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淇 吳一二 趙恬
近年來,紅色文化教育的熱度不斷提升,相關的旅游業也蓬勃發展。本文深入探討如何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新媒體宣傳平臺,增強高校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使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到紅色文化熏陶,這對于傳承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創新紅色文化傳播路徑的必要性
正值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熱度大幅提升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走向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從艱苦輝煌走到日新月異,如今已走向光明宏大的未來。這一路走來,紅色文化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創建的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的深刻體現。紅色景點作為紅色文化的物質代表,同時具有觀賞性和教育性兩大特點。一方面,紅色旅游景點能夠帶給游客美的體驗,在觀賞性上不輸于其他旅游景點;另一方面,紅色旅游景點本身具有歷史性,在紅色文化的線下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國紅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從“要我去”到“我要去”,游客主動參與紅色旅游成為新時尚,成為常態化生活方式。調查顯示,2021年參與調查者中,41.7%的游客參加紅色旅游的次數達到3次以上,其中,7.1%的游客紅色旅游的次數超過5次,特別是,40%以上的游客經常自主選擇紅色景區參觀學習。馬蜂窩旅游大數據顯示,今年1月以來,紅色旅游搜索熱度較上年同期增長176%。其中,京津冀紅色旅游區、湘贛閩紅色旅游區和滬浙紅色旅游區的熱度增長最高,分別上漲240%、173%和121%[ 1 ]。
網絡文化沖擊,青年群體的學習意識有所淡化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日益發展,網絡中的各種文化逐漸浮出水面,其中不少不良文化腐蝕著青少年的思想,人們的生活也充斥著八卦、花邊新聞。以抖音為主的一系列新媒體,其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滿足了當下青年群體的各種需求。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青年群體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快,思維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對于紅色文化的自主學習意識卻有所下降。
高校教學改革,呼吁多元化紅色文化教育模式
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提升高校素質教育、擴大紅色文化宣傳的關注力度,各高校也隨之開展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各高校大多通過校內宣講以及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比賽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紅色文化作為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在高校思政教學改革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多元文化無時無刻不在沖擊并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同時,紅色文化與高校教育改革的融合過程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大學生自身學習意識淡薄,對紅色文化認知不夠;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無法客觀全面地傳授相關教育內容。因此,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亟須向多元化方向探索發展。
新媒體在傳播紅色文化方面的優勢
微博
近年來,微博上聚集了很多以大學生為首的青年人,他們日常刷微博,在微博上接受和輸出信息,通過微博熱搜了解社會新聞。所以,利用微博宣傳紅色文化,是深入做好青年人思想的有效途徑。甚至從2011年開始,華中農業大學就在微博建立了首個紅色文化網絡教育陣地——“紅色微博”。此后,這類微博賬號逐漸增加,也獲得了相當大的關注度。微博憑借它自身的瀏覽量大,互動性強,用戶黏性高等特點,在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微信公眾號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微信公眾號也成為傳播新聞信息的新手段。在紙媒運營日漸衰落的今天,一些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新聞媒體開始將紙媒與微信公眾號相結合。例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它在維護傳統媒體地位的同時,也實現了新聞內容更高效、更優質的傳播效果。與此同時,一系列宣傳紅色文化的公眾號逐漸增多,主流媒體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傳紅色文化,既能提升受眾的閱讀體驗,又能維護用戶黏性,有利于宣傳紅色文化[ 2 ]。當然,許多個人創辦的公眾號憑借自身特色與宣傳方式,為紅色文化傳播作出的貢獻同樣不可小覷。
抖音視頻
抖音作為一款短視頻宣傳App,具有互動性強、時效性高、傳播速度快、影音一體等特點,其在新媒體時代下憑借夸張的表現形式和快節奏的宣傳手段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抖音利用多樣的鏡頭語言和聲音渲染對紅色文化進行展示,擺脫了傳統乏味的宣傳模式,將流行元素與傳統元素相結合,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宣傳。
利用新媒體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果的策略
注重紅色文化資源傳播形態的重構
傳統的紅色文化精神主要利用上下級形式進行傳播,例如:發文件、電話會談、開座談會等。利用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舊有的被動接受的模式,提高民眾的參與度和接受度。
大數據環境不斷發展,新媒體的推送內容更偏向于個性化,更具有針對性,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的需求,推送相應的紅色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該受眾群體對紅色文化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3 ]。同時,新媒體平臺的內容制作更加自由,擺脫了傳統傳播方式中內容分散、版面單一、時間限制等局限,可以對紅色文化進行資源整合,從而形成系統性的專題式傳播。
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有針對性地推送和有效的資源整合是利用新媒體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果的一大途徑,可以有效地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拓展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理念
李婷昱、陳昱瑾(2018)把“紅色旅游文創產品”定義為:“運用紅色旅游資源特有的文化主題,通過創意設計轉化成的合乎游客需求的、對紅色旅游資源有紀念性意義的產品?!盵 4 ]在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今天,“文創”已經成為人們口中常見的名詞,而“紅色文創”更凝聚著國家和社會所賦予的使命,同時也獨具文化魅力和精神魅力。所以,如何用好紅色文化身上獨到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怎樣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創承擔起國家和社會賦予的使命,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紅色文創的開發與經營,一直是關注度很高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由于自身題材的特殊性,研發者在很多地方受限。如何既保持紅色題材的嚴肅性,又兼顧文創產品的創新性,是對每一個文創產品研發者的考驗。多一分則太過,少一分則不足的“度”,需要每一個文創研發者去把握。二是容易觸及政治敏感問題,這一點從開始選題到創作結束都需謹慎注意。素材的能用與否、素材的傾向、素材可觸及的領域,都是文創研發者需要仔細斟酌再斟酌的地方。三是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興趣。在中國文創產業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的紅色文創依然只是一顆小苗,如何與各式各樣的文創競爭以為紅色文創在消費者心里爭得一席之地,這也是目前文創從業者面臨的痛點和難點。
在2020年首屆上海紅色文創大賽上,以石庫門建筑門框外形為原型的初心鎖等一批紅色文創產品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由此可見,大眾對于文創的創新敏感度極高,和紅色文創的情感連接度也極強。這同時激勵著文創創新者要不斷突破傳統的限制,適當利用新媒體迎合時代內涵,不斷拓展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理念,增強紅色文創產品敘事能力,進而讓更多人了解并欣賞紅色文創,讓紅色文化通過紅色文創這個橋梁走入人們的心中,增強人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加強紅色文化教育與紅色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
我國的紅色文化遺存分布廣泛、內容豐富?!澳壳叭珖怯浻薪?萬個革命遺址。江蘇亦擁有數量眾多、獨具特色、極為珍貴的以革命遺址(跡)為主的紅色文化標志。據統計,江蘇有革命遺址1700余處?!盵 5 ]但是這些資源往往缺乏宣傳,所以需要利用新媒體的便捷快速、傳播廣泛的特點,積極宣傳紅色文化遺址,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紅色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
紅色文化教育也必須與紅色旅游產業相結合。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高校必須摒棄以往形式單一、內容匱乏、效率不高的教育模式,探索新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要緊跟時代潮流,結合實體紅色旅游產業充分運用新媒體,以增加紅色文化教育的影響和深度,使紅色文化更易被大學生選擇和接受,從而引領廣大青年的思想向正確的道路前進。
打造全新的網絡宣傳陣地,將知名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制作成教育短片和圖片軟文,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現實,用場景再現的方式將受眾與紅色景點聯結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對受眾進行紅色文化教育[ 6 ]。以這種形式對大眾進行紅色景點的宣傳和紅色文化的教育,對兩者的深度融合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對紅色文化傳播的另一種創新。
革新紅色經典故事的敘事策略
在傳統的敘事策略下紅色經典故事多以統一的內容形式出現,這種表現逐漸受到時代浪潮的沖擊。隨著受眾群體的擴大化和信息平臺多元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喜愛參與感強、內容真實性可查以及接收渠道多元的紅色經典故事[ 7 ]。因此,革新紅色經典敘事策略勢在必行。
紅色旅游就是講好紅色故事的最佳方式之一,將好的紅色故事融入紅色旅游開發中,不僅能提升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還能更好地發揮紅色旅游“寓教于樂”的功能。著力推進產品融合,將紅色故事融入旅游產品開發。紅色旅游景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紅色故事進行全景模擬和互動式展示,讓“聽故事”變成“體驗故事”;充分利用演藝手段,將紅色故事融入旅游演藝產品開發,讓“聽故事”變成“欣賞故事”;充分策劃以紅色故事為主題的旅游項目,讓游客在“沉浸式參與”中感悟革命精神,讓“聽故事”變成“參與故事”。
革新紅色經典故事的敘述策略,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提升了受眾的參與感,增加了受眾與紅色文化的互動,進一步保證了文化主體對紅色經典的身份認同感;同時也拓展了宣傳渠道,實現了紅色文化經典盡可能地覆蓋不同的受眾群體。讓紅色文化搭乘新媒體的快車,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傳播,這對于紅色經典故事的傳播是大有裨益的。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故而紅色文化不能停留在某個時代,它應當隨著時代的變革不斷發展。海鹽縣澉浦鎮(南北湖風景區)于2021年6月16日舉辦了紅色澉水初心教育館啟用儀式暨澉浦紅色研學路線發布會和澉浦紅色文化研討會,進一步發揚了紅色文化,打造了紅色研究高地,多次進行實地調研,分別從紅船精神、歷史高光、革命奮斗和當代典范的角度集中展現了澉浦的光榮傳統和紅色事跡。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可以推動紅色文化傳播高質量發展,使其與當今時代主題充分融合,是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條件。
如今,紅色文化品牌建設成為重要課題。品牌方深入挖掘整合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零散分布的文化資源。品牌的興起將會帶動國家紅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也帶動了國家文化經濟的發展,同時人們也將更加能意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紅色文化品牌為響應國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號召,作出了巨大的文化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旅游研究院,馬蜂窩旅游.中國紅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R/OL].(2021-12-16)[2022-04-10].http:// www.ctaweb.org.cn/cta/gzdt/202112/d72ca9beaf8f474b8 0d62caca4d03a69.shtml.
[2]曲薪羽.淺析《中國日報》微信公眾號的特點及優化[J].傳播力研究,2018,2(31):90-92.
[3]龔曦.創新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J].新湘評論,2020(22):45.
[4]李婷昱,陳旻瑾.紅色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綜述[J].大眾文藝,2018(16):57-58.
[5]丁倩.新媒體時代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J].新聞戰線,2019(09):106-107.
[6]楊民仆.創新傳播方式,打造紅色文化品牌[J].城市黨報研究,2021(12):50-52.
[7]仝丹寧.新媒體語境下紅色經典的敘事策略研究——以《故事里的中國》為例[J].青春歲月,2021(17):37-38.
【基金項目】2021年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赤色中國”(編號:S202113121039)。
【課題項目】西安思源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