以技術帶動平臺發展。
在2016年“互聯網+物流”第二階段,國家引入無車承運人的概念,并開展為期3點的試點工作,通過搭建互聯網物流信息平臺為貨主貨主托運人服務.青島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順應業務發展需求,推動互聯網戰略落地,借助互聯網技術完成信息集成和共享,整合社會運輸車輛資源,搭建集客戶、碼頭、場站、車隊一體的“互聯網+物流”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集疏運智能調度平臺,開創了集疏運新模式。
在無車承運人營運模式下,通過與場站客戶合作,整合青島灣港區23家場站的運輸資源,建立集裝箱集疏港智能調度大數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場站業務與碼頭業務的有效對接。在整合運輸資源的基礎上,對港區50家集疏港車隊的運力資源實行統一調配,避免多頭指揮,業務生產組織混亂,運力無法共享,車輛運力浪費,平臺打破原來車隊與場站固定的對應關系,使車輛能夠對接所有場站的集疏港業務,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運務和運力資源共享,有效提高車輛重載率[]。減少了業務的無法統籌安排,作業任務車輛不均衡,運力資源不能共享,生產指揮多頭安排等問題。
管理辦法對網絡貨運企業的系統功能做了要求,并且會對企業的線上服務能力做出認定,只有滿足條件的企業才予核發網絡貨運牌照。在企業的系統層面,明確了八個功能模塊,分別是信息發布、線上交易、全程監控、金融支付、咨詢投訴、在線評價、查詢統計、數據調取[]。其中信息發布方面;平臺系統與場站系統、碼頭系統信息實時對接,確保司機手機端指令實時,線上交易是指在線組織運力,司機選擇指令作業,達成交易,確認作業指令。全程監控方面;集疏運智能調度平臺系統與碼頭系統和場站系統實時對接,生產平臺系統圖形化監控、作業指令信息監控、車輛動態信息監控、空箱軌跡查詢、屬地違章查詢等功能,并有相應的預警功能。碼頭、場站、平臺會根據車輛違章情況給與鎖車,并且上傳屬地管理平臺。金融支付方面;按照區域制訂費率,平臺系統有統計、對賬服務端口,根據司機作業指令起運地、目的地、時間、運輸類型等詳細明細清單結費。咨詢投訴方面是指具備查詢、舉報投訴、結果反饋功能。平臺相應的碼頭空箱信息查詢、船舶計劃查詢、收箱截貨計劃查詢、碼頭進出閘信息查詢、場站集港任務查詢、集疏港信息查詢等功能,而司機端的事件上報功能,為司機在實際運輸中出現情況實時上傳反饋,調度根據反饋實時處理,在線審核。在線評價方面;根據車隊上報計劃出勤、參與出勤、實際出勤、單車效率、集疏港比例、安全情況等評級標準,在安全例會上對車隊調度進行傳達,并對于排名靠后車隊給與教育。查詢統計方面;平臺系統對各類數據可分類查詢和統計分析。在作業指令、車輛動態、場站集疏港信息、碼頭集疏港信息等都可查詢,碼頭車輛作業明細信息詳細記錄了車隊、出勤率、時間段、單車效率等信息并做統計分析。數據調取方面;具備讓交通運輸、稅務相關部門依法調取數據的功能。
在網絡貨運營運模式下,設置不同的用戶權限,實現數據管理和資源流轉分析,根據用戶不同需求設置運營績效指標。平臺系統與碼頭系統和場站系統實時對接,統計匯總碼頭船舶靠離泊計劃、集疏港場地收發箱計劃、場站集港任務、疏港計劃、車輛出勤計劃、車輛作業等信息并生成作業計劃表,在做好計劃信息對接的基礎上,通過平臺化的運營手段,應用智能算法,結合應用程序終端的車輛定位信息,將最優作業指令推送至駕駛員手機終端,駕駛員通過終端接收和確認指令并與平臺實時互動.
首先車隊方面運營收益提高,有以前的單兵作戰到現在平臺統籌安排運力,單車效率提升整體車隊運營收益提高。有以前的多頭指揮到平臺系統的高效服務,為車隊在出勤管理、統計結費、車輛注冊等提升管理效能。場站方面形成良好的集疏港作業環境,所有車輛統一標準模式參與作業。提升了作業效率,避免因碼頭機械繁忙,火車進出時間,道路擁堵的情況產生的壓車等待。減少場站管理成本,平臺系統的應用,減少場站調度的工作強度,降低人工成本。安全形勢好轉,通過屬地管理平臺系統、圖形化系統對車輛實時監控,定時推送違章信息并配合考培標準,讓違章無處遁形。
平臺模式下,網絡貨運平臺匯集了大量社會流動車源和運輸業務,并可依靠智能調度平臺系統、統計對賬平臺系統、圖形化數字監控、線上合同等技術,實現快速精準對接,加速了車、船、貨的周轉。減少人為干預,使得系統直接面向管控車輛成為可能,有利于培養核心運力,加速劣質運力的出清與淘汰,為客戶提供安全穩定、低成本、高效、綠色環保優質的物流服務。
加入網絡貨運平臺的車輛,視同網絡貨運企業自有車輛管理。以碼頭集疏港業務為切入點,可以采取團購模式,將輪胎、燃油、維修、金融貸款、廣告、整車銷售、保險等納入平臺內的商業化運行機制,產生規模效應,實現后市場業務規模效益的擴張[]。
前期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有近350多家企業成為了無車承運人,同時交通運輸部計劃在2020年至少培育出50家無車承運人的頭牌企業,市場集中化程度加強。隨著市場進入者的增多,網絡貨運平臺市場的競爭也將會很慘烈,精準的市場定位很重要,企業首先要結合市場需求以及企業實際情況找準自身的定位,以精準的定位來撬動未來企業市場的發展[]。網絡貨運平臺做到差異化競爭,聚焦一定的區域或者行業。例如滿幫,以小微專線承運商車貨匹配APP切入點,運滿滿和貨車幫合并后,成為車貨匹配的獨角獸企業。
網絡貨運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搭建網絡貨運信息平臺,整合運力和貨源,實現貨主、網絡貨運企業、單車、后市場商戶四大經營主體的良性發展。一方面此類模式需要政策扶持、人力、資源、資金等方面的持續和堅定的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屬于新生事物,還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試錯成本比較高。
網絡貨運平臺屬于新興營運模式,在運輸合同可能存在風險、稅務合規風險、運單數據合規的風險等,與現有公司的財務、合同、招投標等制度和流程都有明顯的沖突。很多企業在網絡貨運運營模式流于形式,從事的業務與貨代平臺相似,缺少信息管理系統。貨物運輸環節可能出現不可抗力風險,面臨法律風險[]。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貨運行業也在由傳統運營模式向“互聯網+物流”生態模式轉變,當然港口集疏運行業也不例外,網絡貨運集裝箱集疏港運營模式正是抓住這次網絡貨運契機,通過整合場站貨運資源、零散社會車輛建立起運力池和穩定的貨源,使傳統業務由線下化變成了線上化,不斷完善集裝箱集疏運智能調度系統,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統一線上數據標準、真實業務標準,實現行業的規模化、效率化,促進集裝箱集疏港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