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添龍
【摘要】目的:評價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過程中給予推拿手法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南通市中醫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兩組。對照組36例患者開展腰椎牽引的治療干預,治療組36例患者開展腰椎牽引聯合推拿手法的治療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干預后的中醫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癥狀緩解時間、治療總時長及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治療優良率相對于對照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明顯更高(P<0.05)。結論: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實施推拿手法治療干預的有效性較為顯著,能強化患者腰椎功能,使患者的認同程度和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預后。
【關鍵詞】推拿手法;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評分;中醫癥狀評分;治療優良率
【中圖分類號】R24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5-0028-03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指臨床骨科較為多發,由于椎間盤變性、髓核突出及纖維環破裂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等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病癥,也是引發患者平時生活中腰腿痛的常見影響因素之一[1]。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椎間盤退變、外傷、妊娠因素、遺傳因素、發育影響等導致,好發于工作姿勢不準確、青壯年、孕婦及更年期女性群體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集中在腰痛、坐骨神經痛、馬尾綜合征、麻木、腹股溝區或大腿內側痛、尾骨疼痛、腰背痛、下肢放射痛等[2],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可能會導致其他的并發癥發生,不利于患者預后、正常生活和工作[3]。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出現腰腿痛伴腰部活動受限時,應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醫生能結合患者的影像學診斷結果明確患者的病因,積極開展對癥治療。以往臨床中一般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西醫臨床治療干預,但臨床中提倡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中西醫的聯合治療,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得到最大程度的強化。為了分析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南通市中醫院針對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展開了治療對比的觀察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南通市中醫院推拿科收治的7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成兩組(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對照組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36~69(50.46±5.39)歲,病程3個月~5(2.63±1.12)年;治療組36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37~70(50.49±5.42)歲,病程5個月~6(2.65±1.1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診斷檢查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診斷標準[4],且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腰部活動受限、腰腿疼痛、脊柱側凸等臨床表現;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較為嚴重先天性骨科發育障礙、肌肉萎縮性疾病、先天性精神障礙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中途轉院治療的患者及治療依從性較低的患者。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3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腰椎牽引的治療干預。為患者選擇普通的平面牽引床,牽引力和第一次牽引重量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體重的三分之一,此后逐漸增加牽引力,最終的重量和力度以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耐受程度為準。一次牽引治療的時間為30min 左右,其中在牽引治療5 min后要求患者休息1 min,牽引結束后應要求患者在床上靜臥至少30min,半小時后協助患者緩慢起身。1次/d,連續治療10d 設為一療程,結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對最終的治療療程進行明確。
針對治療組3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開展腰椎牽引聯合推拿手法的治療干預,具體如下。(1)搖法。為患者選擇正確的體位,指導患者采用仰臥位叮囑患者將下肢合并,使得患者膝關節組織、髖部組織維持在屈曲狀態,由操作者握住患者小腿組織的上部,以順時針方式搖動治療,并結合患者的耐受程度控制好搖動的頻率及速度;(2)綜合推拿療法。①斜扳法,在對腰部實施松懈之后給予腰部斜扳的治療,在聽到“咔嚓”的聲響后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手法推拿不應應用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1次/d,連續治療10d。②直撥法,由操作者雙手全掌著力,在患者和下肢外側、后側自上而下進行相應的推撫干預,反復多次,一次治療15min。③掌揉法,操作者用右手掌根部著力,揉按患者的腰部、患肢側部,反復多次推拿松弛患者的肌肉,減輕患者的疼痛水平。④叩擊法,以掌擊法和拳叩法的操作,用力叩擊患者的腿部、腰部、臀部的外側和后側。⑤彈撥法,以拇指彈撥法及肘部彈撥法相結合彈撥殷門穴、夾脊穴、懸鐘穴、昆侖穴、環跳穴、委中穴、足三里等穴位。⑥肘壓法,以肘關節著力,沿著患者患側坐骨神經實際情況自上而下進行壓迫,對于重點的穴位應適當的延長推拿時間。(3)壓腰扳腿及抬腿推拿。指導患者采用俯臥位,并對腰部實施有節奏的按壓處理,通過雙下肢后的伸扳法,壓腰的操作適當的增加腰部外力,促使突出物回到原本的位置,達到相應的治療目標和效果。結合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最終的治療時間和療程。
1.3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癥狀緩解時間、治療總時長、腰椎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優良率及復發率等指標之間的差異展開對比。(1)中醫癥狀評分:采用中醫癥狀量表評估患者的腰痛、腰部活動受限等中醫癥狀,總分45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臨床癥狀越嚴重;(2)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3)腰椎功能評分[5],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腰痛評價(JOA)量表評估患者的腰椎功能,總分29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復越好;(4)治療優良率[6]=(優+良)/例數×100.00%;其中優為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直腿抬高在70°以上;良為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患者恢復部分正常生活及工作,直腿抬高在45°以上;無效為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明顯改善或加重。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 t 檢驗;計數資料用[ n(%)]表示,行χ2檢驗。當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及復發率對比
治療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P<0.05),且治療組患者干預后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治療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干預后的中醫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癥狀緩解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時長、腰椎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后的治療總時長、腰椎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及生活壓力的增加,現階段臨床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且發病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趨勢[7]。這主要是由于人們長時間坐姿不準確、久坐及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導致,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水平,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一般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牽引治療,牽引治療雖然能一定程度上推擠椎間盤向前移動,很好地將椎間孔擴大,有效的改善神經根和椎間盤之間的關系[8],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松弛脊柱肌肉,拉長纖維環和韌帶,增加椎體的間隙,減輕椎間盤的壓力及神經根的壓迫癥狀,但無法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醫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痛”和“痹癥”的范疇[9],主要分為寒濕、瘀血、濕熱、腎虛等類型。中醫學認為脊椎和經絡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提倡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益氣活血、調和陰陽、扶正祛邪及疏通經絡的治療原則[10]。推拿手法的治療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狀況,在調整患者神經阻滯興奮情況的前提下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強化相應的消腫止痛及活血化瘀的治療效果。推拿還能調節患者的關節組織紊亂情況,不僅能恢復椎間盤組織,還能擴大椎間隙,減輕神經根組織的壓迫癥狀[11],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達到舒筋活絡的治療目的。此外,綜合性的推拿手法還能提升患者體表溫度,通過熱能傳導作用在病灶組織上,在改善血液循環的基礎上減輕肌肉痙攣的癥狀,減輕組織壓力水平,使得患者腰椎組織水腫嚴重程度減輕,達到最終活血化瘀的目的,促進患者預后,減少疾病復發[12-13]。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牽引治療聯合推拿手法治療干預的治療組干預后的中醫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癥狀緩解時間、治療總時長及復發率顯著低于/短于實施單純牽引治療的對照組;且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腰椎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優良率相對于對照組患者明顯更高,說明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治療中給予牽引治療聯合推拿手法治療的有效性較為顯著,可改善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癥狀持續時間,從整體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由此可知,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建議在日后的臨床治療干預中加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鵬飛,張偉強,韋佳佳,等.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 Meta 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7):62-63.
[2]? 王程,劉潔,馬鑫文,等.“ 三步六法”推拿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遠期效應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4):45-46.
[3]? 龔成,謝瑛,桂沛君.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治療對61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活動度及活動度對稱性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1):599-601.
[4]? 王子揚,冀來喜,梁繁榮.淺析”理任調督”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8):40-41.
[5]? 鄭英杰,李國中.微調手法結合懸吊推拿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10):1087-1091.
[6]? Liu Y,Wang HC,Xiang HF,et al. Expression of HSPA8in Nucleus Pulposu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Its ?E?ect on Degree ofDegeneration[J]. Advances in Therapy,2020,37(1):390-401.
[7] 何天翔,顧非,孔令軍,等.推拿手法結合爬行器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8):3851-3854.
[8]? 張沖鋒,李現林,彭衛兵,等.中藥,針刺,灸法和推拿等中醫療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網狀 Meta 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1,25(17):2781-2788.
[9]? 范思佳,劉傳耀,黃蘭芬,等.電針推拿聯合腰痹逐瘀止痛湯治療氣滯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9,41(3):25-26.
[10]? 齊雨.整脊推拿輔助治療8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預后觀察[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8):187-188,190.
[11]? Djuric N ,Yang X ,Ostelo R ,et al. Disc inflammationand Modic changes show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recovery after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9,28(11):2579-2587.
[12]? 晁建國.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8(4):131.
[13] 邱海權.中醫推拿手法在頸椎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17(8):164-165.
(收稿日期: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