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張超 張鑫 錢羽 劉艷
【摘要】目的:分析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床旁盲插鼻腸管的應用價值,并闡述其護理干預對策。方法: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癥患者中選擇28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腸內營養支持方式不同分成兩組,對照組(經鼻留置胃管)和觀察組(床旁盲插鼻腸管),并予以護理干預,觀察組間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轉鐵蛋白(TF)等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觀察組重癥監護病房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應用床旁盲插鼻腸管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指標,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行之有效護理干預則是保障以上目標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重癥;腸內營養;床旁盲插鼻腸管;應用;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5-0022-03
諸多重癥患者都存在無法正常進食的表現,極易發生營養不良而影響病情恢復,因此,營養支持成為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ve unit,ICU)非常關鍵的一項治療措施,直接影響著患者康復效果。相比腸外營養,腸內營養更貼合機體生理狀態,能夠獲得更突出的支持效果,同時具備良好安全性,經濟成本低,由此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美國重癥醫學會(SCCM)指出,在重癥患者中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意義重大,能夠縮短患者ICU 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優化患者預后。但是ICU 大多數患者都表現出不同程度腸道功能紊亂,常發生誤吸、返流等表現,引起肺部感染。經由臨床研究發現,經鼻空腸營養能夠預防以上不良事件的發生,保持充足營養攝入,逐漸成為臨床常用腸內營養支持措施。臨床多經由X線、 B超、胃鏡引導置入鼻腸管,但是不適合用于ICU 重癥患者。營養支持也是重癥患者非常重要的診治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關乎患者的康復及預后效果。腸內營養較腸外營養更加滿足人體生理狀態,進而獲取良好的支持效果,總體的費用、安全性也更加優良。所以腸內營養近年得到臨床的重視以及認可。早在2009年SCCM就提出,早期腸內營養屬于重癥患者營養支持的重要診治手段,能夠控制并發癥發生率,直接縮減 ICU 入住時間,改良患者預后。不過,很多ICU重癥患者頻發出現層次不同的腸道性能混亂的情況,如經胃喂養易發生返流、誤吸,使肺部感染。臨床研究結果得出,經鼻空腸營養管腸內營養能夠直接避免返流、誤吸發生,控制肺部感染發生率,同時充分保障營養供給,其正在不斷演變為重要的腸內營養支持方式?;诖耍疚脑?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癥患者中選擇28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床旁盲插鼻腸管的應用價值,并闡述其護理干預對策。具體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癥患者中選擇28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腸內營養支持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經鼻留置胃管)和觀察組(床旁盲插鼻腸管),每組14例患者。對照組男女比例11∶3,年齡(64.27±3.84)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評分(19.78±6.44)分;觀察組男女比例11∶3,年齡(65.78±4.22)歲, APACHE 評分(20.40±7.21)分。兩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比較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均滿足耳鼻咽喉腫瘤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患者主動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者;嚴重并發癥患者。
1.2方法
1.2.1置管方法
對照組經鼻留置胃管。觀察組床旁盲插鼻腸管,置管流程參照Corpak10-10-10進行[1]。(1)先靜脈推注鹽酸甲氧氯普胺(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013,規格10 mg)20 mg,然后在10min后置管。(2)關閉空腸管端口,在飼管銜接處固定導絲連接器,保證其牢固,以免插管期間發生脫落現象。(3)先行測量管道長度,保證能夠進入胃部;使用生理鹽水浸泡導管,及活動間斷水活性潤滑劑,清潔患者鼻腔,將病床頭部抬高30?以上,讓患者取右側臥位;置入導管,緩慢送入胃部。經由胃內pH 檢測或者聽氣過水聲法確定管道進入胃部;然后緩慢置入腸管,最后經由床旁X線確定。(4)喂養方法:選用腸內營養泵泵入營養液,逐漸增加劑量,20 mL/h 初始劑量,最大保持125 mL/h。每次輸注前后4 h 使用溫水沖洗管道,以免引起阻塞。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通過綜合性護理方法。醫護人員需要增進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明確置管開展腸內營養支持的重要性、必要性,贏得配合;查看鼻腔異物,有效清洗呼吸道,順利完成置管。護理措施如下。(1)固定鼻腔腸管。保證導管順利固定,可以在鼻翼處使用膠布固定,腸管開口側使用紗布有效保管;記錄置管時間、腸管長度,定期巡視,以免出現脫落。輸注營養液時需確定導管部位;針對發生躁動患者,合理進行約束。(2)輸注營養液護理。選用泵入式營養液,保持營養吸收;調節合適的營養液溫度,將床頭抬高30?以上進行;逐漸增加劑量,依據患者胃潴留情況合理調整。(3)管道護理。營養液中含有豐富糖類、蛋白質類成分,屬于細菌理想培養基,而空腸沒有殺菌能力,因此預防感染非常必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定時更換管路,管道接口應當處于無菌、清潔狀態,輸注前后使用溫開水沖洗管道,預防阻塞[2]。堵管應對方法:營養液輸注時,如果出現輸入不通暢的情況,營養泵報警時,那么就代表導管堵塞,可運用50~60 mL 溫開水行脈沖式沖管,如果沒有得到改良,接著運用碳酸氫鈉等堿性溶液進行沖管,如果依舊沒有效果,必須盡早替換空腸管。(4)預防并發癥及護理。并發癥的發生同營養液劑量、泵入速度、溫度、營養液污染等息息相關,對此應當維持合適溫度,合理調節營養液泵入速度及其劑量,一旦出現不適癥狀及時予以干預。加強口腔護理,清理分泌物,協助患者保持合適體位,順利完成營養支持。另外還必須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最好充分了解重癥患者病情基礎信息情況,及時觀察患者情緒變化,不斷加大同患者的溝通以及聯系,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如發病機制,診治方法等內容;安撫患者焦躁緊張地情緒,另向患者介紹既往已成功案例,加強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更加積極健康心態,盡早恢復身體。(5)飲食指導?;颊唢嬍撤矫姹仨殘猿挚茖W合理準則,飲選取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護理人員告誡患者,應該更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食物,飲食必須進行清蒸、清燉等方法,控制調味品食用量,能夠更加推動患者的術后恢復。另外醫護人員必須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詳細記載,裸露部位充分做好保暖、消毒工作,主動配合醫生。術后科學做好健康指導,告知患者治療已成功,告知患者和家屬康復階段嚴格按照醫護囑托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保持清淡、軟稀的飲食、保持營養均衡性;告誡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擴散患者的注意力,不斷緩和患者的術后疼痛。(6)強化病房巡視,詢問患者的感受,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假如發現患者有嚴重疼痛等情況,必須及時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 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觀察兩組患者肺部感染、返流誤吸、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檢測兩組患者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清轉鐵蛋白(TF)等指標改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 SPSS 20.0統計學軟件,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使用[ 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 P<0.05則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營養指標比較
觀察組 ALB、PA、TF等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對比
觀察組 ICU 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分別是(12.4±3.5)d、(5.2±1.9)d;對照組ICU 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分別是(16.9±4.6)d、(6.8±2.1)d;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4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 討論
對于重癥患者來說營養支持是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在臨床得到高度重視。一般血流動力學穩定或者外傷、手術48h 以內便可實施營養支持,而腸內營養支持的優勢有目共睹,更貼合人體生理特征,且費用低廉,可以保證腸粘膜完整性[3]。因此腸內營養優于腸外營養。但 ICU患者常使用血管活性、鎮靜鎮痛藥物,以至于胃動力程度不易減弱,經由鼻胃管存在一定誤吸風險,增添肺部感染風險;而空腸營養則可發揮營養支持效果,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4]。而鼻腸管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癥患者營養狀況,減少肺炎發生率。
一直以來,營養支持都屬于 ICU 重癥患者非常顯著的治療措施,備受臨床醫師的重視。通常情況下,手術、外傷48h內,以及血液動力學穩定時就能夠進行營養支持治療。而腸內營養較腸外營養更為凸顯,已經屬于臨床共識。對比腸外營養,腸內營養發生感染等并發癥顯著減少,腸黏膜能夠維持更好的完整性,另外總體費用成本更低。雖然腸內營養支持效果及安全性都明顯好于腸外營養,但因為經常運用鎮靜、鎮痛及血管活性藥物, ICU 重癥患者會多次出現不同層次的胃動力降低,而運用鼻胃管進行腸內營養有著較高的誤吸風險,也極大的遞增了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對 ICU 重癥患者來說,空腸營養不僅具有一定的營養支持作用,同時可以確保腸道功能完整性,預防消化道菌群移位、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礙發生。
鼻腸管有放射介入法、胃鏡下插入法、盲插法。雖然盲插法費時費力,但是可以在床旁進行,相比其他方式更適合重癥患者[5]。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LB、PA、 TF等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CU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鼻腸管營養支持效果突出,聯合護理干預則可促進重癥患者恢復[6-8]。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經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控制返流、誤吸發生率,進而更好的預防肺部感染出現率。由于重癥患者都會出現不同層次的胃腸功能障礙,由鼻胃管開展腸內營養支持患者無法忍耐,而經空腸營養相對而言,患者更加容易忍受,更加推動啟動早期腸內營養,控制返流、誤吸發生風險,所以經鼻腸管行腸內營養治療,屬于非常高效的手段以及方法[9]。綜上所述,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應用床旁盲插鼻腸管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指標,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床旁盲插鼻腸管不但能夠充分改良重癥患者營養情況,還能夠直接影響誤吸及肺部感染出現率,縮減 ICU 入住時間,屬于較為安全、簡單的營養支持置管形式。床旁盲插鼻腸管對于ICU 重癥患者而言,臨床運用作用凸顯,同時全方位的護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黃靜.手法助推盲插鼻空腸營養管在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藥前沿,2019,9(11):203.
[2]? 張沛.兩種鼻腸管床邊盲插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4):158-159.
[3]? 管春霞.床旁盲插鼻腸管在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及護理[J].健康大視野,2019(20):121,123.
[4]? 鄧艷瓊,梁小青,黃石華,等.床旁徒手盲插鼻空腸管在ICU 腦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6):2956-2960.
[5]? 陳雪飛,陳遠鵬.重癥患者床邊盲插鼻腸管的護理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70):65-67.
[6]? 張允,趙成林,周海霞,等.床旁盲插鼻腸管對重癥患者腸內營養喂養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5):2763-2766.
[7]? 苗慧.循證護理在重癥腦卒中后床旁盲插鼻腸管患者中的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發生率影響評價[J].健康之友,2021(9)202.
[8]? 白立紅.危重癥患者應用腸內營養的常見并發癥及護理措施——評《腸內營養護理手冊》[J].中國醫學裝備,2020,17(5):233-234.
[9] 劉秋鳳,李鑫.探討床旁盲插鼻腸管在重癥患者腸內營養中的應用價值[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9(3)307.
(收稿日期: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