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鳳
摘要:剛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和激素的分泌,經常產生以煩躁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情緒,他們往往對此感到不解,但又深受其苦。一名“學霸”女孩深陷煩躁情緒中不能自拔,心理教師通過意象對話療法幫助她探尋煩躁背后的各種不被察覺的情緒和心理需求——憤怒、壓抑和委屈,從而調整認知,療愈情緒,打開真實的自己,接納真正的自我。
關鍵詞:意象對話;煩躁;覺察;療愈;內在小孩;個案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5-0040-03
一、個案概況
曉敏(化名),女,12歲,初一學生。學習成績穩居班級第一,在班級擔任班長,平時給人一種清朗、爽快、情緒穩定的感覺。做事有條不紊,有責任心,與同學和老師關系良好,但是自述沒有知心朋友。與父母一起生活,父母關系良好,親子關系良好,在家愿意與父母交流學校的事情,但更多是報喜不報憂。經詢問,父母均無人格障礙和其他精神障礙,無重大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曉敏主動求助,希望心理教師幫助她緩解煩躁情緒。
二、輔導過程
(一)意象放松,覺察情緒——憤怒的公牛被看到
曉敏主動來到心理輔導室,說最近總是非常煩躁,我想她肯定是在班級遇到了什么問題,于是耐心聽她訴說。她簡單講了學校和家庭的情況,然后很肯定地告訴我最近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情,只是煩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流淚,她也覺得很莫名其妙,想找到煩躁的原因。
我嘗試用意象對話走進她的內心。意象對話在人的潛意識層面工作,更關注身體感覺,可以有效降低來訪者的阻抗和防御。
我請曉敏先做一個放松練習,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在漸進式肌肉放松之后,我引導她想象從心里出來一個小人兒,像小蜜蜂一樣大小,而且會飛。“它有個特殊功能,就是能與你感同身受。現在它圍繞著你的身體順時針轉三圈,你感受一下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這個小人兒都能察覺到。”
曉敏慢慢地體會著,感受著。過了一會兒,曉敏告訴我頭部有不舒服的感覺,并且感覺到那種情緒是憤怒。緊接著,她看到有頭公牛從里面跑了出來,在四處亂竄。
我告訴她,情緒如果沒有被處理過,在身體里會有各種各樣的搗亂行為。當搗亂行為出現時,不要著急做任何改變,我們需要先看看那頭公牛是來做什么的。我讓她看著那頭公牛,只是安靜地看著它,同時讓她提醒自己注意呼吸,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過了一會兒,她看到公牛停了下來,趴在地上喘著粗氣,顯然憤怒已經慢慢降了下來,但并沒有消失。
當曉敏繼續帶著接納的態度看著公牛時,她發現公牛睡著了。這個過程是曉敏和自己的憤怒共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曉敏覺察到了自己的憤怒情緒,看到自己的憤怒像公牛一樣充滿力量,具有一定的破壞性,但是當它被關注到之后就慢慢降了下來。
在輔導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于憤怒情緒有不同的意象,有的學生會看到一團火,有的會看到凝聚的煙,這與他們的經歷有關。看到火的學生往往比較急躁外顯,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看到煙的學生往往喜歡壓抑自己。不管什么樣的意象出現,心理教師都要引導學生保持著覺知,帶著接納,只要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意象上,那個意象就會慢慢發生變化,學生的情緒也會得到疏解和轉化。
(二)意象對話,釋放情緒——陪一陪“內在小孩”
導致曉敏煩躁的不止憤怒情緒,接下來,我繼續讓曉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同時關注身體的感覺,感受一下身體哪個部位有不舒服的感覺。她很快感到了胸口的憋悶,說那是一種壓抑的感覺。為了讓她釋放那種壓抑的感覺,我試著問她:“如果那個壓抑變成一句話會是什么?”
“一句話技術”是意象對話中通常會用到的方法,當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句話上時,來訪者可以調動自身全部的能量去充分感受那種情緒。曉敏想了一會兒說道:“我不想再這樣了,不想再這樣了。”我讓她重復這句話,她一邊說一邊流淚,看得出來她壓抑得太久了,她內心有很多的委屈沒有被看到。我引導她繼續重復那句話,最后她近乎喊著說出來,喊完之后痛痛快快地哭了起來。
“讓那個委屈充分釋放出來。”我鼓勵著她,靜靜地看著她。擦掉眼淚,她感覺好了很多。我繼續引導她進入意象,這時她感覺到不知所措、心慌,還看到有人在流淚。
每一種情緒都需要被看到,我繼續讓她感受著不知所措和心慌,然后去關注她的另一個意象:她看到了一個6歲的小女孩在哭泣,那是她的內在小孩,我引導她陪著那個女孩,慢慢走近那個女孩,一邊走近一邊關注著女孩的反應:女孩并沒有排斥,似乎渴望著她的到來。我引導她告訴那個女孩:“你會一直陪伴著她,你就在她身邊,你陪著她一起流淚。”過了一會兒,她決定把手放在那個女孩身上,然后去擁抱那個女孩,那個女孩慢慢停止了哭泣,露出了微笑。
“內在小孩”是指人們小時候由于需求和情感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就會在內在形成一個敏感脆弱的空間,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當人們在想象中去陪伴他、安撫他時,那個“內在小孩”就得到了療愈,意味著那些需求和情感在想象中達成了滿足。
(三)調整認知,療愈情緒——打開真實的自己
曉敏從想象回到現實中來時,感覺舒服多了。我們在現實層面對她的憤怒和壓抑進行了探討。由于小學的經歷,她心中形成了這樣一個錯誤認知——“和別人說自己的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會讓對方感受到負面情緒”。在這樣的認知下,她很少與朋友和家人說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總是展現出自己開心、快樂的一面,而且她作為年級第一,也總是希望給他人一種學習很好、狀態很好、什么都可以做到的印象。于是那些不開心的情緒統統被壓在了心底。一次次的壓抑讓她慢慢覺察不到自己的情緒,但是那些不被覺察的情緒一直在心底沒有消失,一直希望被看到,最終以煩躁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在輔導工作中碰到過不少這樣的“學霸”女孩,她們為了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家長、老師和同學,把最真實的一面深深隱藏起來,即使面對最好的朋友也不愿意表達。她們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而完美的代價是情感上難以與他人達成共鳴,情緒難以釋放。久而久之,壓抑被當成堅強,偽裝被當成完美。她們越來越不能做自己,情感開始隔離,呈現出虛假的自我。
為了幫助曉敏調整不合理的認知,我和她探討了適當與別人暴露自己的負面情緒、暴露自己的隱私有什么益處和意義,她恍然大悟:原來適當跟別人傾訴負面情緒,不僅不會讓別人產生負面情緒,而且會讓別人感覺到被信任、被需要,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朋友之間的深層次交流一定少不了情感的傾訴。
三、輔導反思
意象對話是一種中國本土原創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由朱建軍先生創立。意象對話療法以想象為主要方式,運用原始認知系統(即中國人的“象思維”),通過意象來探索、呈現、調節、治愈人的深層心理狀態。作為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意象對話更容易深入無意識,見效快,療效好。
進入青春期,很多學生會莫名煩躁。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他們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但他們并不清楚自己應以一個什么樣的姿態出現才能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喜愛,由此,他們容易陷入焦慮和煩惱之中。青春期學生在情緒表現上已逐漸失去了那種毫不掩飾的單純和率真,在某些場合,喜歡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隱蔽于心中不予表現。另外,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現,學生激素水平發生了很大變化,荷爾蒙水平空前提高,當缺乏情緒出口,又沒有足夠的運動量時,激素就會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困擾,最大的困擾就是莫名煩躁。煩躁是一種復合情緒,是各種情緒的總稱,在煩躁情緒背后還有很多未被覺察的情緒,憤怒、壓抑、委屈等都是煩躁背后的情緒,只有背后的情緒逐漸被看到,煩躁情緒才有釋放和療愈的可能。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對情緒有很多誤解,很多成年人對于情緒也有一些錯誤認知。記得有次排練情景劇時,一個男生因為被反復糾正動作著急地哭了,指導老師對他非常不滿,覺得男孩子遇到點兒小挫折就哭泣是脆弱的表現。誰說男兒有淚不能輕彈?哭泣是最好的情緒宣泄的方式。真正的脆弱不是遇到挫折就哭泣,而是哭泣之后退縮到一個角落里不再奮起,而如果擦干眼淚之后想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勇敢呢?
任何情緒包括負面情緒都是我們內心的一個信使,它攜帶著我們內在的需求和期待,通過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來提醒我們它們的存在。當我們去用心覺察那些情緒,看到那些情緒,并且看到情緒背后的需求和期待,它們就會慢慢離開。
覺察和看到是情緒療愈的開始。意象對話能讓我們走進自己的內心,遇見情緒,療愈心靈。
參考文獻
[1]朱建軍. 意象對話心理治療[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苑媛,曹昱,朱建軍. 意象對話臨床技術匯總[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苑媛,朱建軍. 意象對話臨床操作指南[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李文姣. 心理投射技術在學校心理咨詢中的實踐與應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1):50-55.
[5]吳郁蔥. 意象對話技術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應用的實踐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24):24-25.
[6]秦鳳華,王凱,賈宇. 意象對話技術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初探[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3):51-53.
[7]朱建軍. 意象對話療法中的四德:信愛知行[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4(3):183-188.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