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宗,鐘克理,隋晶晶,周紅霞,楊 樺,陶正梁,劉晗光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圖書館,山東 青島266580)
高校圖書館作為圖書資料和信息集散中心,是大學生課堂的延伸和深入,確立以讀者為中心,實現服務育人,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閱讀是知識的獲取、文化傳承的途徑,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生產的主力軍,他們的素質、人格的塑造等決定了民族的未來,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素質及人格的塑造[1]。 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館藏紙質和數字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基礎,真正將圖書館打造成“成長成才成功的搖籃,學生學者學術的家園”。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下簡稱“該?!保┦墙逃恐睂偃珖攸c大學,是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和開展“985 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17 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該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業集團公司、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搖籃”,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該校建有16 個教學院部,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9 000 人,研究生9 200 余人,教職工6 600 余人,分別占全部有效讀者人數的52.23%,25.55%和18.3%(見圖1)。 有效讀者是指借閱證狀態為有效且借閱證未到期的讀者,截至2021 年11 月2 日,該校的有效讀者人數為36 212 人。 由圖1 看出,大學生是該校圖書館有效讀者的主要人群,占據一半多的比重,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借閱檔案數據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圖1 讀者成分分析
按照中圖分類法,利用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Libsys 5.6 的統計功能,得出該校圖書館2017—2019年圖書的借閱量分類統計表(見表1),可以看出圖書的借閱量總體上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其中B 類、F類、H 類、I 類、J 類、K 類、T 類圖書的借閱量下降較為明顯,尤其是I 類圖書的借閱量由2017 年的65 245冊降到了2019 年的44 628 冊,借閱量減少了20 617冊,高居榜首;其次是T 類圖書,借閱量由2017 年的43 854 冊降到了2019 年的36 788 冊,借閱量減少了7 066 冊,位居第二。 隨著圖書的館藏量不斷增加,圖書的借閱量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圖書的借閱率也逐年下降(見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紙質圖書2017 年的館藏量為675 145 冊,2018 年的館藏量為738 397 冊,相比2017 年增加了63 252 冊;2019 年達到了814 516 冊,相比2018 年增加了76 119 冊,但與此同時,圖書的借閱率由2017 年的26.77%下降到2018 年的19.33%,到2019 年更是降到了16.90%,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表1 2017—2019 年圖書借閱分類統計

表2 2017—2019 年圖書利用率分析
筆者于2020 年11 月對大學生進行了紙質圖書借閱問卷調查,收到實際有效答題人次為491 人,調查結果顯示影響該校大學生紙質圖書借閱率的原因主要歸納為如下幾點。
由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資源出版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數據的更新速度快,相比于紙質圖書,大學生在線獲取電子資源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不受時空的限制,同時各高校圖書館每年都在提高電子資源的購置經費,使得電子資源建設得到了
快速發展,影響了紙質圖書的使用。
隨著4G,5G 技術的應用和移動設備的發展,各應用商店App、互聯網站、公眾號、視頻號等媒體的普及,使得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需要的電子圖書進行閱讀,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也沒有借閱冊數和時間的要求,更是節省了親自前往圖書館辦理借書的麻煩,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
圖書館對現有的圖書資源文獻建設缺乏合理性,不同的專業書籍館藏分配不合理,這些專業書籍通常是大學生上課和考試急需用書;熱門書籍的加工和典藏時間較長,不能及時滿足大學生當下的閱讀需求,最終導致讀者總借不到自己滿意的圖書。 長此以往,讀者對到圖書館借書失去了興趣,圖書的借閱量自然減少。
每年出版的書籍品種在增加,書價也在不斷上漲,高校圖書館由于圖書的購置經費有限,為了增加圖書的種類,不得不減少圖書的復本量,造成可外借的館藏圖書數量逐年減少。 即使大學生對在借的圖書提前預約,也只能等待上一個讀者歸還之后才能借閱,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時間,不能滿足大學生當下的借閱需求。
2012 年至今,我校圖書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書香中國·石大閱讀季”活動,并將之打造成了校園的一大文化品牌,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讀書征文、書香食家、我與圖書神合體、館藏圖書知識競賽、朗讀者、閱讀主題海報設計競賽等。 在閱讀季的各項活動中,讀書征文活動讀者的參與度最高,以2018—2020這3 年為例,2018 年征文數量為180 篇,2019 年征文數量為367 篇,是2018 年征文數量的2 倍,2020 年征文數量更是達到了895 篇,基本上是2018 年征文數量的5 倍。 為了鼓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閱讀季的活動,征文競賽結束后會根據參與者的人數分設一、二、三等獎,并頒發獎品和證書,入圍的其他作品也可以領取精美的紀念獎。 該校圖書館成立文宣小組,對歷年的讀書征文獲獎作品進行整理和編輯,出版了《書香中國·石大閱讀季》系列合集,免費贈送給入選作者,對于優秀的獲獎征文推薦校報及《萃園》等媒體刊登,所有獲獎篇目還將在圖書館網站集中展示[2]。
館藏結構是否合理和圖書采購密不可分。 優化館藏結構,要從圖書采購入手。 首先,采訪要把握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傾向,這樣采購圖書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改革現有的采購模式[3]。 現在訂購圖書主要是采訪人員根據電子書目上的內容介紹來提交圖書訂單,由于書目內容介紹比較簡單,采訪人員很難了解圖書是否符合讀者需要,因此訂購的圖書很難符合讀者需求,久而久之,館藏越來越不合理。 圖書館可以請書商定期把樣書送到圖書館,由采訪人員和廣大讀者現場看書,讀者喜歡的、符合要求的留下,不合適的交由書商處理。 這種現場選購的圖書具有針對性,更能符合讀者需求。 最后,做好每年館藏評價工作。 通過館藏評價,工作人員可以了解讀者使用量大、很少使用和不使用的圖書,及時補充緊缺類及熱門圖書,減少“無用”圖書的采購量。
培養在校大學生志愿者作為閱讀推廣人,能夠搭建圖書館與大學生讀者之間的橋梁,拉近圖書館與大學生讀者之間的距離,讓大學生讀者更快、更好地愛上閱讀,而且擴大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員的隊伍,增加了宣傳的覆蓋面,以學生的視角制定更加經濟實效的閱讀推廣方式和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營造書香校園的閱讀氛圍,全面推進建設書香社會、書香中國的目標助力加油。
該校圖書館志愿者協會現有540 多名大學生會員,主要協助圖書館開展各項日常工作。 每位會員在入會時都會參與館內事務的培訓,如圖書的檢索、排架、加工、薦購等流程,對于表現優秀的志愿者,圖書館在每年的讀書節頒獎中予以表彰,并將表彰結果通報到所在院部,量化到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學分中;同時,圖書館對于志愿者協會的辦公地點、辦公設備、活動經費等給予全力支持,從而激勵志愿者在協助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中發揮更加積極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