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從古到今,書齋一直是讀書人的思想家園。書齋名不僅是一個書房的名稱而已,它更是主人人生信仰之所在,往往頗富詩意,而且寓意深刻,妙趣橫生。
陋室
“詩豪”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下一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述自己書房的樸素和簡陋。他還把自己的“陋室”與三國時諸葛亮的“茅廬”以及西漢文學家揚雄的“玄亭”相提并論,表現了他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聊齋
蒲松齡應試落第后,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后根據閑談講的故事加工整理,寫成小說。所以,他稱自己的書齋為“聊齋”。《聊齋志異》就是在聊齋里寫成的。
老學庵
南宋詩人陸游的書齋名為“老學庵”。語自“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陸游一生以坐擁書城為樂,“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老學庵”表達了詩人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和信念,他因此將自己晚年的作品結集成《老學庵筆記》。
項脊軒
歸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書齋名“項脊軒”,有兩重意思。其一:頸之背為項,不大,與脊同在不為人所注意的身體的背面;軒小而北向,居于屋的背面,故以“項脊”為喻。其二:作者的遠祖(歸道隆)宋朝時住在太倉縣的項脊涇,作者自號“項脊生”,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項脊軒”,表示不忘所宗。
七錄齋
明代學者張溥的書齋取名“七錄齋”。他自幼好學,所讀之書一定要親手抄錄,抄了再讀,讀了燒毀,接著再抄,反復六七次,直到背熟為止。
惜字齋
“惜字齋”是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黃宗羲的書齋名。黃宗羲一生著述甚多,他的寫作理念是簡潔明快,惜字如金。
飲冰室
“飲冰室”是近代學者梁啟超的書齋名。“飲冰”一詞出自《莊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一句。意喻自己憂國憂民之“熱”,飲冰方能“消暑”。梁啟超臨危受命,變法維新,面對國家內憂外患的交煎,內心焦灼可想而知。在這間書齋里,他完成了《飲冰室合集》。
綠林書屋
“綠林書屋”是魯迅書齋名。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支持學生愛國運動,卻被一些反動文人誣為“學匪”。魯迅先生針鋒相對,遂把自己的書屋“俟堂”更名為“綠林書屋”。“綠林”意即強盜,“綠林書屋”意即“學匪、強盜寓所”。這間書屋,體現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無畏戰斗精神。
抱殘守缺齋
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取室名“抱殘守缺齋”,并非給自己臉上抹黑,而是因為他生平“嗜古成癡”,人稱“竭其力之所至,不以營田宅,治生產,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契及隋碑,巨若鼎彝,纖如泉珍,旁羅當壁,廣及訣罌登”。這些千年古董,因歷經滄桑,難免殘缺不全,但劉視若珍寶,因此,他的書齋名表達了他甘心一輩子與這些殘缺不全的文物為伴的志向。
十駕齋
這是清代大學者錢大昕的書齋名。
“十駕”一詞,典出《荀子·勸學》。《勸學》篇曰:“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用馬拉車,一天叫做一駕,十駕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馬一天能跑千里,劣馬十天也能跑千里。這是說學習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錢大昕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十駕齋”,就是取讀書做學問須鍥而不舍之意。他早年就以詩賦聞名江南,又與紀曉崗并稱“南錢北紀”,這說明他可不是什么駑馬,而是一匹騏驥。他在“十駕齋”勤勉治學,筆耕不輟,著成《十駕齋養新錄》,后世將其與顧炎武的《日知錄》并稱。他自己則被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等著名學者公推為“一代儒宗”。
(源自“詩詞世界”)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