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志端 王超
本文從云浮農產品物流統籌方案,交通運輸系統,物流信息平臺,產業集群,人才培養等幾個方面分析,從智慧倉儲,智慧分揀,智慧運輸三個方面提出智慧物流發展對策,以期為實現云浮農產品物流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提供參考。
農產品物流是以農業產出物為對象,通過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配送等物流環節,使農產品保值增值,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云浮農產品物流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科技水平研發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整體信息化水平低等。智慧物流融合了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通過對物流賦能,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互,并將整個物流價值鏈上生產、倉儲、包裝、運輸、配送等環節統一起來,形成一種新型物流形式,以改善物流產業,實現其升級與優化。智慧物流能夠實現農產品資源優化,降低供應鏈成本。數字經濟時代,智能技術更加成熟,智慧物流時代已經到來。
2.1 統籌智慧物流發展的整體方案。云浮地區相關部門,要引導地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結合農產品智慧物流發展方案,形成規模優勢,統籌企業資源分配。相關物流企業在政府部門統籌下,充分利用各類信息技術手段,相互協同,相互發展,促進方案的實施。借鑒國家農產品物流智慧發展政策,制定具有云浮市地方特色的政策,統籌社會資源,增強地方政策引導、物流行業專業指導,促進區域物流系統有序推進。從法制、規范、制度等方面助推農產品物流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實現農產品智慧物流發展進程順暢同行。
2.2 完善區域內交通運輸系統。作為大灣區農副產品的“供給地”、灣區物流的“配送地”,建設現代化,綜合化交通運輸網絡,形成多層次聯合運輸方式,是發展云浮市農產品智慧物流的基礎保障。當地現有水路、公路網絡較為發達。水路方面,202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3185.6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8.95萬標箱,珠江水系“黃金水道”的西江貫穿全境;公路方面,2020年末通車里程8912.9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22.9公里,公路貨物運輸量達5547.84萬噸。云浮“十四五”規劃將進一步完善公路網,增建鐵路網,發展多式聯運,完善運輸網絡,同時構建城區智能交通系統,為發展智慧物流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構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2020年云浮糧食種植面積152.92萬畝,糧食產量63.2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39.45萬畝,蔬菜產量60.46萬噸,農產品種植分布在2區2縣1市共55個鄉鎮。如何融合農產品物流信息成為發展智慧物流的關鍵。借助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全市、全農業一盤棋思想為基礎,創設以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連接農產品種植端、物流端、供應鏈端,實現信息互通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平臺憑借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具有在線交易、在線支付、信息發布、產品展示、農產品推廣等功能,將分散的農產品種植區域得以有效串聯,供應鏈環節信息互通,在政府監管之下,實現智能化農產品物流管理。
2.4 引導相關企業參與智慧物流建設。農產品智慧物流注重信息流與農產品物流快速、高效、暢通地運轉,集約性強。因此,需要云浮地區相關部門、行業、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參與建設,將農產品智慧物有限銜接。例如,郵政業融合農村電商體系,供銷社融合社區團購開展新零售體系,云浮淘寶直播基地融合農產品直播電商體系等。通過揚長避短,充分融合社會資源,開展智慧物流建設。

2.5 形成智慧物流產業集群。云浮市地處粵西,作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本地農副產品在廣深和港澳市場具有傳統優勢。通過聯通大灣區和西南內陸農產品物流的聯合運輸網絡,能夠有效連接該市16個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家首批認定的灣區“菜籃子”產品加工企業,以及全市其他物流企業,郵政業,電子商務企業,形成區域內智慧物流生態圈。區域產業集群將農產品供應鏈,消費者需求結合在一起,將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形成一個綠色農產品智慧物流生態圈。
2.6 雙元育人培養綜合物流人才。作為農業大市,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和融灣發展戰略,云浮需要大量扎根本土、服務于農產品流通領域的農產品物流綜合人才。當地目前只有一所開設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模式較單一,農產品智慧物流人才危機日益嚴重。基于云浮在農產品物流產業鏈上的人才需求特征,直面“產業鏈”辦學,從產業鏈的需求倒逼專業走出去,對接產業,對接需求,加快農產品流通人才培養。結合地方高校培養新型物流人才,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進一步豐富農產品流通人才培養模式,為云浮輸送高級物流人才,成為農產品物流智慧化發展有力支撐。
通過完善云浮地區交通運輸系統,在智慧物流總體方案的統籌引導下,集結農產品物流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在雙元育人人才培養的支撐下,通過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建立智慧倉儲、智慧分揀、智慧運輸,形成云浮農產品智慧物流系統。
3.1 智慧倉儲。在傳統農產品物流系統中,倉儲管理方式手段較為呆板,尤其是農產品庫存控制方面,由于其生鮮食品的特性,對農產品庫存精準度的控制要求極高。云浮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傳統的備貨方式很容易造成“牛鞭效應”,為保障農產品配送的“準時制、即時制”,智慧倉儲成為農產品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農產品智慧倉儲體系建設應需而生。在智慧倉儲系統中,借助5G互聯網技術,物流信息系統可以達成即時發貨效益,同步連接農民、供貨商、銷售商和最終消費者,實現農產品物流碎片化場景。數字物流時代,農產品物流可以利用大數據實現數據備貨。當地農產品流通渠道有區域內和區域外兩個方向。作為常住人口基本維持在200多萬的地區來說,區域內農產品終端消耗量也不容忽視。而區域外流通主要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農特產品向北方省市的輸送。農產品流通方向較為集中,基于此,收集區域農產品消費者行為、需求信息,進行消費者意愿挖掘,沉淀大量的數據模型,最終實現數據備貨。
3.2 智慧分揀。目前云浮地區農產品分揀自動化程度較低,勞動密集程度較高造成分揀作業時間久,分揀成本高等問題。智慧分揀系統能進行定制化策略和地址解析優化,確保預分揀準確率,提高分揀效率。智慧分揀和人工分揀區別見表1:

?
3.3 智慧運輸。在農產品運輸中,因為其具有包裝簡單,品種多,單價低,時效要求高等特點,運輸安全以及車輛路線優化顯得尤為重要。運輸安全方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物聯網多維智能運輸系統,對車況、路況以及駕駛人狀態進行實時監管管理,對潛在危險及時發現并預警確保物流運輸安全。智能運輸安全系統見圖1:車輛路線優化在定量方式上主要有蟻群算法,旅行商問題,遺傳算法等經典數學模型,將模型利用計算機編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產品運輸道路路徑優化。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已有的運輸模式基礎上進行優化。云浮市農產品主要是向外流通,由于運輸具有雙向來回的特性,將農產品運輸到銷售地的車輛,往往空載運回,同時,當地郵政業運輸中,快件每天被大量流入云浮市,只有少數快件向外輸送。因此造成運力浪費,與國家提倡的“綠色”、“低碳”理念,云浮市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相違背。運用智慧運輸理念,借助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將農產品運輸車輛和郵政業運輸車輛進行互通融合,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綠色郵政業發展,推動節能減排,暢通微循環,推進云浮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產品物流和郵政業協同發展,互利互贏。
數字物流時代,云浮地區發展農產品智慧物流面臨機遇與挑戰,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對于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云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智慧倉儲,智慧分揀,智慧運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農產品物流不足之處,推進云浮農產品智慧物流建設進程。
引用出處
[1]張進疆.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現代農業裝備,2014(01):60-63.
[2]姜大立,張巍,王清華.智慧物流關鍵技術及建設對策研究[J].包裝工程,2018(23):9-14.
[3]朱雪麗,陰麗娜.智慧物流背景下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研究[J].保鮮與加工,2020(6):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