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青,蔣樹文,錢宇鋒
(1.杭州國電機械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30;2.杭州和迪機電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30)
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簡稱PCCP),適合于制作大口徑壓力管滿足城市引水工程、供水系統、大型排污管道工程以及大型火電廠和核電廠的循環水管道的要求,特別適用于高水壓、大口徑、長距離輸水管道的工程應用[1]。水壓試驗是檢驗成品PCCP質量的最重要環節[2],以檢驗管道在規定內水壓力作用下和一定覆土深度處的安全性、可靠性[3],分為內壓試驗和外壓試驗。新設計的PCCP是否能抵抗得住地下一定深度處的覆土載荷而不出現裂紋、漏水等缺陷,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進行型式試驗[4],而成品PCCP外壓試驗機正是用來做PCCP型式試驗設備之一,以用來驗證PCCP產品能否滿足技術規范,檢驗其能否避免在特定的覆土深度、輸送壓力下而產生爆裂等失效現象的專用設備,其在PCCP制作工藝過程的用途,如圖1所示。
圖1 成品外壓試驗機功能示意
成品PCCP外壓試驗機多數原理是采用機械壓力的傳遞法,試驗管體的裂縫荷載和破壞荷載。新規格或特殊定制的PCCP進行型式試驗時,通常采用集中一點、兩點或多點施加外載荷,并將此外載荷從小到大分成若干加載段,逐階段同步加載和保壓,同時觀察所試驗的PCCP管體上有無裂縫及寬度或剝落現象。在輸水工程中所給定覆土深度參數,計算出抗裂所要求的外載荷試驗下,PCCP預應力區水泥砂漿保護層不出現長度大于300 mm,寬度大于0.25 mm裂縫或其他剝落現象,則此規格或定制的PCCP即為合格[5],可以定型量產。
目前,國內很多PCCP廠家外壓試驗機預加外載荷多數采用千斤頂,將其置于大梁和次梁中間施加集中載荷,千斤頂通過機械方式將壓力加壓到PCCP上端部分,來模擬覆土、其他地面載荷對PCCP進行型式試驗,此方式雖簡單、成本較低,但最大試載荷偏低,操作不方便,自動化水平較低,試驗數據記錄無自動存儲,容易導致試驗記錄不完整。
此外,PCCP埋置深度越來越深,輸送水壓越來越高,隨之PCCP抗裂試驗外載荷值的要求越來越高,故設計一種適用全規格系列、大載荷的新型PCCP外壓試驗機成為迫切要求,其結構強度、整體穩定性滿足高載荷工況下試驗要求,并且操作簡便、穩定可靠,自動記錄、存儲試驗數據,能打印試驗時程曲線。
本文簡述了一種采用6只油缸同步均勻加壓,總共能提供3 500 kN的新型PCCP外壓試驗機,介紹其主要技術參數、組成、控制原理及試驗方法,并驗證其設計結構強度和穩定性。
此設備是用于試驗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抵抗外壓能力的專用試驗機,能適用GB∕T19685-2017《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標準的PCCP,能自動或手動施加試驗外載荷,并自動繪制、存儲載荷時程曲線。該設備主要適用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適用技術參數
如圖2所示,成品PCCP外壓試驗機主要由金屬鋼結構、液壓系統及微機控制系統組成。金屬鋼結構由底梁、立柱、方銷、大梁、次梁、平臺及斜梯等組成,底梁是把試驗管固定在試驗機的中心位置,立柱與方銷是承受油缸加載時由大梁傳來的拉力,大梁是固定油缸及承受油缸產生的推力,次梁是把試驗機的集中載荷轉換為線載荷后加載到試驗管上,立柱、底梁與基礎相連,液壓系統則是由液壓站、管路、液壓缸等部件組成,微機控制系統施加試驗外載荷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其控制原理如圖3所示。
圖2 成品PCCP外壓試驗機外形
圖3 微機控制系統原理
微機控制系統是根據試驗外載荷、液壓系統油壓、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電壓一一對應的線性關系,即F正比于液壓系統壓力p和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模擬量電壓U,其關系表示為:
式中:F為試驗外荷載,kN;p為液壓系統壓力,MPa;A為油缸面積,mm2;U為壓力傳感器所檢測到的電壓值,V。
外壓試驗機工作時,液壓系統中的壓力傳感器所檢測的油壓電信號,通過A∕D轉換器被送入微機,微機根據電壓U×模擬系數×活塞面積A實時換算成外壓載荷F,并與此時試驗段壓力值比較,若未到設定壓力,微機發出控制指令經D∕A轉換后,控制液壓比列閥,驅動電磁閥芯,使液壓系統按既定要求壓力加載和保壓。
如圖4所示,首先啟動設備,按10%F進行預加載,保壓3 min,接著卸載至零,檢查設備是否正常并調整顯示儀器至零,然后連續勻速加載至80%F,保壓1 min,接著加載至90%F,保壓1 min,接著加載至100%F,保壓3 min,若出現試驗標志,試驗結束。若加載至100%F時未出現試驗標志,而試驗目的對此有要求時,應繼續按5%F分級加載,每級保壓3 min,直到出現試驗標志,試驗結束。若加載至100%F時未出現試驗標志,而試驗目的對此無要求時,則繼續按5%F分級加載,每級保壓3 min,加載至110%F并保壓3 min后,試驗結束[6-7]。設備也可按用戶需求的加壓分段和保壓時間參數進行試驗。試驗時,每次加載,均需觀察和記錄有無裂紋,測量其寬度。
圖4 操作流程
設備結構設計時,主受力鋼結構立柱是采用背對背雙槽鋼2[36C,外側布置t=8 mm連接板,槽鋼腹板針對每一種PCCP管規格開相適應的插銷用方孔,孔周邊貼板補強,立柱下端與基礎相連,布置3個方向的斜撐,斜撐下端與基礎相連;大梁以○(650∕950)×450,兩側t25上下t42魚腹形焊接箱型鋼;方銷采用○138×186,兩邊t32上下t35焊接矩形鋼;次梁采用○480×380,兩側t12上下t16焊接矩形鋼,油缸連接處貼板,內側布置三道筋板進行加強;底梁選用20號槽鋼并布置加強筋板,并與兩側立柱焊接相連,下端置于基礎之上。
設備結構建模時,利用軟件Hypermesh19.0的建模工具,根據設計時的尺寸和連接要求建立模型。此模型金屬結構主受力結構材料采用Pshell殼單元,Q345D,材料卡片MAT1,彈性模量E=210 000 MPa,剪切模量G=81 000 MPa,泊松比Nu=0.3,密度RH0=7 850 kg∕m3;PCCP采用實體單元Psolid建模,材料卡片MAT1,彈性模量E=35 500 MPa,剪切模量G=9 750 MPa,泊松比Nu=0.2,密度RH0=2 500 kg∕m3[8],并以DN4000標準管為例建模計算;橡膠采用實體單元Psolid建模,材料卡片MAT1,彈性模量E=2 000 MPa,剪切模量G=600 MPa,泊松比Nu=0.49,密度RH0=1 000 kg∕m3;建模后如圖5所示。
圖5 外壓試驗機模型
設備結構建模后,以25×25單元大小對各個部件分別劃分網格,共劃分313 348個網格單元,其中殼單元176 538個單元,實體單元136 810,網格圖如圖6所示。
圖6 外壓試驗機網格
大梁與方銷、方銷與立柱、油缸外缸上端尾部與大梁、油缸內桿下端與次梁均設置殼殼接觸,PCCP管與上下橡膠以實體實體接觸,上下橡膠與次梁、底梁設置實體殼的接觸。
以底梁、立柱與所有與地面接觸的節點為設置約束點,約束此處節點X、Y、Z平動;以6只油缸共3 500 kN施加外壓載荷。油缸作為外壓載荷源,通過油缸兩端沿Z軸分別上下傳力,上端通過大梁、立柱傳遞給基礎,而下端通過次梁、上側橡膠墊板、PCCP、下側橡膠墊板、底梁傳遞給基礎。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試驗機整體及主要部件強度分析結果表現為:整體表現為最大變形發生在次梁及PCCP的上部交接位置,為17.8 mm,最大局部應力261 MPa,位于底梁的筋板處;主要部件中,立柱局部最大應力225 MPa,位于斜撐與槽鋼連接處;大梁中部應力136 MPa左右,局部最大應力245 MPa,位于方銷與立柱的接觸處外側;試驗用的DN4000 PCCP最大應力32.5 MPa,位于PCCP承插口的上側;方銷局部最大應力分別為257 MPa,位于其與大梁接觸處。
圖7 靜力學分析結果
從上述分析結果表明此PCCP外壓試驗機的結構強度滿足3 500 kN工況下試驗要求。
結構屈曲是指結構喪失穩定性,也稱歐拉屈曲,是以小位移小應變線彈性理論為基礎[9],分析中不考慮結構在受載變形過程中結構構形的變化,在外力施加的各個階段,總是在結構初始構形上建立平衡方程,當載荷達到某一臨界值時,結構構形將突然跳到另一個隨遇的平衡狀態,求解方程,用公式[10-12]可表示為:
式中:[K]為結構的彈性剛度矩陣;[KG]為結構的幾何剛度矩陣;λi為特征值(臨界荷載系數);i為模態階數值,i=1,2,3,…。
求解后可得特征值λi,即臨界荷載系數。臨界荷載系數乘以初始荷載的即為臨界荷載值,此值表示結構作用臨界荷載時結構會發生屈曲(失穩),而λi所對應的為i階模態振型。
分析時以2.2節的工況為屈曲分析的靜力工況,建立一個Load Collectors,選擇EIGRL卡片,求解0~1 000 Hz范圍內第一階階振型及特征值。如圖8所示,線性屈曲分析結果表現為此外壓試驗機屈曲,第一階特征值(臨界載荷系數)為13.8,振型上表現為在XY和ZY平面同時發生扭轉。從上述線性屈曲分析結果表明此外壓試驗機的整體穩定性滿足3 500 kN外載荷工況下試驗要求。
圖8 線性屈曲分析結果
隨著PCCP向深覆土高工壓的發展,根據用戶PCCP定型試驗的參數要求,通過計算確定金屬結構尺寸,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出一種新型PCCP外壓試驗機,為驗證設計計算可靠性,運用Hypermesh 19.0有限元軟件為前處理軟件,進行建模和劃分網格,以OptiStruct2019求解器作為后處理軟件,分析此外壓試驗機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問題,分析結果表明在最大3 500 kN外載荷工況下,此機結構強度、擾度及穩定性滿足PCCP檢驗的要求。
當然,隨著PCCP產品的高覆土及高工壓的發展,抗裂外載荷越高,肯定會超過3 500 kN,這就需要設計者不斷推陳出新,而本文中成品外壓試驗機設計所確定的結構尺寸,所采用外壓試驗機的控制方法,所采用的驗證分析方法希望能為類似外壓試驗機的設計、控制及分析驗證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