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一名36歲的孕婦在孕檢時發現患有宮頸癌,一面是已經21周的小生命,一面是準媽媽的安危,一家人陷入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抉擇中。
宮頸癌生產意味著雙重風險
“宮頸癌下懷孕會給胎兒和母體都帶來危害,不僅胎兒會受到藥物影響,母體也會因懷孕而導致癌變加速,所以我們不提倡‘留’。”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圍產醫學中心主任、新生兒科教授肖昕表示。
對于宮頸癌患者來說,腫瘤和癌細胞的存在會嚴重破壞宮頸和宮腔的環境結構,大量病變產生的血液和膿液會阻礙精子到達宮腔內,就算精子能僥幸游到宮腔,已經“混亂不堪”的腔內環境也會令受精后的卵子難以著床,無法發育成為胎兒。“如果勉強生育,將會對胎兒和母親都造成很大影響。”肖昕進一步指出,胎兒發育不全主要體現在肺部功能發育不全,可能會出現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很容易令其呼吸衰竭死亡。同時,發育不全的嬰兒體重低、體質弱、抵抗力低下,也會給產后的喂養帶來很大的挑戰,而在懷孕過程中進行針對惡性腫瘤的化療治療,也會對胎兒產生一些藥物影響。
懷孕會使癌變部位迅速增長
臨床上,很多患了宮頸癌的孕婦都要求能留下胎兒,因為一旦手術,可能就意味著會永遠失去再做媽媽的機會了。“所以,醫生一般都酌情考慮,如果是懷孕前期發現宮頸癌,應堅決流產;如錯過最佳流產時機患者本身又有強烈生育意愿,可考慮生產。”肖昕說,最好是在婚檢和早期產檢時就排查宮頸癌。
“對于宮頸癌患者,醫生一般不提倡受孕和生育。雖然宮頸癌早期不會影響懷孕,但如果在懷孕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已經有宮頸癌,那么隨著懷孕,子宮大量充血,母體輸送的營養不僅養了寶寶,同時也會使癌變部位以極其迅速的速度增長。”肖昕介紹,母親身體因懷孕分泌的激素對癌癥也有促進作用,此外宮頸癌的一些征兆,如出血等又會被認為是先兆流產而被忽略,等到生完寶寶再發現時就晚了,預后的效果很不好。更嚴重的是,有的媽媽在分娩之后仍然沒有檢查出自己已經患宮頸癌,相反把出血當成了正常的產后出血,還給孩子喂奶,癌變可能更加難以抑制。
孕前最需要重視三項檢查
事實上,懷孕是一項“高風險工作”,一些潛在的疾病孕前并不會有癥狀或癥狀輕微,但到了懷孕期間,由于全身血量、新陳代謝的速度都增快,癥狀會顯著加重。肖昕表示,婦科、乳腺和口腔檢查是孕前最需要重視的三項檢查。
婦科檢查主要包括B超、宮頸細胞學檢查及陰道分泌物檢查。其中B超主要是了解子宮及附件的健康情況,如觀察有沒有子宮肌瘤與卵巢囊腫。宮頸細胞學檢查則是排除宮頸病變的危險。生殖道感染如霉菌、滴蟲、淋球菌等可以引起宮內感染,有流產、早產等危險,建議先治療再懷孕,所以陰道分泌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女性患有乳癌以為是增生,由于懷孕后激素水平、免疫發生改變,導致腫瘤發展很快,大人性命攸關,孩子可能也保不住,這種例子并不少見。”肖昕最后補充道,口腔檢查也非常重要,因為孕期會給治療帶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