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江 王瑋 張成偉 胡澤勇 祝利群


摘要:目的:探究微創環切技術對牙列缺損種植修復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牙列缺損患者,按照抽簽法進行分組,分成對比組、實驗組,各44例。分析并對比療效、疼痛、牙體恢復情況、并發癥。結果:相比于對比組,實驗組的術后7天疼痛評分更低、穩定系數更高、骨吸收水平更低(t=8.308/8.726/12.431,P<0.05),其療效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X2=10.025/6.065,P<0.05)。結論:微創環切技術可以降低術后疼痛感,提高牙齒穩定系數,降低骨吸收水平,可提高牙體恢復程度,并有效降低并發癥,提高牙列缺損種植恢復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優勢。
關鍵詞:牙列缺損;種植修復;微創環切技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8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牙列缺損的誘發因素較多,外力、牙周性疾病、先天畸形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牙列缺損,影響患者其面容貌、咀嚼、語言能力,更會影響患者進食,使患者消化、循環等功能發生異常[1]。隨著醫療理念的轉變,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進行口腔修復的人數也逐漸增加。臨床應用相對較多的方法為傳統種植法,該類手術的傷口相對較大,臨床修復時間相對較長,手術過程中可能引發患者出血、疼痛,其手術危險程度相對較高,且術后恢復速率相對較慢,也很容易引發其他并發癥[2]。微創環切種植術為新發展的手術方式,其優點為保留組織輪廓,其手術時間也相對較短,患者術后恢復速率較快,其也較少引發其他不適癥狀。本研究通過對比傳統、微創環切種植術在牙列缺損的應用差異,報道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牙列缺損患者,按照抽簽法進行分組,分成對比組、實驗組,各44例。
納入標準:符合牙列缺損診斷標準和手術標準;同意研究;無系統性病變;缺損時間在半年以上;無口腔感染性疾病;無牙周炎癥;精神正常。
排除標準:不同意研究;配合度低;妊娠期;免疫異常;重度內科疾病患者;長期抽煙者;骨質疏松者。
兩組基礎資料類似(P>0.05)。見表1。
1.2方法
(1)手術方法
對比組:傳統翻瓣種植術,切開牙齦粘骨膜,翻瓣,常規定位、備孔,逐級備洞,將種植體植入,修整牙齦,復位瓣膜,縫合切口。
實驗組:微創環切種植術,以缺損部位為中心,采用牙齦環切刀將牙齦切除至骨膜,分離游離的環形牙齦,適當保留牙周組織,逐級備洞,植入種植體。
(2)效果評估
分析并對比療效、疼痛、牙體恢復情況、并發癥。
療效評價標準:以治療后種植體無松動、組織無異常、咀嚼功能恢復、牙齒功能正常為顯效,以治療后患者咀嚼和咬合功能有所改善、牙周組織接近恢復為有效,以不滿足以上標準者為無效,療效=(總例數-無效)/總例數[3]。
疼痛采取NRS評估方法進行評分,最高分為10分,分數越高則疼痛感越劇烈[4]。
1.3統計學處理
SPSS22.4為處理工具,計數/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卡方/t檢驗驗算。如果P<0.05,那么就說明兩組數據對比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組間差異顯著,實驗組的術后7天疼痛評分更低、穩定系數更高、骨吸收水平更低(t=8.308/8.726/12.431,P<0.05),其療效更高、并發癥發生率更低(X2=10.025/6.065,P<0.05)。見表2。
3.討論:
傳統手術方法,會損傷患者骨膜、皮質,也會對患者骨質代謝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微創環切術為臨床新發展的手術方式,其優勢在于不需要翻瓣,可以一定程度保存組織完整性,且該項手術對牙周損傷相對較小,其術后恢復速率相對較快。也有研究表示該項手術方法有助于保持原有組織結構,其特別使用于骨折疏松類患者。也有研究顯示該類手術方法可提高牙列穩定性,可以通過降低骨吸收水平,加快恢復速率,同時該類手術可以減少術后風險因素,增加牙周美觀性,因此獲取較高的治療評價[5]。本研究也發現,相比于傳統手術方式,該項手術可以降低1分左右的術后7天疼痛評分,提高4左右的穩定系數,降低0.1mm左右的骨吸收水平,且提高20%左右的治療成效,減少16%左右的并發癥發生率。這表明該項手術方式有助于提高種植體的整體穩定性,也可減少骨吸收水平,可提高恢復程度,同時該項手術的傷口相對較小,其術后疼痛感也相對較輕,其臨床治療成效較高,且風險因素相對較少,其臨床安全度相對較高,可在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朱蘭省,李坤陽,王艷玲,等.微創環切技術對老年牙列缺損患者口腔種植后炎癥應激反應及疼痛介質分泌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04):404-406.
[2]魏謀達,邢勁松,尹曉偉,等.微創環切技術在牙列缺損種植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12):134-136.
[3]呂繼忠,張嬋.微創環切技術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22):2820-2822.
[4]劉科伽,王英男,潘霞.牙列缺損患者微創環切技術口腔種植的效果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10):609-612.
[5]王冰.微創環切技術與傳統翻瓣種植術在牙列缺損患者中的應用對比[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01):139-140.