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帥 辛璐璐
摘要:自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時代課題和研究議題。至今其經歷了中外媒體報道、宣介解讀、實踐推進三個階段,表現出傳播目標的明確性、傳播主體的多元性、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傳播行為的主動性等特點,展現出強大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但它仍處于進行時而非完成時,面臨著對內與對外傳播話語的差異、正面傳播與曲解誤讀的沖突、中國供給與外部需求的矛盾、短期傳播與持續傳播的張力等挑戰。著眼未來,中國應注重提升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能力,“造船出?!迸c“借船出?!毕嘟Y合,有效銜接中國對外傳播與外界需要,建立健全中國對外思想傳播的長效機制,不斷開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新話題、新領域、新空間、新境界。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傳播能力;新境界
中圖分類號:G206;D822;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22)02-0113-08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煉升華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治國理政的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創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實踐,確立于黨的十九大并被莊嚴地寫入黨章。它“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1]。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它的對外傳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時代課題和研究議題。新時期面對新環境、新形勢,承接新機遇、新挑戰,細密考察其對外傳播實踐和未來進路,對于我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審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歷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最重要的理論成果”[2],至今其對外傳播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媒體報道階段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早在會議召開前,其就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外媒體記者既是十九大的見證者,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線傳播者。據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統計,報名采訪報道十九大的中外記者共有3 068名,其中,“外國記者和港澳臺記者達到1 818人,外國記者來自134個國家”[3]。他們一同經歷了這一“世界性大事件”,第一時間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中國聲音”傳遞到了全世界。境外記者報道的關注點廣泛,包括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及的中國夢、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建設、黨的建設、脫貧攻堅、“新四大發明”、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的發展經驗等多方面內容。境外媒體關注中國的未來,俄羅斯塔斯社記者基里洛夫·安德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為“一個偉大壯舉”,他表示:“沒有思想的引領,發展就是盲目的;沒有思想的更新,發展就是落后的。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的未來發展會讓世界更矚目?!盵4]在2017年10月18—24日短短一周內,中國進入了“十九大時間”,全球各大媒體聚焦“十九大”。
(二)宣介解讀階段
中國官方的宣介和專家學者的解讀為外界深入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窗口。十九大后不久,習近平作為“中國故事第一講解人”在雙邊、多邊外交場合以多種形式向外國人士宣講十九大精神。2018年4月27—28日,習近平主席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莫迪由衷希望了解習近平對治國理政的想法,其中尤為關注十九大宣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積極回應了莫迪的關切,對于“新時代是什么”,他在談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指出:“進入一個全面的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中一個重大判斷就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過去,我們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要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中國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積極主動地對其他國家的官方機構、媒體智庫、海外華僑華人等群體宣介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11月1日,中聯部在北京舉辦十九大精神專題吹風會,面向外國駐華高級外交官、跨國商會和企業代表解讀十九大精神。中聯部副部長郭業洲表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國人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盵6]同年11月30—12月3日,中聯部主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匯聚一堂,其間在“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會上,中聯部部長宋濤就十九大精神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與現場嘉賓分享了幾點看法:“堅持道路自信,始終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持理論自信,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定制度自信,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堅定文化自信,為解決人類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盵7]中聯部還會同中宣部等部門,針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組織了成規模的宣介團出國宣講,宣介團足跡遍布五大洲。2017年11月16日,“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和世界意義”國際智庫研討會在京舉行,探討十九大成果的國際意義。2018年5月5日,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京大學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成為海內外頂級馬克思主義學者研討的主題。另外,十九大報告10個語種的單行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摘編》中英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的中外文版等也在這一階段出版并向海內外公開發行。
(三)實踐推進階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不僅體現為“言”,更體現為“行”。重點表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改革開放實踐和對外交往行動,以此作用于外界感知,助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出去”。2018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舉行,6月上合青島峰會召開,9月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12月該年度備受矚目的大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8]中國以實際行動表明,它將繼續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努力推動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2019年是奮力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年。元月1日,中美建交40周年,面對美國的施壓遏制,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4月大戲連臺,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中國切實表達了同他國開展軍事交流、增進互信、友好合作、維護和平的愿望;繼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習近平指出,“我們再次舉行高峰論壇,就是希望同各方一道,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更好造福各國人民”[9];此后北京世園會舉辦,中國希望“這片園區所闡釋的綠色發展理念能傳導至世界各個角落”。該年度最重要的議程當屬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10月1日,習近平發出了新時代中國的最強音:“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中國砥礪前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致力于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支持和奉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橫掃全球,習近平強調:“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盵11]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不僅控制住了本國疫情,還積極開展對外人道主義援助,推進新冠疫苗公平公正分配,以實際行動引領國際社會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與此同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正確認識新發展階段,努力把握新發展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踐行新發展思路”[12]。中國以自身責任擔當助推世界走出疫情困境。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中國“于危機之中育先機、于變局之中開新局”,繼續與“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一同“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13],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特點
新時期處于新方位的中國正在以更加自信昂揚、開放包容的心態融入世界,參與國際互動,相較于以往的對外傳播活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具有以下鮮明的特征:
(一)對外傳播目標的明確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目標明確。其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致力于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思想對話,引導世界全面客觀認識中國、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的發展成就和中共領導人提出的一系列中國方案中,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的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個不斷進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頗具生命力的政黨?!盵14]其二,凝聚各方力量,助力中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在這一關鍵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注重加深世界各國對中國發展觀念的理解和認可,促使它們加強與中國在發展思路、規劃、戰略層面的對接,從而在共同發展中推動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通過宣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等實踐,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政黨意識到了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尋求加強同中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其三,構建中國話語,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習近平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1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旨在構建國際傳播舞臺上中國的智慧話語、思想話語、方案話語和力量話語,為中國和中國共產黨贏得更多的國際尊重和認同。中國的“脫貧攻堅”“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等實踐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塞爾維亞前進黨副主席馬爾科·究里奇指出:“中國共產黨帶領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是世界各國政黨學習的榜樣。”[16]
(二)對外傳播主體的多元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以前較為單一的主體布局。其一,官方媒體和機構繼續扮演對外傳播的主角。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國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借助其國內外傳播網絡及時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的新聲音”;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利用各種外交外事場合擔當起了“講解員”;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充分履行了促進國家間文化領域聯系的職能;中聯部推動了黨的新思想的對外交流;中宣部有力指導了全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學習和宣傳。
其二,自媒體的發展極大充實了對外傳播的力量。自媒體為我國對外文化傳播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和方式。[17]借助互聯網等工具,個人、企業、民間團體等以平民化、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參與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活動中,由于他們講述的多是具體的人和事,接地氣,所以渲染性、滲透性、說服力強,容易為國外普通民眾所接受。他們從不同角度、以更寬的廣度對外傳播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三,高校、智庫等研究機構提升了對外傳播的理論高度,增加了對外傳播的學理深度。高校、智庫等研究機構
通過專家學者間的交流,特別是一些高級別的國際學術會議、智庫論壇,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解讀、說明、闡釋,問題聚焦、重點突出、研討深入,有效對外傳播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參與全球治理的路線、方針、政策、主張。上述這些傳播主體還圍繞一些領域建立了“議題關聯”,
最大限度地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高校、智庫等機構合作頻繁,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的觀點通過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在更廣的范圍內進行傳播。
(三)對外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呈現出了“對外大傳播”的格局。一是融合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手段,全媒體對外傳播。人民網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設了十九大新聞中心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多語言、多端口、實時地發布信息和進行報道,并為境外記者提供采訪申請系統等服務。二是元首外交、主場外交、公共外交聯袂登臺,協同發力,全方位對外傳播。元首外交是國際交往的最高形態,有著其他交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價值[18];主場外交充分發揮了中國的主場優勢,以主題峰會和具體合作項目加深了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認同;公共外交則以“更親民”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推動了對外傳播。三是新聞報道、官方宣介與學術研究并舉,全員對外傳播。我國官方媒體和境外媒體等“打頭陣”,以“線下+線上”的文字、圖片、視頻、音頻、漫畫等多種形式快速形象地對受眾進行感官沖擊;中國外交、外事、外宣部門擔當“主力軍”,在國內外利用座談交流、專題討論、吹風介紹等方式,針對外國的黨、政、商、媒精英人士進行宣傳;高校、智庫等充當“解讀員”,通過學術研究與交流對外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是可視傳播、可聽傳播與可讀傳播同步,全景對外傳播。多語種的直播、錄像、紀錄片、圖書出版物等大量發行,用以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受眾的需求。
(四)對外傳播行為的主動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是我國主動采取的對外思想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行為,展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主動傳播意識已經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各個環節。一是主動搭建對外傳播平臺,為境外記者報道十九大創造便利條件。十九大新聞中心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首次設置了融媒體訪談室,
考慮到境外記者的實際情況,報道區準備了十幾種語言文字的書籍資料。二是主動開展對外傳播活動,展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大黨的開放胸襟。不論是官方媒體的報道、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講解,還是外交外事部門的宣介、高校和智庫專家學者的學術研討,都是中國主動實施的對外傳播行為。三是主動采用新技術、運用新手段,塑造中國對外傳播新格局。習近平指出:“我們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盵19]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調動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
專業性媒體和大眾化媒體的力量,開創了中國對外傳播的新局面。四是主動創新形式,分時間、分地點、分場合開展對外傳播。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針對不同受眾采取不同的對外傳播形式:針對在華境外媒體、外國政商學界人士,以新聞發布會、吹風會、研討會等形式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針對外國政府、政黨和各界精英,以領導人通電話、會談會見、駐外使領館外交外事活動、外派宣講團等形式進行中外思想文化交往和信息交流。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面臨的挑戰
十九大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中國的發展意圖得到了詮釋,中國的發展理念獲得了更多國際認同,推動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盡管如此,其仍處于進行時而非完成時,需要應對一系列挑戰:
(一)對內與對外傳播話語的差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與對內傳播雖同屬傳播范疇,實際存在顯著差異,在話語運用上二者不可簡單通約,若直接將國內傳播話語套用于對外傳播則很難形成有效的全球性說服力。目前中國仍未形成一套能夠融通中外、行之有效地闡述與表達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話語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內涵的豐富性、理論的創新性于一體,“在理論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發展規律和建設路徑”[20]。精通漢語的人要對之進行準確理解和把握尚且不易,遑論其他群體。而且,該思想不僅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更是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嵌綿延五千多年的歷史文明基因,“和合”“義利”“大同世界”“仁濟天下”等理念都在其中有突出的顯現。若是脫離中華文化和中國歷史語境,省略中國哲學思維邏輯推理,剛性地推廣政治、外交話語,即便是進行了對象國的語言翻譯,也難以引發國外廣大受眾的興趣、內化深入其心,從而難以達到對外傳播的預期效果、實現對外傳播的目標。
(二)正面傳播與曲解誤讀的沖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傳遞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當代新興大國開展國際思想文化交流、持久深入地融入國際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意愿,本質上是一個國家開展對外交往的正常行為,致力于分享中國國家治理經驗,促進國際社會“讀懂看清中國”,推動世界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其出發點、立足點和落腳點都是積極正面的。然而,某些西方國家政府和一些人始終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出于大國競爭和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對中國所取得的成就、為世界所作的貢獻視而不見,變換手法宣揚“中國威脅論”,曲解、誤讀、抹黑中國正常的對外傳播和交往活動。十九大后不到兩個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簽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描述為“美國的挑戰者、戰略競爭對手”。同年末,西方一些學者和政客大肆鼓吹“銳實力”的概念。2021年3月初,拜登簽發了其就任美國總統后第一份全面應對國際國內局勢的政策性指導文件《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將中國界定為“唯一有綜合實力挑戰美國所建立的國際體制的競爭者”。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該法案由1個撥款方案和4個相互獨立的法案構成,涉及產業發展、貿易政策、外交國防、教育醫療等方方面面,一大目的是展開對華競爭,抵消中國獲得的國際影響力。在此大背景下,中國正常的對外思想文化交流行為被視作“不正?!保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面臨多重人為設置的政治障礙,中國的發展被惡意曲解。
(三)中國供給與外部需求的矛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化解諸多世界難題的“智慧鑰匙和經驗密碼”,其對外傳播既有強大的內部驅動,也有強烈的外部訴求。首先,外部世界希望了解發生在中國的“一切重大事件”。它們渴望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把握中國的內外政策走向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其次,外部世界期待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改革開放40年,“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21]。
“2013—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8.1%,居世界第1位。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國際地位和角色更加凸顯。再次,多國希望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日益崛起為一個全方位世界大國。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典范,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可以從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學習”[23]。一方面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力量、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多元化需要,另一方面是我國對外傳播產品供給的不充分和向度、力度的不精準,傳播內容存在單一重復現象,已有對外傳播實踐主要圍繞各國的政、商、學界精英展開,而缺乏與廣大普通民眾的互動,忽視了對方在“基層經驗”層面傳輸交流的需求。中國供給與外部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四)短期傳播與持續傳播的張力
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品格的鮮明呈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動態發展中的科學理論體系”,作為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它將伴隨實踐不斷豐富、發展、完善。這決定了其對外傳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從持續性來看,目前其對外傳播尚未實現常態化、系統化。在十九大召開期間和之后一段時間,相關傳播活動迅速鋪開,短時間內掀起了國內外宣傳、講解、學習的熱潮,達到了一個“高峰期”。此后,相較于國內傳播、學習、討論、實踐活動的如火如荼,對外傳播則相對冷寂,這反映出我國對外傳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理論與實踐雙重意義上創新的實現,既面臨著理論話語創新和理論體系完善的問題,也存在著現實層面與實踐意義上的創新難題。[24]其對外傳播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面臨著短期傳播與持續傳播的張力。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未來進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遵循對外傳播的一般邏輯,表現為一個不斷增加傳播動力、減小傳播阻力、強化傳播能力、提升傳播效力的過程。其未來推進,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提升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能力
當前,我國的對外思想文化傳播已經引起了從黨和國家決策層到普通公眾的關注,并擁有了一定的傳播工具和手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要取得新進展,需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傳播的重點和要點,切實澄清“為什么要傳播”“傳播什么”“誰來傳播”“向誰傳播”“在哪里傳播”“怎樣傳播”等一系列問題,提升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能力。一方面,這要求從“本我”維度和“他者”維度系統考量,生產高質量的傳播內容。從“本我”維度出發,要注重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世界影響和意義,傳播真正體現思想本質的內容,特別是中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理念與經驗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與行動;從“他者”維度出發,要意識到“內外有別”,了解宣介對象的情況和特點,照顧外部關切和需求,對外界尤為重視、長期關注、與切身利益有關的內容作重點闡釋,對他們理解上可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搖擺不定的地方予以正確有效解讀,加大宣傳的力度。另一方面,這要求從“場域”變遷維度,筑牢堅實的話語基礎、構建科學的話語體系、確立鮮明的話語核心、形成有效的話語方式、樹立堅定的話語自信、培育強大的話語能力。為此,既要總結歸納我國既往傳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也要向世界上具有強大話語能力的大國取經,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系統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不斷提升自己的話語功力。
(二)“造船出海”與“借船出海”相結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不能忽視當今世界的現實,必須清醒認識到,對外傳播領域“西強東弱”的局面尚未從根本上轉變,以美歐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仍處于支配地位,掌握著國際主流媒體和傳播渠道、占據著國際傳播市場的主要份額,“國際傳播模式是從中心向邊緣滲透”[25]。這從一個方面解釋了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政府和政客能夠頻頻在國際社會傳播不良涉華言論、污蔑中國的原因。因此,從戰略維度來看,我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為契機,兼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目標與國際思想領域動態,形成與我國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對外傳播能力,增強我國主導國際輿論走向、供應國際輿論內容、打造國際輿論平臺的“內功”,使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雙重發力,對標先進“造船出海”,提供能夠與美歐國家相媲美乃至超出它們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和信息產品,豐富國際受眾的選擇,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從戰術維度來看,目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無法繞開美歐等國掌控的國際傳播網絡,為此要細化工作方向,使自立、蓄力與借力相結合,在自強的基礎上,努力研究外國媒體、政界、商界、學界、出版界乃至公眾的偏好與特點,突出中外“合作”的一面,淡化“競爭”的一面,擴大知華友華的“朋友圈”,利用多種渠道“借船出?!?,通過多方借力以達到最佳傳播效果,“自內而外”與“自外而內”地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形象。
(三)有效銜接中國對外傳播與外界需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定位不是簡單的對外宣傳和說教,它肩負著讓世界切實理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什么、中國將要發生什么、中國將會為世界帶來什么”的重要使命。它要基于外國政、商、學、媒體界精英和廣大普通民眾等各類群體的特點,把我們“想講的”和國際受眾“想聽的”緊密結合起來,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著力表明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閃耀著人類文明的光輝,它明確表示中國致力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不僅要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中國人民,還要讓它惠及全世界。中國夢是建立在與世界各民族共商、共建、共享基礎上的民族夢想,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美好夢想,而且與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息息相通、高度契合。[26]在與外部世界的交往過程中,中國提倡“正確義利觀”“共同發展觀”,十分重視窮國、弱國的發展權益,努力增進全人類福祉。中國希望與世界各國一道,共享機遇,共面挑戰,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世界。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相較于黨政高層和官方交往渠道的穩定,“總結基層經驗,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未來所在”,要“加強關于對象國的基層研究,把每個國家解剖好、解剖全,為中國更好地處理與對象國尤其是普通百姓的關系提供借鑒,為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參考”。[27]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對外文明交流要與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合力,要從對象國和人民的發展訴求出發,強化實踐傳播,促進合作成果落地。這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中國對未來的發展規劃落到實處,使之成為可見的、可感知的現實,能夠給對象國、對象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在精神上能夠有所領會、在切身利益上能夠有所收獲,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中國政府是一個有為的政府、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
(四)建立健全中國對外思想傳播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要重點解釋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彰顯中國的制度優勢,全面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28]。要以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外宣工作[29],圍繞著媒體傳播、官方宣介、出版發行、智庫研究、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長期發力,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長效機制。要在對外傳播各個主體、各項議題之間建立有機聯系,使它們能夠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要培養卓越的對外傳播專業能力,形成高超的傳播藝術,在語言轉換和跨文化傳播上做到精準、高效。要加強高素質國際傳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大批專注于從事國際傳播工作的名翻譯、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名評論員、名研究員、名出版家,以及發行、營銷、公關、新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型人才[30],以人才為基礎支撐,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對外傳播體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長期化、常態化、專業化、高效化。
五、結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高屋建瓴,著眼長遠,明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等,清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思路,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擘畫了藍圖。它本身是中國共產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成果,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對外傳播要與其新進展同頻共振,要著眼于宣傳黨領導下中國發展的新成就、新動向、新議題、新領域及對世界和平發展作出的新貢獻。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者要據此設置國際輿論議題,設計對外傳播內容和話語,建設中國特色對外傳播體系,不斷開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新話題、新領域、新空間、新境界。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北京:學習出版社,2021:3.
[2] 王毅訪問越南[J].世界知識,2017(22):7.
[3] 越明瑞.外媒如何報道十九大[J].青年記者,2018(12):62.
[4] “中國的未來發展會讓世界更矚目”——境外記者熱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N].光明日報,2017-10-22(4).
[5] 莫迪問習近平:能否講一講中國的“新時代”[EB/OL]. (2018-05-01)[2021-07-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236768779538135&wfr=spider&for=pc.
[6] 中聯部舉行專題吹風會向外國駐華使節介紹中共十九大精神[EB/OL]. (2017-11-01)[2021-07-01].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1/01/c_1121890455.htm.
[7] “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研討會開幕 聚焦十九大精神和中國貢獻[EB/OL]. (2017-12-02)[2021-07-01].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202/c164113-29681995.html.
[8]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2).
[9] 習近平.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N].人民日報,2019-04-28(2).
[10] 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10-02(2).
[11] 習近平.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J].求是,2020(8):4.
[12] 于洪君.中國現代化新征程發展三要素: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J].人民論壇,2021(7):6-8.
[13] 新華社.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二二年新年賀詞[J].黨建,2022(1):19.
[14] 馬丁·雅克:中國共產黨是個不斷前行,頗具活力與創新精神的政黨[EB/OL]. (2017-12-02)[2021-07-06].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202/c415498-29682037.html.
[15] 習近平.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M]//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2.
[16] “中國共產黨是各國政黨學習的榜樣”——訪塞爾維亞前進黨副主席馬爾科·究里奇[N].光明日報,2017-11-29(12).
[17] 吳冬,劉舉.自媒體時代,對外文化傳播的非政府路徑探析[J].出版廣角,2015(2):77.
[18] 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EB/OL]. (2018-03-08)[2021-07-06].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08/c_1122508612.htm.
[19]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EB/OL].(2019-03-16)[2021-07-08].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3/16/c_1124241424.htm.
[20] 劉云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N].人民日報,2017-11-06(2).
[21] 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4-11(3).
[22] 國家統計局.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十三[EB/OL].(2019-08-29)[2021-07-12].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29_1694202.html.
[23] 郭林濤,朱松琳.全球聚焦中國“新時代”[J].決策探索,2017(11):22.
[24] 曾榮.“一帶一路”背景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創新路徑[J].深圳社會科學,2019(6):9.
[25] 阿芒·馬特拉.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思想與戰略的歷史[M].陳衛星,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代譯序11.
[26] 任成金,王春雨.文化認同視野下中國夢對外傳播的現狀、問題及策略[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2.
[27] 李雙伍.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總結基層經驗[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19(6):19.
[28] 習近平: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EB/OL].(2021-06-01)[2021-07-16]. http://news.cctv.com/2021/06/01/ARTIvbtKutFG1oLQ7ktdfnWk210601.shtml.
[29] 黃衛.以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外宣工作[J].對外傳播,2020(10):7.
[30] 杜占元.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宣介 更好展示中國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N].學習時報,2021-09-01(1).
責任編輯:趙 玲
A Study 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since the 19th NCCPC
LANG Shuai1, XIN Lulu2
(1.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Shandong,? China;
2.College of Humanity and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NCCPC),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become a focus of study, and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media reporting at home and abroad, propagating, and promoting exchanges, reflecting the communicative goal clarity, the diversity of media, the variety of methods, and the initiative of communicators, which is indicative of China s strong confidence in its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ask is still under way, confronting the discourse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ood communication and poor comprehension, the gap between China s media supply and foreign demand, and the pressure betwee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munication. Looking ahead,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nlis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ships to sea", introducing proactively abroad and "borrowing boats to sea", seek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meet the ever-increasing needs, build a long-term sound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expand the new frontier to facilitate the dissemin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apacity; new 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